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山东工商业的发展.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723747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末山东工商业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清末山东工商业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清末山东工商业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清末山东工商业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清末山东工商业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末山东工商业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山东工商业的发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末山东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烟台、青岛、济南等城市的相继开埠,山东与国际市场联系加强。外国资本主义在山东建厂矿、修铁路、设洋行,大量倾销商品,掠购土货产品,给山东传统的社会经济造成强烈冲击。在新的经济环境影响下,山东工商业在行业结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工业(一)矿业山东地多丘陵,矿藏丰富。据清末民初的调查,山东共有煤、铁、金、银、铜、铅、锑、琉磺、钻石、磁石等十几种矿藏,其中,煤、铁储量尤为丰富。近代以前,多用土法开采,获利不多。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近代意义的工矿业,即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工矿业,这是近代山东经济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1.煤

2、矿。山东的煤分布于27个州县92处,占全省州县的14,开办的煤矿也较多,其中,较有规模者为峄县中兴矿局。峄县中兴矿局设于峄县枣庄矿区,最初由枣庄士绅金铭和李朝阳筹办,后因资金不足,与济宁人、东明县知县米协麟合办。1878年,在李鸿章委派下,米协麟与直隶候补知县戴华藻共同招集股本建矿。1879年春,戴华藻亲赴枣庄矿区,正式成立峄县矿局。矿局成立之初,共招集股银2万余两。1881年至1882年间,为进一步筹集资金,戴华藻等人先后邀请湖南提督周盛波、通永镇总兵贾起胜、直隶候补道张莲芬、戴宗骞、江苏补用同知陈德浚等清政府官员帮助或参与集股。至1882年9月,已收股本银53650两。矿局陆续从天津机器局

3、订购汲水机器4台,利用早年废弃的旧煤井,汲出积水,从事开采。初次试开3口井,继接开9口井。1882年2月,煤矿开始产煤,到9月初,日产煤已达120余吨。矿局所产之煤质、色均好,运至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试烧,较日本上等煤更佳,与英国松白煤相仿,而且售价较低,所以出煤后远近争相购用。1883年,该矿又添购大汲水机器2台,雇用华匠经理,生产日趋发达。李鸿章为支持办好中兴矿局,向清政府奏准,中兴矿局所产之煤,每吨完出口正税银1钱,各省兵、商轮船、机器制造局用煤,一律免税;完税之后,可运销各地;运煤船只完纳船钞,免征船料费。矿局取得这些免税的优惠权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地税卡的中间盘扣,煤炭更加畅销

4、。中兴矿局开矿初期有工人数百名,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矿工人数陆续增加,至1894年,有工人400余名。但是,中兴矿局的生产并不顺利。由于资金不足,矿局在生产设备上的改进相当迟缓。在初期,除使用机器抽水外,其余皆沿用土法,安全设施极差,经常发生伤亡事故。1893年,半截筒子小窑发生水灾,造成100多人死亡,中兴矿局从此衰落。1895年,被山东巡抚李秉衡封禁。后经中兴股东张莲芬不断上诉力争,1898年经北洋大臣批准,才恢复营业,改为中德合营,易名“华德中兴煤矿有限公司”。其中,华股占610,德股占410,但德股并未招齐。直到杨士骧任山东巡抚时,令山东商务局总办朱钟琦帮助招股,该局经费才逐渐宽裕。19

5、05年11月,公司在商部注册,拟定股本40万两。1906年,公司修筑台枣铁路。1908年,公司不再招洋股,改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有限公司”,资本达80万两。至清末,年盈利70万两,利润达87.5,成为我国较有成绩的煤矿之一。除中兴煤矿外,1888年,山东巡抚张曜聘请外国矿师勘查,在淄川苏家堤开办煤矿。该矿用机器抽水,产量比一般民窑多。1891年,该厂扩充设备,并聘用外国矿师负责采矿。但煤矿生产很不景气,同年8月,张曜病死,矿厂因无人主持和亏耗甚巨而陷于停顿。此外,博山先后开办60余家煤矿,其他州县亦多有煤矿分布,但大多用土法开办,规模不大,经营不佳。据统计,1875至1912年在山东开设

