俗世奇人吕薇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741650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俗世奇人吕薇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俗世奇人吕薇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俗世奇人吕薇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俗世奇人吕薇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俗世奇人吕薇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俗世奇人吕薇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俗世奇人吕薇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俗世奇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文章人物之“奇”。2品味语言,欣赏本文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学习比较两位奇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明代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一枚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妙!奇绝!口技中口技艺人逼真的火景表演,能使在座的宾客“奋袖出臂,两股战张,几欲先走。”奇妙!奇绝!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 “泥人张”和“好嘴杨巴”。二、介绍作者、作品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冯骥才 (1942 )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 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 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 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

3、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 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归纳为三个方面:人物、情节、语言 今天我们着重鉴赏本文的情节之奇、人物之奇

4、、语言之奇。 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体味文章的情节之奇、人物之奇、语言之奇 (一) 领略情节之奇。 提问:两篇文章都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仔细品味。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明确:写“泥人张”,则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大比拼。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

5、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居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上小杂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奇招制敌。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写“好嘴杨巴”,先写津门胜地,有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杨七的手艺好,关键靠两手绝技,能煮的一手好茶汤。但是手艺再高,东西再好,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于是转而描写杨八。当李鸿章来到天津时,他俩受命用招牌茶汤招待好李中堂,没想到却发生乌龙。李中堂误把压碎的芝麻当成赃物,愤怒的把茶汤打落在地。谁也不知中堂为嘛烦怒?而好嘴杨巴却以中堂大人不爱吃碎芝麻巧妙化解,于是获得中堂大人的赏识。自此,杨巴威名大

6、震。(二) 见识人物之奇。 泥人张、杨巴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提问:“刷子李”“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推选一人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 “泥人张”之奇就在手艺奇、行事奇。他技艺高妙,无人能比,独行天下;他沉稳、干练,与海张五较量,镇定自若,胸有成算,后发制人,面对海张五的侮辱以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付从容的奇人,与“刷子李”形成鲜明的对比。真可谓是“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

7、好嘴杨巴”之奇就在于“好嘴”。在制作工艺上确实没有多少绝活,但他最大的长处是思维敏捷,巧于辞令。这不仅在平日的茶汤生意中很有作用,而且在面临困境时,也凭自己的好嘴“转危为安”,得到中堂大人的奖赏。这“奇”已经超越了“手艺”范畴,上升为大智慧。这是一位个性外向,机敏过人的奇人。真可谓是“一张巧嘴活见仙,小脑一转,护住小命使人笑。”(三)品味语言之奇。 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简洁富有情趣,举例揣摩品读、评析1品读 (1)学生练习表情朗读,要求读出声调、语气,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2)学生自荐,朗读

8、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 (3)学生大声读课文,力求表现最佳水平。 2.品析,学生思考并交流。 (1)浓郁的“天津”风味。 例:“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吸取了方言中的精华,津味十足。 (2)单口相声的风味。全文语句短小精悍,活泼幽默。例:“天津已是做买卖的地界,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3)用词凝练、准确。例:“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海张五那边还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两个“找”字用得实在奇绝,特别是加粗的“找”字,更是绝妙。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海张五拿“泥人张”取

9、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换成“捏、揉、做”等词,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4)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例:“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这一来,叫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茶汤不爱吃,反倒奖巨银,为嘛?傻啦? 通过在场人们的迷惑,从侧面写出了杨巴的聪明机智,体现杨巴智高一筹

10、。五、学生自由活动,质疑、解疑、存疑 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以指名请同学回答,也可向全班同学请教,也可向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1 在泥人张中说技艺靠“手”,而在好嘴杨巴中说技艺靠“嘴”,两者是否矛盾?2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 3 泥人张、杨七、杨巴、王叔远等民间高人,他们的高超技艺流传下来了吗?该如何看待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些什么? 学生集体讨论,教师酌情点拨。 明确: 1 并不矛盾。本文是写天津生活的高超技艺,而技艺又有

11、许多种,不但有手艺,还要会推销,因此才会有天津的热闹生活。2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人、做事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言之成理即可。3 通过讨论,应该认识到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应当得到保护,它们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是对世界文化做贡献。六、挑战好嘴慈禧太后特别喜欢听京剧,也就常赏赐那些唱念坐打俱佳的艺人一点东西。有一次,慈禧太后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都赐给你,带回去吧!” 走南闯北、善于察言观色的杨小

12、楼看到今天慈禧太后老佛爷的心情还不错,于是心里面想,早就听说太后老佛爷写的“福”字不错,何不趁机讨要一幅字呢?杨小楼心里面是这么想的,于是乎他一边叩头谢恩,一边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看来,今天慈禧太后老佛爷的心情还真是不错,居然没有发怒。 这个时候的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福字给奴才。”慈禧太后老佛爷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看太后老佛爷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杨小楼一看,心想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是欺君之罪?不

13、拿回去也不好,慈禧太后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走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连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 ”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 !)”慈禧太后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连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七、课堂总结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妙在语言。行事奇的泥人张和好嘴杨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泥人张和杨巴都是小人物,又都有大本领、大智慧,本文表达了对小人物的赞美之情。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八、课外演练1.寻找你周围有绝活的人,并为他们写一篇人物速写。2.课外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