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级申报项目概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73096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级申报项目概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级申报项目概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级申报项目概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级申报项目概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级申报项目概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级申报项目概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级申报项目概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申报项目概览第一项 浠水哦呵腔(蕲水腔)“哦呵腔”来自浠水人的“打哦呵” 。自古,浠水人在生产劳动中为了鼓劲打气,突破了无法表现这种高亢情绪的平直的浠水方言语调, 他们将脖子伸长, 声带缩紧, 用假声突然吼出一串顿挫的长音,这就是“打哦火” 。哦火调就是打哦火声调的延伸,哦火调加进叙事元素后,渐渐演化成“合歌舞演故事”的“哦呵腔” 。浠水哦呵腔向来是只有锣鼓伴奏, 演员有男无女, 比较原生态, 后来加进器乐伴奏和女演员后就发展成了东路子花鼓戏。湖北戏曲概览中写道: “东路花鼓戏形成于浠水、罗田、英山、麻城等地,后复流传至黄冈、红安、黄石、大治、鄂城等地。浠水始终称哦呵腔

2、, 哦呵腔在省内向西流传又演变出一些剧种。 大鄂西北的郧阳一带化成八岔, 并远播陕西商洛地区;在襄阳一带化成桃腔,太平天国失败后,随应山、随州等地移民传到皖南,当地称之为淘腔” 。浠水哦火腔传到外地区被称为“蕲水腔” ,因为浠水县原来叫蕲水县。沔阳花鼓戏主腔之一“蕲水腔” ,它的源头就是浠水哦呵腔。哦呵腔怎样影响到了沔阳呢?常言道: “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 。江汉平原常年闹水灾,当地艺人随着逃荒人流来到鄂东北,将喻老四、 菜刀记等戏,从蕲水一带连戏带腔学了回去。 带回去的 “蕲水腔” 与浠水哦呵腔的区别主要是它用沔阳方言而不是用浠水话演唱罢了。荆州花鼓戏至今还沿用“蕲水腔”名。其实,受到浠

3、水哦呵腔影响的远远不止以上所说的几个地区。我省著名戏曲音乐理论家刘正维教授认为: “打锣腔腔系流向鄂、豫南、皖中南、湖南东半部、江西北半部、浙西与闽西北八省。中心则在鄂东北。 , 打锣腔系分五条主要支系:罗罗腔支系与蕲水腔支系,流行最广,影响最深,它们构成打锣腔腔系的主干。 ”哦呵腔为什么能流传这么广呢。大致上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哦呵腔行腔中的十度大跳, 真声突变假声的演唱特色再加上一唱众和的帮腔, 这是其它所有地方剧种所不能同时具备的独特之处。 由于它高亢激越, 表现力强的特点往往能补充其它地方剧种声腔的不足, 所以极易被外地剧种所借用。 二是鄂东文人历来喜欢根据本地发生的奇闻逸事编成戏文演

4、出,如杨二女起解 、 赶会 、 蔡鸣凤辞店 等, 外地人来学这些戏的同时将唱腔也一并学走, 拿回去与本地的方言语音结合后化成本剧种的腔体。 这种情况在戏曲音乐流变过程中被称为 “错用乡语”和“移步不换形” 。“哦呵腔”的起源至少是宋代晚期。宋代诗人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写的笔记志林就载有“吾来黄州,闻黄人二三月,皆群居讴歌,其词故不可解,其音亦不中律吕。但婉啭其声,往返高下,如鸡鸣尔, ”唱“哦火调”时的形象和声音特点近似公鸡伸长脖子打鸣。“哦呵腔”随着清代后期花部的兴起而兴盛起来,这种兴盛的势头一直保持到五十年代, 解放前后, 活跃在浠水城乡的哦火腔戏班有数十余个, 代表性的演员有刘花亭、龙家一、

5、李保清等。时人赞誉他们有三句话“看了刘花亭,回去摸不到门。看了龙家一,回去摸不到壁;看了李保青,回去点不到灯”可见哦呵腔在当时的民众心目中是何等的魅力。代表剧目有: 三宝记(也叫紫金杯) 、菜刀记、荞麦记、苏文表借衣、梁祝姻缘、送香茶、杨二女起解等。五十年代以后由于浠水艺人没有主动适应时代,将器乐伴奏和女演员加入其中,所以一度停步不前,时有时无。文革中,浠水剧团用哦呵腔移植了样板戏“沙家浜” ,还演唱了创作的大型剧目“云岭卡”和小戏“拔签” 。一改原剧种无器乐伴奏和演员有男无女的局限,加进了器乐伴奏和女演员表演。我县吴世华老人对哦呵腔的演唱特色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写成了专著,得到了省音协专家的支

