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主要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712596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工主要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热工主要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热工主要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热工主要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热工主要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工主要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工主要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工主要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井岗山电厂ABC标热工技术方案及主要机工具(通用)1。 热工主要维护检修设备全厂的就地压力表(包括电接点表)、就地双金属温度计(包括电接点表)、电动执行机构(二位式、调节型)、二位式气动执行机构、仪表管(包括仪用气源管)、电缆等.2。 主要设备维护检修工艺2。1电缆及管路安装工艺对于维护检修项目中新增加的电缆和保护管路的敷设、接线和固定按以下施工工艺执行:2。1.1 电缆敷设及固定 电缆线芯应采用铜芯,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1。2 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2。1.2。1 按最短路径集中敷设。 2.1。2。2应避开人孔、

2、设备起吊孔、窥视孔、防爆门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敷设在主设备和管路附近的电缆不应影响设备和管路的拆装。 2。1.2。3 电缆敷设区域的温度不应高于电缆的允许长期工作温度,普通型电缆与热管道保温层外表面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宜大于500mm,交叉敷设时宜大于200mm。 2。1.2.4严禁电缆在油管路的正下方平行敷设和在油管路接口的下方通过。 。5 电缆敷设在易积粉尘或易燃的地方时,应采用封闭电缆槽或穿电缆保护管。 2。1.3 电缆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其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2。1。3。1 角钢制作的电缆支架在水平敷设时,支架间距应小于0.8m,垂直敷设时,支架间距应小于1m,层间净

3、距应大于120mm。 。2电缆托架的支架间距应小于1。5m,层间距离应大于250mm。 2。1.3.3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层间距离应相同。 2.1。4 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承压容器或管道上安装支架时,应采用U形螺栓、抱箍或卡子固定。 2。1。5 电缆与测量管路成排作上下层敷设时,其间距不宜小于200mm。 2。1。6电缆托架的连接、变宽、变高、小角度转角时,应分别使用配套的连接片、调宽片、调高片、调角片等通用配件,并采用螺丝连接。 电缆垂直敷设的电缆支架,自地面或楼板2m高的区域内应设置护围或保护罩。电缆穿过平台向上敷设时,应加保护管(或保护框),其高度不低于1m。电缆在穿墙、埋于地

4、下以及容易受到外界碰伤时,也应加设保护管. 2。1。8 电缆保护管或保护框引入表盘时,不宜过长,只需稍高出盘内地面。 2。1.9 电缆保护管(或保护框)的内径宜为电缆直径的1。52倍。电缆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管子的弯头不宜超过两个。 2。1。102。1.11 搬运电缆时,不应使电缆松散及受伤,电缆盘应按电缆盘上箭头所指方向滚动. 2。1。12电缆的敷设必须在支架和保护管安装结束后进行。 2.1。13 敷设电缆时的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下列数值时,应采取措施,否则不宜敷设: 2。1。14 电缆敷设后应在以下各点用电缆卡固定牢固。 2。1。14。1垂直敷设时,在每一个支架上。2。1。14.2水

5、平敷设时,在直线段的首末两端. 2。1。14。3电缆拐弯处。 2。1。14。4穿越保护管的两端。 2.1。14.5电缆引入表盘前300400mm处。 2.1。14。6引入接线盒及端子排前150300mm处. 2。1.15. 接线 2。1。15.1电缆敷设后两端应做电缆头,铠装电缆做头时,其钢带要用包箍扎紧,橡皮绝缘芯应加塑料套管. 2.1。15.2电缆芯线不应有伤痕,单股线芯弯圈接线时,其弯曲方向应与螺栓紧固方向一致。多股软线芯与端子连接应加接线片或镀锡。导线与端子或绕线柱接触应良好,端子板的每侧接线宜为一根,不得超过两根。 2.1.15.3接线应正确。导线在端子的连接处应留有适当余量,线芯的

