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728330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乡愁之中难掩人生诗意的愁绪。2、了解古诗写法上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背诵并默写古诗。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2、读悟结合,感受古诗意蕴。3、用换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古人用字的精炼,体会作者的感情。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诵读、体悟,激起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梳理作者情感脉络。【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李白写到黄鹤楼的两首诗)大诗人李白在很多诗里都写到黄鹤楼,但是有一天他再次登临黄鹤楼的时候

2、却郁闷地想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为什么呢?他气愤对着美景无法下笔,因为之前一位诗人写黄鹤楼的诗作已经无法超越。到底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李白都自愧不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黄鹤楼。二、借助注释,初识大意。文下 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文章的得力帮手,会学习的学生都不会忽略它。利用注释,给同桌说说每句诗的意思。知道诗写了些什么是不是就行了呢?答案绝对是否定的!诗言志,就是说诗文是为抒情而作的,我们要和作者有共情,才算读懂了诗。三、起承转合,了解结构。古人写诗讲究章法。PPT介绍起承转合。四、紧扣关键,体悟感情。尾联直接抒情,是分析本诗的突破口。Ppt显示尾联。抒发了什么感情?(思乡)从哪个词看出

3、来的?(乡关)诗人的愁仅仅是乡愁吗?Ppt出示崔颢生平。明确崔颢少年及第进士,本有美好人生,怎料时运不济,终是郁不得志。引导学生看到乡愁掩饰之下的人生失意之悲。五、换字对比,解析情感。这种人生不得意的愁绪是贯穿始终的。你从前面几联的叙事写景中能感受到吗?首联去可否换成来?空可否换成只?颔联空可否换成飘?怎样理解颈联写景句和情的关系?六、有感情吟诵、背诵古诗。(加配乐)七、知识迁移。ppt出示李白的诗作鹦鹉洲,试与黄鹤楼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仿写)八、学法小结:请大家回忆这堂课的学习过程。Ppt出示:古诗学习都不难,文下 注释能帮忙。起承转合明结构,直接抒情突破口。换字对比细体悟,叙事写景为抒

4、情。带上感情多吟诵,举一反三触类通。九、作业:写作训练这首诗情景交融,每句都有画面感,请选择最喜欢的一句,体悟诗意,利用联想和想象,写一段充满诗意的文字。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掌握重点字词,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情感。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小组讨论、品词析句等方式,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情感。3.感受崔颢对岁月苍茫、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感受崔颢对岁月苍茫、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法(配乐);朗诵法(教师朗诵、集体朗诵);讨论法

5、。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示范朗读古诗,进而谈话导入本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话同学:同学们,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能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的确,在诗人充满意趣的遐想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草木繁茂的美景盛况。能够想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惬意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么诗人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崔颢的黄鹤楼,去一探究竟。【板书:黄鹤楼】(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解决重点生字词。明确:历历:清楚可数。萋萋:形容草木茂盛。2.请同学们与同桌交流诗歌大意。明确:这首诗的大意是:早先的仙人乘着黄鹤远去,

6、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走了,就不再回来了,只有天边的白云千百年来依旧如此。天气好的时候,放眼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江对岸繁茂的树木,以及鹦鹉洲上茂盛的草木。可是在夕阳迟暮之时,却看到江上泛起的无尽烟波,何处才是我的家乡呢?真是令人发愁啊!(三)深入研读1.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前三句中一连用了三次黄鹤,请同学们思考每次出现的用意是什么?(指定学生答)明确:从内容上来说,第一次出现:作者借助黄鹤这一令人喜爱的意象开启此篇,引出想象中的仙人驾鹤远去的宏大场面,给读者营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第二次出现:直接点题,且与第一句相互承接,共同借助黄鹤楼名字的由来,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本诗描写的古迹对象-黄鹤楼。第