6、持和肯定。现在能唱原汁原味的哦呵腔艺人所剩无几,尚存人世的艺人也年事已高,朝不保夕。 因此哦呵腔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显得十分紧迫, 它的立项工作推迟一年,就会损失一年。 抢救这个影响遍及八省多个地方剧种的浠水哦呵火腔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抢救和保护浠水哦呵腔的工作主要是: 对现存哦呵腔老艺人进行录音录像,收集其剧目, 并组织他们对浠水业余剧团中青演员进行培训, 在此基础上恢复几个哦呵腔代表剧目的演出。这几个剧目初定为由当地真实事件编写的民间戏曲杨二女起解 、 菜刀记 。同时编辑一套反映哦呵腔音乐和代表剧目的专著和音像资料。第二项浠水巴河天狮子全世界的狮子都是在地上舞,唯独浠水巴河的天狮子在天上舞。

7、一般的狮舞,是两人穿着狮衣,或抢绣球、或上高桌、或爬天梯,而巴河的天狮是金铂彩纸扎成, 用两根竹竿支起, 由一个人举起来玩耍。 每到隹节来临或重大祭祀盛典, 巴河青壮男子从家里拿出已经扎好的天狮, 成群结队地集聚在一起,随着锣鼓喧天的节奏,举着天狮,上下翻飞,左右穿插,蔚为壮观。传说巴河这种独特的天狮舞与他们的祖庭武落钟离山和始祖廪君极有渊源。武落钟离山位于长阳龙舟坪西南30 公里处, 据史载为土家族先民巴人的发祥地, 相传是巴人祖先廪君诞生地及掷剑称王处。 这里巴人遗迹犹存, 山上有赤穴、 黑穴、 向王庙、 德济亭、 石神台、 盔头岩、 天狮洞等祭祖景点。 因此,武落钟离山被视为湘鄂川黔土家

8、人寻根祭祖的圣山。 天狮洞, 洞口雄踞一头水浆石凝成的巨狮,清泉从狮胯下飞泻而出,蒸腾着缕缕白气,好似天狮一般。三千多年前, 巴族首领廪君就诞生在这里, 传说这头天狮就是他的座骑。 据后汉书记载,武落钟离山是巴人祖先廪君掷剑称王之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三千多年前, 巴人的首领廪君就从这里率领他的部落走向四方。 山门上有 “民族之源”的匾额。在东汉时期,巴人“五溪蛮”暴动,朝庭镇压下去后,流放七千余口到鄂东巴水等五水地区, 也就是我县巴河镇, 他们为了纪念先祖, 就把这种祭祀大礼上的活动保留下来,一直流传至今。它的来历有还有一种传说是:南宋时期金人犯境,南下占领了巴河镇。岳家军久攻不下

9、,岳飞甚是焦虑。当地渔民献了一计,正月十三这天,是巴河人玩灯的开始之日, 巴河镇外来了一支数十人的玩狮子队伍, 奇怪的是他们是将狮子用竹竽举在天上玩,金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玩法,于是开了城门出来看个稀奇。这时玩狮人突然抽出竹竽, 竹竽顿时变成一根根渔叉, 玩狮人杀了守城兵卒, 把住城门, 岳家军乘势冲进镇中, 大获全胜。 从此巴河形成了每年玩天狮子的习俗。近几十年来,巴河天狮子多次参加全市的大型广场活动,还参加了本县的文艺汇演。现在的问题是,巴河镇能够扎天狮子的手工业艺人大多去世,如果不帮助他们将此项技术传承下去,天狮子则面临失传的危险。第三项卫生安息名香安息卫生香创始于前清康熙初年,祖传秘制,

10、驱秽避疫,曾经中外赛会十四次均得一等奖章,又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展览大会得头等奖,继此彳复承黎元洪前总统 赠世界第一名香,为各机关团体学校游戏场大戏院、理发店、旅社、浴池、茶楼酒肆以及居家旅行酬情送礼所必需。香味芬芳珍贵之卫生佳品,风行天下,世界弛名如承赐,K请认明宝鼎商标庶不到至误。安息香的最后一代传人是浠水县城的吴林茂香铺的老板吴正卿,香铺抗日战争中被炸,随后吴正卿过世,由于他没有后人,安息香自此停止生产。一直到1985 年,原文化馆老馆长朱泗浜在民间文学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安息香的线索,率当时清泉文化站站长徐文亚三次赴鄂城陈潮铁矿蔡成铎老人家, 蔡成铎是吴正卿的外甥, 他毫无保留的将安息香的秘方

