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740560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60岁以后患糖尿病或60岁以前患病延续到60岁以后者,称为老年 糖尿病。老年糖尿病大多为2型糖尿病,仅有极少数属1型糖尿病。 而全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的约占50%,其中近一半的 病人没有及时诊断。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年人,得了糖尿病严重并 发症后,才知道自己患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者占24.3%,白内障者48%,肾脏病变者占33.6%,神经病变者占60.3%,冠心病者占14.9%。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如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与之有关的死亡是无糖尿病老年人的2倍。且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严重,受累血管多,病变较弥漫,无痛

2、性心肌梗死 较多见。老年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患病率是无糖尿病的3一4倍,以 脑血栓最多见;下肢血管病变较非老年患者多见且严重。老年糖尿病 失明率高达20%。糖尿病肾病常与高血压肾病并存,加速肾功能衰竭。 老年患者还常因神经病变而被发现有糖尿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较其 它老年人高3一4倍。、教育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症状有“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 少),而老年患者有典型症状者仅占20%40%,且程度轻微,常被 忽视。多数老年患者虽无“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但常有疲乏无力、轻 度渴、皮肤搔痒、尿频、多汗、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许多老年糖 尿患者有多种代谢异常表现,主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脂

3、血 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一时期 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栓)的危险性已升高。有些老年人只 注重检测餐前血糖,但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空腹(餐前)血糖往往正常或在正常高限,所以只作空腹血糖检测,会使 很多糖尿病患者漏诊而失去及时诊断、治疗的机会。此外,老年糖尿 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因为老年人肝糖 原的合成减少、肾上腺素能神经对低血糖反应的敏感性减低、生长激 素合成和分泌减少等致使糖原分解、糖异生作用减弱而致。而且老年 人的低血糖可以无心悸、出汗等急性低血糖的症状,而表现为脑功能 障碍、昏迷,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或急性左心衰

4、而危及生命。老年人糖 尿病还可有一些特殊表现,应引起足够重视。主要是:(1)肩关节 疼痛,10%老年患者可有肩关节疼痛伴中、重度关节活动受限;(2) 糖尿病性肌病,包括不对称的肌无力、疼痛和骨盆肌、下腹肌萎缩;(3)精神心理改变,表现为精神萎糜、抑郁、焦虑、悲观,记忆力减退;(4)足部皮肤大疤,类似于II度 烫伤水泡疤,常在1周内逐渐消失;(5)肾乳头坏死,通常发生于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无腰痛和发热的表现;(6)糖尿病性神经病 性恶病质,是老年人糖尿病常见的一种特殊并发症,表现为抑郁、体 重明显下降、周围神经病变伴剧痛,可在持续1一2年后自然缓解;(7)恶性外耳炎,为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坏死性

5、感染,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二、控制饮食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老年糖尿病人中约有30的患者只 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饮食疗法的原则是:(1) 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老年糖尿病人 每天总热量卡可按每公斤体重 30卡左右估计。蛋白质每公斤体重 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每天200300 克(主食 4-6 两)。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酸的摄人。(2) 肥胖者每日总热量卡要低一些,以利于逐渐减少体重,达到理想 体重后糖耐量往往会显著改善。降低总热卡逐渐减少体重可按下述公 式:总热量卡一250卡+30分钟活动=逐渐降体重。(3) 老年人

6、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 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应使病人能充分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并能主动配合自己掌握。(4) 对伴有高脂血症者,根据血脂情况掌握,如胆固醇增高者应予低 胆固醇饮食;对高甘油二脂者,应以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为主。(5) 对应用降糖药物者,饮食要适应于药物治疗,特别是用胰岛素治 疗的患者,每天至少分成四餐吃,即睡前加餐一次。三、运动疗法体育锻炼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 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 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但如 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