6、的50家煤矿,资本总额不过33万元,实际运用的不过13万元,每日工数不过2700人,每年产量不过10万吨,年产值不过15万元(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第385页)。2.金矿、铅矿。山东的金矿,以栖霞、平度、招远、宁海州(今牟平)等地开采较早,创办者是济东泰武临道道员、广东巨富李宗岱。从1883年起,他先后投资80万元勘探、开采金矿,其规模在全国金属矿中首屈一指。1883年,他首先开采栖霞金矿,但因民情不顺,由登州府禀请停办。1885年,由李鸿章作保,李宗岱投资45万两开办平度金矿,其中,向英国汇丰银行贷款18万两,向淮军银钱所借款6万两,招集商股21万两。金矿雇用工人600名,并

7、聘用外国矿师,从美国购买碾石淘金蒸汽机,使用西法进行开采,这是中国第一架采石机器。1887年,为拓展矿务,李宗岱又集股在招远试采,约有工人1200人。1889年,平度出口金砂3676担,价值16400两,但因该矿出产的金成色不好,再加上交通不便,1891年被迫停工。1890年,李宗岱又向旧金山华商集资,在宁海州创办金牛山和桂山金矿,但因股金未招齐,仅试采9个月即停歇。1896年,李宗岱和旧金山华侨林道琚拟再集股开办招远金矿,被山东巡抚李秉衡奏请封禁。至此,李宗岱所办金矿完全失败。山东铅矿以1877年山东巡抚张曜主持开办的淄川铅矿最有代表性。张曜请外国矿师勘查后,派知府徐祝三主持开矿。1889年

8、6月,铅矿开始试炼矿砂,但因使用土法,出铅量少,质色不佳,大量矿石卖不出去,铅矿不得已于1892年停办。(二)军事工业山东近代军事工业中较有成就的是山东巡抚丁宝桢创办的山东机器局。山东机器局设厂于济南北郊洛口镇附近,由著名科学家徐寿之子徐建寅任总办,薛福成之堂兄薛福辰任会办。1875年初开始建厂,至1876年秋,基建工作基本完成,并在建成当年投入生产。创建伊始,机器局先生产军火“子药”,1879年开始生产铜帽、铅丸、枪子、地雷和一些简单的器械。但山东机器局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881年6月,任道镕任山东巡抚。他一上任,便对机器局的生产规模大加压缩,山东机器局进入缓慢发展时期。直到中法战争爆

9、发,生产才有所回升。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山东巡抚李秉衡大抓机器局的军火生产,使其规模扩大了23。直到清朝灭亡,山东机器局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三)轻工业1.棉纺织业。棉纺织业原为山东最大的手工业部门,但自烟台开埠后,大量洋纱、洋布涌入山东,给山东传统的棉纺织业造成强烈冲击。在洋布竞争下,19世纪80年代,山东开始大量进口洋纱。1883年,山东进口棉纱15900担,1885年进口39881担,1886年进口56752担。1890年,山东进口洋纱已达10万余担(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第484页)。到20世纪初,山东大部分地区已被洋纱、洋布所充斥,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破坏

10、。在这一时期,山东出现了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工厂。1904年,馆陶知县在李官庄产棉处设立机器轧花厂。1905年,沂州知府托人在日本代买织布网机。1906年,东昌知府派人至天津购纺纱机1部,织机1部,轧花机10部,弹花机1部。同年,王某在淄川开局织花素各种洋布,有机器10余部。1907年,莒州管健候创织布局,有机器20部。同时,棉纺织业中的商品因素也日益明显。它们的原料洋纱购自市场,产品通过行商、包买商运销外地,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2.缫丝业。19世纪80年代,胶东地区的缫丝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烟台成为该地区生产贸易中心,生产沿用旧法,以家庭副业劳动为主。19世纪末出现手工缫丝工厂。1903年,烟

11、台已有手工缫丝工厂16家、机器缫丝工厂3家,工人5500名,全年生产丝约8250担。1906年,缫丝工厂发展到20余家,工人8500名,年出丝约10546担。1911年,缫丝工厂发展到40余家,约有工人14000人,年产丝约14000担。与此同时,山东内地的缫丝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临朐、青州两个生产中心。至1911年,临朐先后有德太、天增义、恒裕、永源4家手工缫丝工厂。其中,德太拥有资本5万元,缫车40台,年产丝2000斤。天增义拥有资本10万元,缫车60台,年产丝3000斤。恒裕拥有资本8万元,缫车60台,年产丝2500斤。永源拥有资本3万元,缫车50台,年产丝2400斤。青州最早的缫