11、、 配方和操作工艺交了出来。 在民营企业家何国平的支持下, 徐文亚开始手工试制, 试制成的第一批香经浠城用过此香的老人识别,认为与原香差距不大。此外,将现有流行的各种卫生香进行比较,参加识别的二十人中有十七人投票安息香。 1987 年秋,徐文亚带着香参加广交会, 他现场点燃安息香, 数位东南亚及日本客商被吸引, 洽谈后提出了订货要求。由于定货数额巨大, 何国平不敢签约。 回县后开始计划用机械制作, 但机械制作过程中破坏了药物的原始香味, 所以中间走了一大段弯路。 此间又有人认为徐文亚不务正业, 要求他不回文化站就除名, 种种原因, 使安息香恢复生产的工作停顿。后有本县人高昆,用安息香的秘方制作

12、成“安时卫生香” ,虽不及徐文亚制作的安息香正宗,但其香的外型和香味的穿透力都已超过其它的卫生香。安息香十四次获国内外大奖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头奖,能获此殊荣的传统手工艺产品, 在我市乃至全省也是屈指可数的。 我县文化人后又将它复制成功, 现在完整的秘方和制作工艺齐备, 而且也可为国家所利用。 现在的问题是主要传承人年老多病, 如不及时培养新的传承人, 此项珍贵的技艺可能永远失传。 安息香如能立项成功, 可支持徐文亚带着一两个年青传人用手工制作出新的样品。 让安息香的技艺和产品一代代保留和利用发展下去。第四项 鄂东机智人物、儒林怪杰陈细怪的故事陈仰瞻,浑名细怪,自号痴仙, (1812-1874)

13、 ,出生在浠水和蕲春两县交界的株林镇,为鄂东著名机智传奇人物。幼时家贫,喜好读书。其人文藻盖世,为一代奇才,然而屡试不爽。他素来不事权贵,嬉笑怒骂,与群众相友善,常常讲些诙谐语言以娱大众, 。他喜抑强扶弱,善诙谐讽世,深得民众喜爱。后太平军开科取士,招纳贤才,他在省试时取得约士第一,授师帅职,为翼王石达开和大将陈玉成幕僚,几为军师。曾为太平天国都府写过著名的“诛绝胡虏开天国;斩尽妖魔定太平”的楹联及著名的蚁民赋等文章,太平天国失败后,官府欲问死罪,然而凭借他在老百姓中的良好人缘,传说当时有数千人自发地来到州衙,为其担保豁免其罪,晚年开设“犁耙馆”以教穷苦百姓学童糊口,聊度残年,直到寿终正寝。浠

14、水和蕲春是陈细怪故事的主要流传地,传播区则波及到安微,江西等部分县市。 他的楹联绝对则影响全国, 为不少论文和课题所引用。 我县能讲陈细怪故事的群众遍地开花,不仅老人能讲,很多中年人,青年人也能讲。我县常年收集陈细怪故事的有已故农民占成宗、王勇超、还有工人姜文珍,退休干部张少华等。我们目前手头已掌握的陈细怪故事有八万余字,还有大量故事有待继续收集。我们想在立项后,组织人力在全县进行一次拉网式的采风,将陈细怪的所有故事收集齐全,并且挖掘和培养年纪稍轻至少能讲百余个陈细怪故事的传承人,然后录相制成光碟,作为我县浠水非遗成果系列中的一个部分。如果条件成熟,我们还想开展一次全县性的陈细怪故事会 ,在评

15、奖过程中发现传承人才。第五项浠水民间戏曲传奇人物蔡鸣凤蔡鸣凤是清末我县洗马镇太平寨商人, 这年因妻子嫌他穷困潦倒而将其冷落, 蔡赌气出外来到安微三河镇, 因患病住在胡记客店。 老板娘柳凤英待她无微不至,两人渐生情愫,后蔡鸣凤心想自己毕竟是有妻室之人,遂告别柳凤英,柳这才知道蔡是有妇之夫,又怨又恋,依依不舍。蔡鸣凤害怕落下骂名,还是辞别了柳凤英。蔡鸣凤背负着愧疚和三年来生意所赚的钱财, 离开三河回家乡。 半道上, 一名小偷盯上了他,尾随在后。回到自己的家门口,已经是夜里了。他开口叫门,门开之时,从里面跳出一名男子,匆匆欲逃,他上前揪住不放,给那人一刀砍着颈项,倒地死了。男子杀他之后,丢下凶器,逃走不见。他岳丈朱茂卿听说他回来的讯息,前来探望,黑夜之中,认不清路,给他的尸首绊倒,爬起来时,又摸到那柄沾血的刀。朱茂卿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要细看,更夫凑巧路过,发现这幕惨剧,即刻将他扭送归案。朱茂卿无端卷入这一冤案,其实他知女儿朱莲在未嫁前便和肉铺的后生陈大雷相好,只是他不喜欢陈大雷,便逼着女儿嫁给蔡鸣凤,本以为她嫁鸡随鸡,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