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8个文言虚词归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716773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8个文言虚词归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8个文言虚词归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8个文言虚词归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8个文言虚词归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8个文言虚词归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8个文言虚词归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水中学2013中考语文复习备考之八个常用文言文虚词归类(之、以、而、于、其、为、乃、且)之一、代词:1、指示代词,“这(这件事)、这(那)样的、这个、这种”。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第三人称,“他(们)、她(们)、它(们)”。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3、第一人称,“我、自己”。忿恚尉,令辱之。4、虚代,不指具体事物,起补充音节作用。公将鼓之。(曹刿论

2、战)怅恨久之。(陈涉世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二、助词:1、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2、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孤之有孔明,

3、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陋室铭)宋何罪之有?(公输)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5、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强调介词结构。无义。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公输)三、动词:译为“到、往、到去”。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以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不以千里称也。(马

4、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凭、靠、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何以战?(曹刿论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成,将以攻宋。(公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3、表示动作行

5、为的方式,“把、拿、用”。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十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唐雎不辱使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二、连词:1、表示目的,“来、用来、以便”。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2、表示结果,“以致、因而”。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手自笔

6、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三、动词:译作“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四、通假字,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五、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出师表)而连词1、并列或递进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并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国险而民附。(隆中对)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邹忌修八

7、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2、承接(顺接)关系,“就、接着、然后”或不译。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委而去之。(得道多助)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执策而临之。(马说)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3、转折关系,“但是、可是、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由是则生而有所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宋无罪而攻之。(公输)邻有敝

8、舆而欲窃之。(公输)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隆中对)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前一个表修饰,后一个表转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4、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5、表示因果关系,可

9、译为“因而”。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6、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于介词: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对象、范围,“在、到、从”等。(1)“在”。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今有人于此。(公输)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10、2)“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3)“从”。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隆中对)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2、表示动作的对象,“向、对、给”等。(1)“向”。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胡不见我于王?(公输)(2)“对”。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11、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3)“给”。故天将降天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3、表示比较,可不译,可译作“比”。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4、表原因,“由于、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5、相当于“为、替”。欲伸大义于天下。(隆中对)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其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它的(包括复数)”。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2、答谢中书书)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2、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不能加“的”)。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亲旧知其如此。(五柳先生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我(自己)”。于土墙凹凸处常蹲其身。(童趣)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公输)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4、指示代词,“这、那”。楚王问其故。(公输)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童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乎。(岳阳楼记)悬泉瀑布,飞

13、漱其间。(三峡)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其一犬坐于前。(狼)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马说)前一个译作“难道”,后一个译作“恐怕”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乃一、副词: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才”。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凡三往,乃见。(隆中对)羽、飞乃止。(隆中对)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于是、就”。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乃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