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731386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社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社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社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社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社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社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社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社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社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汇报,请大家参阅。 近年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为目标,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了包括就业、社保、人才、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服务职能为一体的区县、乡镇(场)、社区三级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建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1个,其县1个、乡镇(场)个、社区个,工业园区1个。共有协管员、专管员1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实现了“六个统一”,

2、即统一机构名称、统一职能范围、统一人员配置、统一场所设施、统一信息网络、统一制度建设、统一经费来源。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建筑总面积为202X平方米,已经竣工,并即将投入使用,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在全市达一流标准。共核定编制12人,实有12人;配备计算机12台,并与人社局业务联网。 (二)乡镇(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 全县3个乡镇(场)都建成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其中*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新建了一栋办公楼,占地38平方米,其中办事大厅180平方米,工作人员名,并配备了5台电脑以及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办公设备。*乡、*镇、*镇、工业园区、*社区等都新建了大楼或办事大

3、厅,办公条件达到全市一流水平。 (三)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县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共配置工作人员2人,配备计算机台,并与人社局业务联网。 (四)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 全县6个社区建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共配置工作人员30人,配备计算机3台,并与人社局业务联网。 二、主要做法 (一)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实体建设。把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实体建设作为打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线窗口来谋划、落实。 调研调度“促”。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每年都对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调度。年初召开了全县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会。今年4月份,县人力资源社

4、会保障局会同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组织开展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调研和评估活动,并及时将调研和评估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整改建议,向分管县长进行了反馈。 5、6月份,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领导同志在赴基层调研工作时,重点调研了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每到一处,都突出强调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从资金、场地、人员、设备等方面对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给予支持,进一步引起了区(县)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对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的对服务平台功能进行整合,有的对基层平台进行整修,有的对基层平台进行扩建,有的新开工建设了一批服务平台,有的组织招聘人员补充到基层平台。 制定政

5、策“推”。政策管基础、管长远,只有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才有依据、有方向。我们将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纳入了“十三五”规划中,出台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达标评估方案,开展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达标评估。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的通知,统一了机构名称、人员配备、服务场所及设备配置、信息网络、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标准;从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几个方面,统一规范了基层服务平台工作职能;明确了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统一了基层服务平台人员配置标准;建立了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奖励激励机制。政策的出台,不仅使各地开展基层服务平台

6、建设有了明确的依据,也激励、调动了各地开展服务平台建设的积极性。 典型示范“带”。根据达标评估情况,我们先后树立了一批标准化基层服务平台典型。同时,深入挖掘各地在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中显现出的亮点,涌现出的先进服务标兵,在全县人社系统推广。组织召开了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观摩会,推广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激励后进。截至目前,已有一批基层服务平台到达县级规范化服务平台标准,分别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激发了各地建设基层服务平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规范标准“建”。制订了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标准,从机构名称、人员配备、服务场所及设备配置、信息网络、制

7、度建设等方面,统一了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在全县推进基层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目前,工业园区按照建设标准对原有的服务平台进行整合、重新建设;按照新标准建成个服务中心;*社区按照新标准对原有的服务中心进行整修改造。县人社局按建设标准在新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窗口。 (二)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基层服务平台服务功能。 基层服务平台如果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到位,就不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为此,我们在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实体建设的同时,致力于制度建设,通过健全制度不断提升基层服务平台服务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了服务规范制度。建立健全统一的基层服务平台工作制度、业务流程、服

8、务标准。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工作制等服务制度。规范六项主要工作的业务流程,明确办理权限和办理程序。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柜台服务制和“一站式”服务。 二是建立健了全窗口服务和效能投诉处理制度。出台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将投诉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并作为减分项。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有关转变机关作风、建设优质服务窗口等文件,进一步完善窗口单位公共服务基本规范和服务制度,努力提升窗口服务质量。 (三)立足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开展基层服务,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必须有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过硬、服务能力一流的人

9、员队伍。建立这样一支队伍,必须大力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 一是组织系列专题讲座,强化综合素质。先后邀请有关专家、领导,举办了经济形势、依法行政、公职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等专题讲座。创业指导师等组成专家团,评审、论证了基层一线就业服务方面的经验做法,对工作效率、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表扬奖励。 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抓好实践能力的提升。探索业务技能实训,采取案例分析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和以干代训式等方式开展技能实训活动,增强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开展技能实训,组织编写人社业务实训手册供全县人社系统工作人员学习。通过“上挂培训”和“下派指

10、导”方式分别将2多名基层工作人员上挂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学习业务,将多名业务部门骨干下派到各基层,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一对一”培训和进行业务指导,不仅使基层工作人员学到了理论,丰富了实践经验,同时又锻炼了机关干部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积极开展服务竞赛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结合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文明素养。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比武”、“人社政策一口清”、争创“服务明星”等服务竞赛活动,以赛促优,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开发区定期开展轮岗制、业务知识竞赛、技能考试等活动,引入争创“优质服

11、务明星”、“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激励机制。 (四)围绕实现服务功能,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基层平台之间实现联网互通、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的技术支撑和根本保证。我们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服务功能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一是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原则,建成了以县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基层三级服务平台为基点,融就业、人才、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为一体,覆盖初步形成了“数据联通共享、业务联动互访”的一体化信息网络。 二是按照实现信息资源“纵横双向”共享的目标,加快数据交换平台建设。通过纵向金保工程专网定期上传联网监测信息数据,包括养老监测、失业监测、医疗监测、就业登记、基金报表等数

12、据。开展了异地保险关系转移、异地养老对比查询等应用,建成异地医疗结算系统。利用数据交换平台,从公安部门获取了参保对象的第二代身份证电子照片,实现零成本社保卡照片采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公安、民政部门定期获取的死亡人员信息,为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提高了退管核查的针对性,减少了养老基金冒领现象。利用从工商、质检、税务等部门获取的单位基本信息,完善了社保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单位基础信息库,确保了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 三是按照便民利民原则,积极推广业务经办新模式。大力发展窗口服务、自主服务、网上服务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模式,将更多的业务放到自助服务区、网上办理大厅,为单位和个人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第 3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