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波利亚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710468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波利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运用波利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运用波利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运用波利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运用波利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波利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波利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度文库专用运用波利亚“怎样解题表”有效实施数学解题教学原载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08 年第 11 期)时红军 严晓凤【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是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形成、数 学命题的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和技能技巧的获得以及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发展 , 都必须通过解题教学来实现。而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解 题方法和套路,本文初步探讨了如何运用波利亚“怎样解题表”有效实施数学 解题教学。【关键词】怎样解题表 解题教学 数学问题乔治波利亚(G.Polya,1887-1985年)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数学 解题方法论的开拓者.他十分重视解题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并对

2、解题方法进行 了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绘制出举世闻名的“怎样解题表”,被各国数学界奉为解题 宝典. “怎样解题”表的主要内容,分为“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 回顾”四个阶段。弄清问题,即明了已知数、未知数和条件;拟定计划,即找出已 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或者考虑辅助问题 ,并具体拟定一个求解的计划 ;实现 计划,即实现求解计划,检验每一步骤;回顾,即验算所得到的解,并将结果和方法 试着用于其他问题1。每一个阶段又有一系列启发性问句。譬如:未知数是什 么,(在证明题中要求证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 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能利用它吗、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吗、你能利 用

3、它的方法吗、你能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吗,等等。数学解题教学不同于平常的概念教学,它是运用前面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 方法和一些特殊方法来解数学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 数学素质,是目前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本文试图对如何利用波利亚“怎样解题表”有效实施数学解题教学作初步探讨。一、“弄清问题”阶段,重述问题,教会学生形成正确的审题方法 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文字叙述。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条件是 什么?满足条件是否可能?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 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重新叙述题目,并能够指出问题 的主要部分。其次,要教会学

4、生形成正确的审题方法。数学问题的给出是通过“数学语 言”达到的。符号语言简洁抽象,图形语言直观形象,而文字语言则通俗易懂。 教师可以教学生利用数学语言的转换来培养学生好的审题习惯,形成正确的审 题方法。例如:对于文字应用题,可以指导他们借助图像、图表将题目中条件 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将冗长拗口的文字叙述,直观的体现在图上,一看就能 明白。这样用简洁明了的图形呈现的视觉形象进行问题表征,能简化看似复杂 的问题,减少工作记忆的负担。再如:对于几何题,要求他们尽量将题目中的 已知条件标在图上,这样文字与图形相结合,就不用看一下题,看一下图,分 散时间和精力了。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已知条件与所求

5、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挖掘题 中的隐含条件。如计算C 38-n + C 3n,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也有学生用组合数公 3n21+n式展开后一看烦琐而丢笔,其实在组合数公式Cm中隐含着限制n 条件m n且m e N ,n e N,所以先解不等式组即I38 -n 3n可求得n=10.3n 21 + n二、“拟订计划”阶段,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传授解题策略很多时候,解题的过程并不是从已知条件到问题目标,而是从问题目标层 层向上反推的过程,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分析课文内容似乎顺利流畅,讲解例 题、习题似乎一气呵成。然而,这种表面上的“顺利流畅”,其实掩盖了教师备 课中的深入思考,也可能掩盖教师解决问题时所经历的

6、曲折或失误。这就容易 给一些学生造成错觉:“为什么老师这么聪明,我这样笨 ?”这不利于学生思维 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有些教师愿意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当学生问到某些较困难的问题 时,他们愿意和学生共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学生们不但有机会 学习数学教师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还有机会了解,原来数学教师在解决问题 时也会遇到挑战,也会经历曲折与失误。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观,树立 自信心是十分有益的。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哥尼斯堡大学学习时,他常常把自己置于危险困难境地,对要讲的内容总是现想现推。这样一来,就使得同学 们有机会瞧一瞧高明的数学思维过程如何进行,数学家是如何接受困难挑战的

7、。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时候,失败的教训往往能让成功的过程更加深刻。 例如,求函数y = ;x2 + 4x2 + 2x +10的最值。第一次探索:解析式右边含根式,常用方法是将两边同时平方,得y2 = 2x2 + 2x +14 + 2-x2 + 4 ix2 + 2x +10经过一次平方后右边仍然含有根式,还得再次平方。可是再平方一次后会 出现x 4项,运算非常麻烦。因此不得不转入第二次探索阶段。 第二次探索:通过观察发现右边的被开方式是二次式,能配方。配方的结果是y =、】x2 + 4 +、:(x +1)2 + 9 ,进一步变形为 y = f(x 0)2 + (0 2)2.x- (-1)

8、2 + (0-3)2由此可看出,这个式子表示直角坐标平面内 x轴上的点P(x,0)到两点 A(0,2),B(-1,3)的距离之和,通过画图就可以找出最小值,判断无最大值。这种 解题方法确实巧妙,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然而不向学生暴露探索过程,学生只 能陶醉在美的享受中,而受益甚微。这就要求教师把自己在解题时由“失败 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研究问 题的方法,从而自觉地培养自己。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数学解题过程进行分析、归纳,把解题过程概括、 提炼,形成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和运 用数学思想方法,传授中学数学解题常用的解题策略:模式识别、问题

