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3735665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节 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节 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节 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节 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节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成都市郫都区思源学校:张婷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特点。(二)过程与方法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通过观察体验、思维体验,不断对自己现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激发兴趣,使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征。教学难点:1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对河流的影响。

2、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第1课时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吗?生:俄罗斯师:那么,你们对俄罗斯这个国家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结合P37阅读材料简介俄罗斯基本情况。过渡学习一个国家我们首先了解它的什么环境?(自然环境)提问:在自然环境中我们一般讲哪几大问题?(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二、学习新课:板书一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我们得知道它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教师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让学生根据图来描述俄罗斯所处的半球位置、维度位置、海陆位置。活动1:读图训练学生利用教科书P37图7.48俄罗斯地形图,

3、根据前几课学习区域地理的经验,请学生尝试描述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包括欧洲东部和北亚两大部分。欧洲部分占1/4,亚洲部分占3/4。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南临中、蒙、哈等国家。经纬度范围:经度范围:大部分处在50N70N之间(北温带、北寒带)纬度范围:20E180E之间。(东西长1万多公里)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国家2.读图按方位说出俄罗斯所处的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3.读图找出俄罗斯有哪些陆上临国?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

4、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14个临国。4. 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学生找出后并让学生到前面去进行圈画)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阿穆尔河)(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河流多由南向北流)活动2:课堂小练(学生快速完成6道选择题,统计完全正确的人数)。活动3能力提升(学生完成以后,以拍照的形式传上来,老师抽取部分同学做的结果进行评讲)一、单选题读俄罗斯沿60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1-3题。 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是西欧平原B.

5、乙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C.丙是中西伯利亚高原D.丁是东西伯利亚山地 2.下列有关俄罗斯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 ) A.勒拿河是高原和平原的分界线B.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势北高南低 C.俄罗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D.叶尼塞河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3.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B.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 C.直接濒临太平洋、北冰洋D.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二、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理事物名称:濒临的大洋B_ ,山脉C_(2)甲图中、三条河流的流向是_,最终注入大洋A_,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_。(3)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_气候。(4)俄

6、罗斯的首都是_。三、课后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板书设计:一.俄罗斯的自然环境1.位置2.地形3.河流4.气候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这节课主要讲述第一课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这节课总体感觉较好,但仍有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成功之处:首先,本节课准备充分,课堂容量不是很大,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其次,利用多媒体手段,智慧课堂教学,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做到了知识的过手,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好的。另外,总体结构条理清晰,板书上的框架结构合理,让人一目了然。不足之处:刚刚上课时学生由于紧张不怎么举手回答问题,教师言语可能显得有些僵硬,虽带动了学生思考但气氛并不是很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