7、三次出现:虚实结合,黄鹤是动态虚幻的意象,无拘无束地来往于时空之中,并且能够与眼前实实在在存在的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令人产生无限联想的画面。从结构上来说,诗的前三句重复出现三次黄鹤,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2.小组讨论:找出你喜欢的字句,并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美?明确: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是说仙人乘着黄鹤飞去,仿佛已有千百年之久。这种说法本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情境,可是诗人在诗中却把它当作实际存在的样子来写,还说仙人驾着黄鹤一去不复返,不仅为全诗增添了物是人非、往昔不可追的慨叹,而且借眼前漂浮的白云营造了虚实结合的意境美。(板书:意境美)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8、萋萋鹦鹉洲,以及日暮乡关烟波江上体现了场面旷达、色彩斑斓的绘画美。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首先在天气晴朗时,看到离黄鹤楼不远的江外长着葱茏的草木,接着又含蓄地描绘了夜幕降临时江上朦胧的景色。一棵棵清晰可见的树木,再加上在落日中泛着雾气的江面,明暗交错,像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板书:绘画美)此外,全诗以ou为韵,诗中还用到了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轻快和谐的音乐美。(板书:音乐美)3.再次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思考诗人的情感。明确: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无限慨叹,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在仕途失意途中衍生出的无限思乡之愁。(板书:吊古伤今思乡之愁)(四)拓展延伸配乐集体朗

9、诵,注意诗歌的停顿和语调气势。(五)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课堂所学。作业:背诵本诗;继续搜集崔颢的其他诗作,品味其诗作风格。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知识点一、重点词解释1、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2、隅(y):角落3、者:助词,表肯定语气4、费讳(y):三国蜀汉大将军。5、登仙:成仙。6、尝:曾经7、驾:乘、骑。8、憩:休息9、于:在10、遂以名楼:用黄鹤命名这座楼。遂:于是;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之,指代黄鹤。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11、列:记载12、存:保存13、之: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14、观:观看15、其:代黄鹤楼16、耸构:矗立的楼宇(指黄鹤楼),

10、耸构与高标意思相同。17、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18、巃嵸:高耸的样子19、倚:靠着20、河汉:银河21、临:临近22、重檐:两层屋檐23、翼:古代建筑的飞檐24、闼:门25、霞敞:高敞26、窥:看27、井邑:城乡28、亦:也29、荆吴:楚国和吴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30、形胜:山川胜迹31、之:的32、最:的事物二、作品赏析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黄鹤楼始建成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

11、)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最初修建是作为防守戍边的军事瞭望楼:黄鹤楼虽然是-座军事哨所,名称却十分典雅,富于浪漫色彩的楚地子民自然会给它另外一些说法:本文作者基于此,转引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交代了黄鹤楼取名的由来,接着作者又旁征博引,提出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和梁任昉的述异记都记载了关于黄鹤的故事,证明事实不虚,以增强黄鹤楼命名由来的说服力。仙人乘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就给这座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话传说,是为了突出这座楼不同寻常之处,它曾是神仙到过的地方,这样写也是为本文主旨服务,为下文伏笔。第三层(第9

12、至17句),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前六句写楼的外貌: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一组对偶,刻画楼的整体形象。句中的耸和高、巍峨和巃嵸都是高的意思,重叠使用,铺陈楼的高大。上倚河汉写楼的顶端,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高:下临江流写楼的底部,进一步交代楼的地理位置,写出楼在江边,重檐翼馆,四闼霞敞这一组对偶句是对楼的建筑结构的具体描写。至此,作者对楼的外貌刻画,气势雄伟,读后令人胸襟为之一爽。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触,正因为黄鹤楼高入云天,又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弯下腰可以拍击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一个坐字,说明无意观景而周围景物尽收眼底俯拍二字,构思别致,而云烟既能俯拍,其身在高处可知:这两句虽未直言楼高,而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历历如绘,登黄鹤楼如临仙境.难怪作者发出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的感叹。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以上几句对黄鹤楼景物的描写,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也有实有虚,行文变化多端,情趣盎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