7、者,亦应按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 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并予餐前在腹壁皮下注射胰岛素,使运动时不会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以避免运动后的低血糖反应。运动量的评估指标有:(1)运动量适宜: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 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2)运动量过大:运动 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几分钟脉搏未恢复,次日周身乏 力。(3)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脉率无变化或在休息2分钟内恢复。四、自我监测血糖自我监测血糖是近10年来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 一,应用便携式血糖计可经常观察和记录患者血糖水平,为调整药物 剂量提供依据。每2

8、一3个月去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A1或每3周复 查果糖胺,以了解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 年1一2次全面体检,并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心、肾、神经功能和眼 底情况,以便尽早发现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五降糖药物疗法1目前口服降糖药有两类: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 分泌胰岛素,还可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而 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物为D860,此类药物几乎完全由 肾脏排出,老年人不适用,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的老人禁用;近年来 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已相继问世,如优降糖、达美康、美吡哒、克糖利、 糖肾平等。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9、: 作用强,剂量小,副作用低。 兼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有一定防止微血管病变等作用。 糖肾平 95由胆道排出,应用于老年人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 者最适用。但优降糖 50由肾脏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老年 患者应用时应密切观察。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化道反 应,其代表药物为降糖灵、降糖片、二甲双胍等。由于此类药物副作 用明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但根据国内经验,合理地应用疗效还是 不错的,副作用也可减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于降糖灵,作用 也比降糖灵弱。2胰岛素疗法(1) 应用胰岛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

10、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 的II型糖尿病,一般说来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但是临床约有20%的 老年糖尿病人饮食疗法及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而需要用胰岛素治 疗。老年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指征如下: 胰岛素依赖性的 1 型糖尿病人。 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的糖尿病人。 服降糖药物失效的II型糖尿病人。 合并感染、创伤、大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应激情况时,即使原来口服降糖药有良好效果,也要暂时使用胰岛素 治疗。 饮食疗法不能控制,又不宜应用服降糖药的II型糖尿病人。(2) 应用胰岛素的方法:正常人每日分泌 2448个单位胰岛素,故 胰岛素的应用剂量要低于此标准为宜,因为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只

11、是相对或绝对不足。在严格饮食控制的条件下,一般尿糖(+)加用胰 岛素4单位,血糖每高于正常50mg / dL(2. 98mmol / L)增加胰岛素 2-3 个单位。如饮食控制的不好或未控制饮食,则胰岛素剂量应根据 情况增加,短效与长效胰岛素之比为 2:1,每日三次剂量分配为: 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当血糖尿糖接近正常时,胰岛素剂量应偏小 (按上述标准减去 1/ 2-1/ 3),这样会安全些。若餐后血糖高,选用 短效胰岛素每日3次或中效胰岛素每日1-2次;若空腹血糖也高,可 在早或晚加用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老年患 者应注意夜间低血糖症。(3) 病情监测及控制标准:应用胰

12、岛素时的病情监测项目主要有尿 酮体、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状及低血糖症。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定。 1994 年亚太地区规定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 8mmol / L,餐后2小时血糖 11. 1mmol/ L 及消除糖尿病症状。应当注意的是对老年糖尿病的 控制标准松一些为宜,我们多年来临床经验认为老年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以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为宜。因为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耐受低血糖。(4) 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 饮食。当胰岛素B细胞功能极差时,即基本上已无胰岛素分泌, 一旦饮食有了变化,血糖也随之明显变化。进食多

13、,血糖就高;进食 少,则发生低血糖。所以病人应做到定时、定量进餐。如发生饮食变 化时,胰岛素(也包括口服降糖药)用量,用时应灵活掌握,既要做到 控制高血糖,又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活动。活动应定时、定量,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和进餐情况选 择活动量和时间。如个别病人餐后 12小时的血糖高,稍加胰岛素 又在34小时发生低血糖。此时可在胰岛素不变的情况下,餐后 12 小时进行一定时间的活动,即可使血糖正常。 老年糖尿病人绝大多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大多自身有一定的 胰岛素分泌能力,此时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稍大,则易发生低 血糖。另外,因为老年人常有肾功能减退,胰岛素从肾脏排出和分解 减少,胰岛素作用增强易发生低血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