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71929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卸甲坪土家族乡明德小学 陈蓉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自21世纪以来,国家对农民工更加关怀,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工作,许多人在外地城市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离乡人口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顾,或夫妻双双进城而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戚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上处于受义务教育阶段。其分布广,人数多,在我校500来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有300余人,约占总数的60%,这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留守儿童与一般儿

2、童相比,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比较缺乏亲情关爱,由于家庭监护力度不够,这必然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许多问题。这些孩子容易形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打架、偷盗等不良习气;有的出现了性格缺陷:任性、冷漠、自卑、郁闷、敏感、孤独、胆怯等等;留守儿童在家由祖辈或亲戚监护,轻不得,重不得,极易造成留守儿童自以为是、不尊敬他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那么,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目前的教育现状如何?我们又怎样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方法系统?关注留守,守望未来

3、,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势在必行。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三、研究方法及对象:1、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进行,由课题组自编调查问卷,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和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及家庭教育状况:(1)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的结构类型和基本情况

4、。(2)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及家庭教育缺失情况。(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品行表现情况。2、研究对象此次调查研究,确定了我校486名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他们分布在全校六个年级的11个班级当中。四、课题研究的步骤(1)启动阶段: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15日组建课题小组,进行职责分工,召开开题论证会议、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2)实施阶段:2013年7月15日-2013年10月15日拟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主要操作步骤有:

5、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健康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健康状况; 问题儿童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成因,研究解决方法; 对学习有问题的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3)成果报送阶段:2013年10月15日前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重点进行研究资料的最后整理和结题报告的撰写,阶段成果为总结论文。4.人员分工学校教务处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学校政教处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

6、关研究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由政教处撰写调研报告。课题负责人:刘兵武(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方案实施)课题组成员:陈 蓉(政教主任,负责资料汇总、撰写报告) 高 敏(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李 丹(少先队辅导员,主要负责问卷调查和社会访谈方面) 欧阳琴(教务员,主要负责心理问题分析、个别辅导和教育方案设计等方面工作)五、学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分析 表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情况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在全部留守儿童家庭中所占比率与母亲单独在一起35.86%与父亲单独在一起13.07%与爷爷奶奶在一起44.74%与叔叔

7、伯伯在一起484%与其他亲戚在一起1.49%合计100.00据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1、“单亲教育”型。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从表1可以看到,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8.93%,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只占13.07%,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2、“隔代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

8、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通过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孩子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儿童总数的44.74%,3、“寄养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 6.31%,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个别“留守儿童”寄养在一些退休教师家里,他们每月给寄养人一定数额的寄养费。由于寄养人有教育专业知识,孩子能受到比较好家庭教育。但对大部分的打工族来说,可能难以负担寄养费。(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表二):

9、亲情联络情况 所占比例与父母半年见面一次的 10%与父母一年见面一次的 90%与父母电话联系较少的 10%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 100%非常想念父母的 90% “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 ”与父母

10、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在与 “留守儿童”的座谈中,除个别孩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 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据代养人反映,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2、监护人

11、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不全的。 (1)监管人监管不力 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祖辈监管力不从心。祖父辈老人,文化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

12、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而且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溺爱、过度照顾、过度担心,这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和品德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比如老人对孙辈养之过娇,爱之过度,他们对孩子生活上本来能自理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愿意包办,代背书包、帮着洗脸、晚上陪睡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结果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怕困难。 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或是不愿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

13、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层膜,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内心感到拘束和不自在。 (2)父母思想认识有偏差。 我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考试有没有考95分以上等浅层问题,没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他们给予孩子的往往都是物质的东西,缺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关怀,没有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这种在思想认识上

14、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子女的情感的饥饿,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3、“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品行基本情况。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和监管人普遍认为,他们大都存在相对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问题,同时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不懂得关心人。调查表明,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野蛮、冷漠、内向。他们在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个别“留守儿童”甚至

15、沉溺网吧。 六、研究对策及成效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以班为单位,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利用双休时间,深入到村户了解家境现状,并予以登记造册存档。档案内容有学校统一要求的;也有教师、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记录。包括留守儿童调查表、家庭档案、师生情、“大手拉小手”爱心伴我走谈心记录、留守儿童成长的足迹、留守儿童成长月记、代理家长工作记录薄、家校联系册、学生个人有特色的作品等等。这些档案记录了教师对学生的帮教过程,学生的思想、学生等的变化,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成长的喜悦。现在这些这些做法已经延伸到对学困生、行为偏差生的转化上了。2、配置“编外家长”。建立关爱留守学生责任帮扶制度,为每个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子女配置“编外家长”,学校举行了留守子女认亲会,每位教师至少“认领”了一个留守儿童。“编外家长”有一定的教育责任,定期进行走访,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