12、丝工厂是1909年设立的裕祥福,拥有资本20万元。1910年又成立义泰昌、利亨泰、聚丰泰3家工厂,其中义泰昌拥有资本1.5万元,缫车30台,年产丝1400斤。利亨泰、聚丰泰各拥有资本2万元,缫车40台,年产丝2000斤(安作璋主编:山东通史近代卷下册,第432433页)。3.草帽辫、花边及发网业。近代以来,由于受国外市场需求和出口增加的刺激,草帽辫、花边、发网等新兴行业在山东迅速发展起来。草帽辫是制造草帽的原料,由麦秆编制而成。山东的草帽辫业兴起于1862年左右,开始仅限于烟台一地,后来逐渐遍及沿海及内地许多地区。至清末,草帽辫已成为山东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04年,

13、出口值约为150万两,1905年约为340多万两,1906年约为430多万两,1910年约为1300多万两,大部分销往英、法、美、日等国(山东草辫调查记,载于东方杂志第8卷,第2号)。山东草帽辫生产普遍采用的是家庭劳动形式,从原料种植到手工编织,皆由农民在家中完成。20世纪初,山东出现了草帽辫加工场。1906年,潍县绅商创办了合丰草帽辫公司。1907年,黄县绅商投资白银5万两创办草帽辫公司;同年,济南商人创办永阜草帽辫公司,即墨商人创立即昌草帽辫公司。各地地方官员亦纷纷设工艺局,推广草帽辫生产技术。截至1911年,山东官办草帽辫局和兼营草帽辫的工艺局已有31处。中国花边业发轫于烟台。1894年

14、,美国长老会一女传教士在烟台教中国妇女编织花边。第二年,英国内地会传教士马茂兰(JamesMcMullan)夫妇在烟台发起“奇山会”,成立“奇山学校”,传授花边制作。山东花边业主要集中于烟台、栖霞、宁海、青州、海阳、招远等地。1904年,栖霞约有花边业女工200余人。到1910年左右,烟台附近地方已有数以千计的妇女从事花边生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1902年,烟台建立花边手工工场。到清末民初,发展到数十家。这一时期的花边工场采取先把原料分送给各村妇女,让她们在家工作,然后按期收取成货的办法,具有一定包买商的性质。山东发网业于1894年在烟台附近兴起,并向牟平、文登、威海、福山等地发展。当时欧洲

15、妇女有用发网包套头发的风俗,中国发网原料丰富,劳动力低廉,有发展发网业的有利条件。德占胶澳后,在胶济铁路沿线村镇传授编织办法,利用农村妇女儿童就地制作,运往德国。1909年,英美商人开始从烟台等地直接收购发网。1919年,烟台发网出口额已达10万两。除此之外,清末山东的榨油业、酿酒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榨油业方面,有些地方开始采用机器榨油。以烟台为例,1899年有油坊40家,经常使用的油碾112盘。宣统年间,油坊增至56家,拥有油碾147盘。据中国实业志记载,1876年至1916年,全省共设油坊311家。在酿酒业方面,光绪年间有酒坊60家,宣统时期新设21家。其中,最著名的是1895年由广东

16、侨商张弼士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该公司聘用奥地利技师住厂监制,生产所用机器除少部分由国内仿制外,大都购自国外。1908年,张裕公司已能生产窖藏红、白葡萄酒20余种,累计生产红葡萄酒20万升、白葡萄酒15万升。所产之酒品质优良,可与欧美等国所产相媲美。 二、商业(一)内陆商业山东的内陆商业以城镇为中心,主要集中在济南、周村、潍县、济宁附近。其他城镇多为小区域货物的集散中心,在近代,受外力刺激小,变化不明显。济南开埠前,其旧式商业有绸布、药材、鞋帽、首饰、典当、纸张等行业,多半为外地人经营。1904年济南开埠,其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外国商业资本进入济南,在晚清十数年间,欧美人在济南开设19家洋行,其中德国10家,法国和英国各3家,美国1家,俄国2家。最著名者为德国开设的礼和洋行,20世纪初,该洋行每年进口额约合银币150万元,出口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