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研究: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路径探析.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3739332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教育研究: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路径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劳动教育研究: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路径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劳动教育研究: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路径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劳动教育研究: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路径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劳动教育研究: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路径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教育研究: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路径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教育研究: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路径探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教育研究: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路径探析摘要:劳动教育具有基础性、教育性、时代性。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提升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然而,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提升却面临专任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匮乏、全体教师劳动教育专业化进程受阻、教师准入及考核评价劳动教育元素缺失等现实困境。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是指所有教师为完成劳动教育教学任务而具备的心理品质和专业能力,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专业伦理、专业知能、专业保障三个维度,即明确劳动教育使命和任务、具备劳动教育知识和技能、享有劳动教育权利和待遇。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需要政府、高校和中小学校充分发挥其政策主体、培养主体和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全方位

2、推进,全领域支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推进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促进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提升,政策主体要以教师教育改革为抓手,确保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主体要以高校劳动教育推进为契机,培育教师劳动教育素养;实践主体要以学习共同体平台为依托助推教师劳动教育专业化发展。关键词:劳动教育;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教师教育;师资保障;学习共同体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1。2020年7月,教育部

3、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2。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提出更明确的刚性规定和具体要求,标志着我国劳动教育正式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体现出劳动教育价值取向从注重“工具价值”转向注重“育人价值”。然而,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担负起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任?或者说,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如何提升才能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目的?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遗憾的是,我国现有研究对此问题却鲜有论及,或语焉不详,而注重提升教师劳动教育专业素养是有效落实

4、劳动教育的国际经验3。因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路径进行专门探讨,以全面落实意见和纲要精神。一、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教师素养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即“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4,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是新时代教师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遵照意见要求,大中小学校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1,根据各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1。从教育形态上说,劳动教育可分为直接劳动教育和间接劳动教育。相应地,参与

5、劳动教育的教师也可以分为专门的劳动教育工作者和非专门的劳动教育工作者。前者指所有专门或直接从事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学和劳动实践活动课的教师,其专职或主要工作是劳动教育;后者指承担其他文化课教学或其他教育工作的教师,其专职或主要工作是非直接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和服务,但必须在其专职或主要工作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综上所述,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是指所有教师为完成劳动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同时,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情境性和复杂性,如何界定既能反映专业要求又可以为专业发展留下足够空间的“为完成劳动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并非易事。在此,笔者参考现代教师专业

6、性内涵的“一体两翼”5架构,从专业伦理、专业知能、专业保障三个维度对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构成要素作初步分析。(一)专业伦理:明确劳动教育使命和任务尽管实质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但劳动教育一直没有脱离我国现代学校教育视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一直存在于国家教育方针的话语体系。诡异的是,尽管从来没有人否认劳动及劳动教育的价值,但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却一直被忽视,劳动教育一直被淡化、弱化甚至异化。其中缘由恐怕不是单一的“应试教育”顽疾所导致。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依然被忽视和弱化。正因为如此,意见强调的是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

7、必修课程,而不仅仅是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真正的症结是我们对劳动教育的使命和任务是否明确,即是否将劳动教育置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框架之内,培育大中小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然,在直接劳动教育和间接劳动教育两个不同维度上,“专一于劳动教育使命和任务”应统一于“专一于教育使命和任务”。教师应明确劳动教育的边界,边界的清晰程度将决定教师对“人”的理解和理解的准确性。(二)专业知能:具备劳动教育知识和技能不论是作为直接劳动教育参与者还是间接劳动教育组织者,教育者应具备哪些劳动教育知识和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应具备一般文化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还应具