9、转化、以 退求进、正难则反等等。三、“实现计划”阶段,加强基础教学,善用一题多变加深和提高解题能 力1、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规范运算过程。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科学 严谨一丝不苟的品质。在运算训练中,要抓好教师板书、学生板演、平时作业 等环节,对解题格式、解题过程要作严格的规范;要帮助学生克服运算的惰性, 鼓励学生敢于运算、合理运算、认真运算,不怕麻烦;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认真 审题、不认真分析的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2、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强化运算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基本知识的讲授, 要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区分邻近概念,对基本公式、法则透彻掌 握。如运用公式和法则的错误:(

10、a + b)3 = a3 + b3 log (M + N) = log M + log N等。aaa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理解掌握熟练的要求,编写一些使用概念较多、形式 较灵活的习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从而为运算能 力的提高夯实基础。3、在教学中利用变式教学,将题设条件或结论作相应的变化,按照一定的梯 度设置变式题。如对那些铺垫题、迁移题、深化题的练习 ,会使学生快速反馈 , 并能通过变式练习,将所学知识串成一线,联成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 学生达到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如在讲解二次函数闭区间上的极值时,设置 变化题组:(1 )铺垫题:求下列函数的极值。y =

11、X 2 - 2 x + 3, x e 0,3 y = x2 - 2x + 3, x e -2,0 y = x2 - 2x + 3, x e 2,3 ;( 2 )迁 移题:求函数 y = x2 - 2ax + 3,x e 1,3的极值;(3)深化题:求函数y 二 sin2x - 4acosx + 3,x e 0,3 的极值。显然,通过题组的练习,使学生总结归纳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极值的 求解方法,得到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了数学解题 能力。四、“回顾”阶段 ,加强解题后的反思教学 所谓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数学问题后,通过对审题过程、解题思路、 解题途径、题目结论的反思

12、来进一步暴露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开发学习 者的解题智慧,以达到事半功倍,提高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目的。 教师可以在课堂小结,单元复习时,适时地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点或要 素进行概括、强化和揭示,对它的内容、规律、运用等有意识地适度点拨。在 解题后,教师可以训练学生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反思:1、反思审题过程。对审题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活动完成后,对自己 最初审题时在理解题意过程中是这样“获取信息”进行再思考。特别是对那些 有过反复曲折过程的问题进行反思,比如获得过哪些信息?遗漏过哪些信息? 为什么会遗漏这些信息?题意中的哪些信息是自己比较清楚的,哪些信息自己 还不清楚?为什么不清

13、楚?是被题目表面形式所迷惑,还是遗忘了?对条件和 结论之间的哪些关系没有发现,关系转化是否有错误?对条件和结论是否作过 适当讨论?讨论是否全面?以后在理解题意时应该怎样去做?等等。例如:设集合m = (x, y) I 3 = a +1 ,集合 N = x, y) I (a2 1)x + (a 1)y = 15),、 x - 2_且 M A N = 0 ,求实数 a 的值。错解:M = &x, y) I (a +1) x - y = 2a -1,要使M A N = 0,就是使方程组 (a +1)x - y = 2a -1无解,所以a满足条件 (a 2 -1) x + (a -1) y = 15a

14、 +1 b 11 = -1丰2a-1,解之,得a = -1。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集合M的转化是 a 2 1 a 115否是等价变形?它与由-二3得出x二6有何本质区别?由方程组无解得出2日=二丰 心 的根据是什么?(两条直线平行)(a2 1)x + (a 1)y二15 一 a= x 一 x= 1b 1a 1b 1 ab (1 a)(1 ab) 该法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易于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但解题过程较长且有一定的 计算量,易于出错。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将已知题目与过去学 过的知识比较联系,若注意到题中含字母a恰好构成等比数列,联想到等比数 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便可得到如下简

15、洁解法:设 = 1 + (1 + b)a + (1 + b + b2)a2 + (1 + b + b2 + b3)a3 h, 则aS=a+(l+b)a2 + (l+b+b2)a3 +(l+b+b2 +b3)a4 +,两式错位相减,即可求得 S。通过这 一反思,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灵活、广阔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 的能力。3、反思题目结论。事实上,就问题解决的一个周期而言,问题是问题解 1 a 115定表示直线吗?2、反思解题思路。做完一道题后,应考虑能否根据该题的基本特征与特 殊因素,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联想,找到更多的思维通路,也即培养学生数学 思维的广阔性。一般的,学生学会的第一种解题思路是老师交给的,并会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相信和依赖这种思路,然而在解题实践中,解题的思路常常不止 一条,当原来的惯用思路受阻时,学生就会开始迷茫。这就需要老师在解题教 学中,指明多种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找出新的解题思路,这有助于 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由局部向整体发展。同时,在做完一道题后,应 认真分析解题过程有没有思维回路,哪些过程可以合并或转换,还有没有更好 的解题途径?这样的反思,有助于缩短解题长度,从而培养了思维的批判性,促 进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例如已知| a l 1,1b 1 1,求无穷数列:1,(1+b)a, (1 + b + b2)a2,(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