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简答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372267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学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学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学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学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学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简答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管理及其性质。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的性质主要有二重性、科学性和艺术性。(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具有同生产 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说管理是 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 的理论和方法外,

2、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外部环境具有复杂 性、交叉性、变动性特征。组织外部环境构成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文化教育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概括起来说,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二是组织对外部环 境的适应性。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性作用。(2)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3)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影响作用。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

3、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 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1、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 论的普遍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学派。这些理论 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容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 林”。这些学派主要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 学派等。2、何谓企业文化?它有哪几部分组成?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

4、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 等。(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 化的行为准则。(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 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 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3、试论述企业文化理论,并分析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中的作用。20世纪7

5、0、80年代,管理学者在研究美国、日本企业竞争力差异及其根源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并认 为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是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的持续发展、不断增 强整体实力的根本方法。(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规范 化的行为准则。(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 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

6、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 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性用。领导者和领导行为在我国企业文化中的作用表现在:1、倡导;2、缔造;3、榜样;4、规范;5、创新4、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职工是“社会人”。金钱并非是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等社 会的和心理的欲望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土气(所谓士气,就是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 体的精神状态),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 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

7、组织”中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5简述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是迈克尔i。海默与杰姆斯i。钱皮在企业再造工程提出的新理论。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 务赢得客户。 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 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 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企业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对企业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 新思考,并加以彻底的改革。6.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8、。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泰 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的管理 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霍桑试验及其结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霍桑试验。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 厂照明试验。此项试验旨在证明工作环境与生产率之间有无直接的关系。 2继电器装配试验。试验的目的是企 图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3谈话研究。4.

9、观察试验。梅奥等人由此得出结论:实际生产中, 存在着一种i非正式组织i 土并决定着每个人的工作效率。 梅奥等人通过上述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 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1. 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1) 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 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2) 关键性原则。保证以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内容作为企业目标的主体。( 3)定量化原则。(4) 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 现。

10、(5) 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宗旨。 比较而言,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2. 目标管理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目标管理是应用建极为广泛的一种管理方法。概括起来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的优点:(1) 能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效率。(2) 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3) 能有效的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4) 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3. 目标管理及其特点和利弊。iiii目标管理(简称MBO)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 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11、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 施组织管理任务的过程。目标管理具有如下的特点:(1) 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2) 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的、强调职工自我管理的管理制度;(3) 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i能力至上i 土。概括起来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的优点:(1) 能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效率。(2) 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3) 能有效的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4) 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在应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

12、完全一致;4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4. 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目标管理的实施一般可分为目标设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1) 目标建立。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常见的有自上而下的目标制 定法和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法。(2) 目标分解。目标分解是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个人目标。(3) 目标控制,强调自我控制,民主管理。( 4 )目标评定,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因此必须对部门、个人的目标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议、领导评审。1. 什么是决策?正确的决策应坚持哪些原则? 所谓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

13、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正确决 策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满意原则,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优化”原则提出来的。“满意”决策,就是能够满足合理目标要求的决策。(2) 层级原则,决策在企业内分级进行,是企业业务活动的客观要求。(3) 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4) 整体效用的原则2. 决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决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超前性。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决策是行动的基础。(2) 目标性。决策目标就是决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而且决策者认为这些问题必须 解决的时候才会有决策。(3) 选择

14、性。决策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通过比较评定来进行选择。(4) 可行性。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5) 过程性。决策既非单纯的“出谋划策”,又非简单的“拍板定案”,而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分析判断 过程3. 什么是决策的满意原则。 我们讲的满意决策,就是能够满足合理目标要求的决策。具讲它包括以下内容:(1) 决策目标追求的不是使企业及其期望值达到理想的要求,而是使它们 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善,实力得到增强。( 2)决策备选方案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达到能够满足分析 对比和实现决策目标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并能较好 地利用内

15、部资源。(3) 决策方案选择不是要避免一切风险,而是对可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进 行权衡,作到“两利相权取其大”、 “两弊相权取其小”。1简述人员配备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2简要说明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 1)较高的政治素质( 2)良好的道德品质。( 3)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 4)良好的决策能力。( 5)较强的 组织协调能力。(6)富于创新精神。 (7) 健康的身体素质。3 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1)业务培训;( 2)业务理论;( 3)管理能力;( 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4. 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为什么?管理人员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 部来源。一般而言,高层主管一般采用外源渠道。因为内源选任缺陷表现为:(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 人唯亲,拉帮结派。(3)备选对象范围小,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 外源招聘优点是:(1)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 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案例分析1、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