6、端头应有明显的不易脱落、褪色的回路编号标志。 2.1。15.4 电缆、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必须时,接头应接触良好、牢固、不承受机械拉力并保证原有的绝缘水平.2。1.15.5 屏蔽电缆或屏蔽导线应按本规范第七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进行接地。2.1.16管路敷设 管路敷设有以下一般规定:2.1.16。1仪表管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作规定时,可参照附录四选用。 2.1.16.2管子在安装前应进行清理,达到清洁畅通。安装前管端应临时封闭,避免脏物进入。 2.1.16。3管路应按设计的位置敷设,或按现场具体情况合理敷设,不应敷设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腐蚀和有较大震动处. 2.1。16。4油管路

7、离开热表面保温层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严禁平行布置在热表面的上部。 2.1.16.5管路敷设在地下及穿过平台或墙壁时应加保护管(罩). 2.1。16.6管路沿水平敷设时应有一定的坡度,差压管路应大于112,其他管路应大于1100;管路倾斜方向应能保证排除气体或凝结液,否则应在管路的最高或最低点装设排气或排水阀门。2.1。16。7测量气体的导管应从取压装置处先向上引出,向上高度不宜小于600mm,其连接接头的孔径不应小于导管内径。 2.1.16.8敷设管路时必须考虑主设备及管道的热膨胀,并应采取补偿措施,以保证管路不受损伤。2.1。16。9差压测量的正、负压管路,其环境温度应相同,并与高温热

8、表面隔开。2.1。16。10管路敷设应整齐、美观,宜减少交叉和拐弯。2。1。16。11管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检查,应无漏焊、堵塞和错接等现象。2。1。16。12仪表阀门前的管路,应参加主设备的工作压力试验。低压管路敷设完毕,用压缩空气将管内冲洗干净后,按附录一的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 2。1.16.13管路接至仪表、设备时,接头必须对准,不得承受机械应力。2。1.16。14差压测量管路的排污阀门应装设在差压计附近便于操作和检修的地方,其排污情况应能监视。排污门下应装有排水槽和排水管并引至地沟. 2。1.16。15单元控制室和机炉控制室内严禁引入水、蒸汽、油、氢等介质的导压管.2。1.17 管路固定

9、2.1.17.1管路应采用可拆卸的卡子固定在支架上,成排敷设的管路间距应均匀。 2.1.17。2管路支架的安装应牢固、整齐、美观,并符合管路坡度的要求.在不允许焊接支架的承压容器、管道及需要拆卸的设备上安装支架时应采用U形螺栓或抱箍固定. 2.1.18管路支架的间距宜均匀,各种管子所用支架距离为:2。1.18.1无缝钢管:水平敷设时,11。5m;垂直敷设时,1.52m。 2。1.18。2铜管、塑料管:水平敷设时,0.50.7m;垂直敷设时,0.71m。 2.1.19施工完毕的管路两端,应挂有标明编号、名称及用途的标志牌。2。1。20电缆保护管安装2.1.20。1电缆导管的下料应使用切割机或钢手

10、锯,严禁使用气割、焊割.2.1。20。2切断的管口应使用角磨或锉刀进行处理,确保管口光滑、平整,无毛刺。2。1。20。3保护管安装好后,应在管内穿好铁丝,并用塑料编织布或用管保护帽封住二端管口.2。1.20。4电缆保护管的连接应采用螺接,套接管的长度一般不小于管径的2.2倍.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2。1.20。5套管的两端应与导管焊接牢固。禁止直接对焊连接.2。1.20.6所有电缆保护管均应可靠接地。2.1。20。7当黑铁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用6钢筋焊接跨接接地线或采用专用地线卡跨接。2.1。20。8钢管应有防腐处理,黑铁管内,外应刷漆(埋在砼中的管子

11、外面不刷漆).2。1。20.9镀锌钢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2。1.20.10电缆管的埋深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敷设时,不应小于0.5m。2.1。20.11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2.2压力、差压开关检修工艺2.2.1压力开关外观检查、拆卸2.2.1.1检查就地开关挂牌正确。外壳表面应光洁完好,清洁无尘,铭牌标志应清楚。2.2.1.2接线端子板的接线标志应清晰,引线孔的密封应良好。2。2.1.3将远方控制端与压力开关两端电缆解开,用对讲机联系对线后,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线路之间及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压力开关触点对外壳的绝缘电阻,要求20M。2.2。