8、备劳动教育相关知识,要在知识社会、终身学习和信息时代背景下不断更新劳动教育新观念,探索劳动教育新内容,创新劳动教育新方法,开拓劳动教育新路径,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目前至少有两点可以明确。一是根据意见设定的劳动教育总目标,明确教师应具备的劳动教育专业能力,具体包括:(1)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2)帮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能尊重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3)帮助学生掌握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二是根据意见对劳动教育基本内涵的界定,明确教师应具备必要的劳动教育实践执行力,能够带领学生参加必要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9、当然在直接劳动教育和间接劳动教育两个不同维度上,劳动教育也应有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培训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来支撑。(三)专业保障:享有劳动教育权利和待遇“专业的核心属性之一是国家特殊的领域保护”5。这意味着作为专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指导评价、进修培训、学术研究、地位待遇等方面可以享有国家特别保障的条件和环境。就教师劳动教育素养而言,意见从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和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专业保障要求。这是教师劳动教育素养养成的基本条件和环境基础。从当前来看,保障的难点是专任劳动教育工作者的专门培养,以确保其劳动教育必修课开设的权利和待遇;重点是

10、全体教育工作者劳动教育素养的专项培训,以确保其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和教育活动的权利和待遇。二、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提升的现实诉求劳动及劳动教育并不是新鲜事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之所以重新成为新时代学界关注的热点,是因为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劳动教育及其价值取向,而其实施成效取决于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提升。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出发”需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一)劳动教育规定性的客观要求1.劳动教育的基础性劳动教育的基础性是由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奠基性作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劳动哲学观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整

11、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新了历史,“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6。在此生成过程中,“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8。因此,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性。劳动教育以劳动和劳动主体为研究对象促

12、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劳动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人经由劳动才能从自然人化育为社会人进而成长为时代新人;另一方面,劳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其他各育的凝结点,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其必须合规律性,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提升是劳动教育合规律性的根本保障。2.劳动教育的教育性劳动教育的教育性是指劳动教育的自觉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劳动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教育活动。卢梭认为,我们生来就是软弱的、一无所有的、愚昧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需要帮助、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9。那么

13、,教育能够赐予我们哪些“没有的”和“需要的”东西呢?马克思从“需要即人的本性”的逻辑起点出发,认为人有自然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三种需要同时得到满足,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生产劳动是马克思需要理论的逻辑中介10。这意味着,只有劳动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人与社会和谐互动,才能实现人与自身和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憧憬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景象:“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11因此,一方面,劳动教育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劳增智、以劳创新”;另一方面,劳

14、动教育有目的地建构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构筑学生的劳动精神,使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以劳修德、以劳悟美”。对劳动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对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的审视,弘扬劳动精神,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应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讨的时代课题。劳动教育的教育性决定了其必须合目的性,而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提升则是劳动教育合目的性的基本保障。3.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劳动教育的时代性是指劳动教育的创新性。劳动是一个随社会、历史演进而发展、变化的主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不断涌现,劳动教育也必须紧跟产业新业态、劳动

15、新形态而改革创新。新时代教育者需在继承原有劳动教育先进性基础上,积极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勇于开拓劳动教育新路径,不断更新劳动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一方面,在观念层面上,需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学习,特别要学习和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理解力;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上,以马克思主义“劳教结合”和习近平劳动教育思想为基础,创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作机制,通过专门的、渗透的、协作的等不同模式,带领学生参加必要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升对“劳动教育”的执行力。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决定了劳动教育必须注重创新,而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提升则是劳动教育

16、创新的基础。(二)劳动教育综合实施的现实需求根据意见精神,新时代劳动教育将通过多种实施模式展开:一是专业模式,即开设由专任教师承担独立于其他课程的劳动教育必修课;二是渗透模式,即由全体教师参与的将劳动教育元素融通于、渗透于学校各科教学、各类活动;三是协同模式,即劳动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争取多方面参与配合。提升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综合实施的现实需求。1.专业模式中的专任教师需专门培养尽管教师职业目前还没有达到“专业化”的程度,教师专业化向深层转向还存在范式缺失,但教师职业的“专门性”是毋庸置疑的。美国公立学校教师专业化道路的早期探索者威廉哈里斯认为,教师和教师培养是与“专业”联系最为密切的领域,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能力、专业教学方法、专业行为规范及资源使用均需要通过师范学校专门的高质量培养而获得12。顾明远先生分析了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六个要素,其中前两个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