12、1。4测量完毕将线路、压力开关接点对地放电。2.2.1。5关闭压力开关二次阀,拆下接线做好记号,并用绝缘胶布包扎好,拆下压力开关。2。2。1。6检查接头螺纹无滑扣、错扣,紧固螺母无滑牙现象。2.2.1。7仪表接头用白布包扎好。2。2.1。8将拆下的开关外表清洁后放在指定的地点,并做好标记。2.2。1.9用压缩空气,吹扫风、烟、粉测量管路,应无堵塞,否则应予疏通。2。2。2压力开关的校验2.2.2。1检查开关内部微动开关或机械触点应无明显氧化或烧损,动作灵活无卡涩。2。2.2。2调校前校验:将开关与压力校验器紧密连接,用万用表测量触点动作情况,根据设定值缓慢平稳地(避免产生任何过冲和回程现象)加

13、压,直至触点动作(或恢复),记录设定点动作(或恢复)值;耐压3min应无泄漏;然后缓慢平稳地降压,直至触点恢复(或动作),记录设定点恢复(或动作)值。缓慢泄压排空。2.2。2。3以上步骤重复两次,记录三次调校前校验记录。2.2。2。4调校前校验结果,若触点动作误差值大于允许基本动作误差时须进行调整。反复调整,直到设定点动作差和恢复差均符合精度要求。2。2.2。5调整开关的调整螺丝,按调校前校验方法连续测定三次。2。2.2.6输出接点应正确可靠,接触良好。设定值动作差应不大于开关铭牌给出的允许设定值动作误差。若铭牌上未给出准确度等级,其触点动作差应不大于1。5的量程。2.2。2。7将压力开关调整

14、螺丝漆封,并贴上合格证。2。2.2。8调校前校验和调校后校准记录整理,并做好校验报告。2。2。2.9将校好的开关放在指定地点,并做好标记。2.2。3压力开关装复2.2.3。1压力开关装回原位,挂好标牌及相应的定值、动作内容等。2。2.3.2接线正确、可靠恢复,检查电源正常。2.2。3。3打开压力开关的二次阀。2.3温度开关检修工艺2。3。1温度开关外观检查、拆卸2.3。1。1检查就地开关挂牌正确。外壳表面应光洁完好,清洁无尘,铭牌标志应清楚。2。3.1。2接线端子板的接线标志应清晰,引线孔的密封应良好.2。3.1。3温度开关的温包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毛细管的敷设应有保护措施,固定牢靠,其弯

15、曲半径应不小于50mm,无硬伤、扭曲破裂和压扁现象,毛细管与温包密封完好.2。3.1。4将远方控制端与温度开关两端电缆解开,用对讲机联系对线后,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线路之间及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开关触点对外壳的绝缘电阻,要求20M。2。3.1。5测量完毕将线路、温度开关接点对地放电.2。3。1。6确认容器内无被测介质、管道内无温度压力,拆出温度开关,接头用白布包扎好。2。3.1。7检查测量温包不应有弯曲、腐蚀、破裂和压扁现象,安装螺纹应光洁无损。2。3.1.8将拆下的开关外表清洁后放在指定的地点,并做好标记.2。3。2温度开关的校验2.3.2.1检查开关内部微动开关或机械触点应无明显氧化或烧损,动作灵活无卡涩.2。3.2.2调校前校验:将温度开关温包放入干体校验炉合适的导热管中 ,用万用表测量触点通断状况,设置干体校验炉控制温度缓慢上升,记录升温过程中触点动作值,然后再降低干体校验炉温度,记录降温过程中触点恢复值.2。3。2.3以上步骤重复两次,记录三次调校前校验记录。2。3。2。4调校前校验结果,若触点动作误差值大于允许基本动作误差时须进行调整。反复调整,直到设定点动作差和恢复差均符合精度要求。2.3。2。5调整开关的调整螺丝,按调校前校验方法连续测定三次.2。3。2.6输出接点应正确可靠,接触良好。设定值动作差应不大于开关铭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