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汇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71004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汇总(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2)福建省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金山至红坊段(漳州市境)A3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8)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9)桥梁工程师手册。1.2编制原则(1)严格遵循招标、投标文

2、件的内容及设计文件要求,确定本工程的创优规划,并据此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招标、投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本桥的特点、场地、交通、水文、运输、料源、民情、水电供应、气候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起点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和溪镇左坪村,起点桩号K109+230 ,终点位于仙岭隧道内,置于漳州市、龙岩市分界处,终点桩号YK119+700,路线长10.47公里。其中主线桥梁7座,分离式桥梁2座,桥址区全部属剥蚀丘陵地貌,山坡地形起伏较大。联桥1#、2#、3#、4#大桥及奎洋1#大桥桩基采用C30水下砼,其他桥梁桩基采用C25水下砼。主线桥梁桩径

3、一般为200cm、220cm、220cm、280cm四种,跨线桥为150cm、160cm两种,桩基长度范围为14m55m。桩基总根数331根,其中端承桩164根,摩擦桩167根。三、桥梁区水文地质3.1联桥1#大桥该桥址区属剥蚀丘陵地貌,山体地形起伏较大,坡度约30-40度,山体植被发育,破题现状稳定,本场地上部20米主要为坡积粉质粘土全、强风化花岗岩。根据钻孔揭示,场区底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层,下覆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及其风化层,桥址区未见大的地表水系发育,仅在K409+271处发育1条冲沟,呈“V”字形,谷底发育一条溪流,溪宽约0.3米,水深约0.1米,流量约150m/d。地

4、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层的孔隙裂隙水,属类环境,位于弱透水层。桥区K109+271处小溪坡降大,强降雨时流量流速急速增大,冲刷力较强,对冲沟中的桥墩具有一定的冲刷影响,应对位于冲沟中的桥墩进行适当防护,除此外未见有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在探明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土层和岩层后,对于桩径大于等于1.2m,桩长小于等于40m,或处于半坡位置机械设备受限制的桩基使用人工挖孔。3.2联桥2#大桥该桥址区属剥蚀区丘陵地貌,跨越多条地形微冲沟,山坡地形起伏较大,坡度约30-40度,山体植被发育,坡体现状稳定,场区见一构造F2+5A,产状为:5880,与线路交于K110+080处,夹角约

5、54,根据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情况,两侧岩性风化强烈,岩质多为已风化成砂土状夹碎块状强风化岩,主要影响桥基持力层的选择。根据钻孔揭示,场区底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层,下覆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及其风化层。桥址区仅在微冲沟地貌处见溪流分布,K109+756处的山谷与线路近垂直相交,谷底为一溪流,宽约0.3米,水深约0.1米,流量约150m/d,坡降较大,有一定的汇水面积,强降雨时,溪流流量、流速急速增加,冲刷力较强,水流对两侧山坡具有一定冲刷影响,但临近桥墩已避开该小溪流,可不采取防护措施,除此外未见有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除此外未见大的地表水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

6、风化层的孔隙裂隙水,属类环境,位于弱透水层。3.3联桥3#大桥该桥址区属剥蚀区丘陵地,山坡地形起伏较大,坡度约30-40度,山体植被发育,坡体现状稳定,沟谷成“U”字形,地形较平坦,桥址区未见危害桥梁建设的活动性构造迹象,区域地质相对稳定,本场地上部20米主要为坡积粉质粘土全、强风化花岗岩,根据钻孔揭示,场区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更新统残坡积层,下覆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及其风化层。桥址区在K111+111处见小溪地表水,水质清澈,未见大的地表水系发育。冲洪积沟谷段K110+758-K110+793和K110+956-K111+082段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坡地

7、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桥区有3条小溪发育,小溪在桥址区内坡将不大,流量较小,但为山区雨源型水流,强降雨时流量急增,冲刷力较强,水流对临近桥墩及两侧岸坡具有一定冲刷影响,应对临近桥墩及两侧山坡进行适当防护,除此外未见有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及附近无人工地下工程或采空区,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场地内未发现暗沟、暗河、洞穴、暗滨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4联桥4#大桥该桥址区属剥蚀区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变化大,拟建桥梁跨越一地形微冲沟,两侧桥台山坡坡度较陡,约30-35。桥址区见一岩脉侵入带,产状为:9180,与线位交于K111+905附近,

8、夹角约75,根据地质调绘及钻孔揭露情况,两侧岩性风化强烈,岩质多已风化成砂土状夹碎块状强风化岩,主要影响桥基持力层的选择,除此外,未见危害桥梁建设的活动性构造迹象,区域地质相对稳定。根据钻孔揭示,场区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层,下覆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及其风化层,桥址区仅在K111+947见一冲沟地表水,水质清澈,坡降较大,强降雨流量、流速急增,冲刷力较强,对桥墩及两侧山坡具有冲刷影响,应做适当防护,除此外未见有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大的地表水系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基岩风化带中的孔隙-裂隙水,富水性较差,属于弱透水层,环境类型为类。3.5奎洋1#大桥该桥址区属剥

9、蚀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变化大,漳州侧桥台山坡坡度约25,龙岩侧桥台山坡坡度约35。桥梁横跨319国道,国道两侧山坡高约10米,坡度呈30-40,局部成近直立陡坎,多为残坡土层出露。桥址区未见危害桥梁建设的活动性构造迹象,区域地质相对稳定。根据钻孔揭示,场区底层由上而下一依次为: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层,下覆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及其风化层,局部表层覆盖有素填土。桥址区内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基岩风化带中的空隙-裂隙水,富水性较差,属于弱透水层,环境类型为类。桥区左侧60米处见有2处图纸崩塌(B2-19及B2-20),距桥位较远,且规模小,对线位影响不大。钻孔NCK64位于陡坡边,坡度近60,且以土质

10、为主,现有边坡稳定,但桥基施工开挖扰动及受连续强降雨等影响下,易发生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应进行适当支护。除此外未见有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3.6奎洋2#大桥该桥址区属剥蚀丘陵地貌间山间沟谷地貌,两侧地形起伏变化大,山坡坡度30-40,山体现状稳定,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山间沟谷区多为房屋,龙田分布。未见危害桥梁建设的活动性构造迹象,其余地质相对稳定,本桥位于政和一大浦断裂带内,K114+430发育有一断层,产状为:4162,钻孔NCK70揭示该断层,后期为闪长玢岩所充填,另在NVK72孔内也揭示有一脉岩发育。根据钻岩揭示,场区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冲洪积层,下为残坡积层

11、,下覆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及其风化层,局部洼地表层覆有薄层流塑状淤泥质粘土,桥址内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残坡积土层基岩风化带中的孔隙-裂隙水,富水性较差,属于弱透水层,环境类型为类。桥址未见有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及附近无人工地下工程或采空区,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场地内未发现暗沟、暗河、暗穴、暗滨等对工程不利的底下埋藏物。3.7奎洋3#大桥该桥址区属剥蚀丘陵地貌间冲洪急沟谷地貌,两侧山坡地形起伏较陡,坡度约30-40度,山体植被发育,坡体现状稳定;冲洪积沟谷地形较平坦,多分布养猪棚等,其中在K115+780附近发育有一溪流,溪宽约6米,水深约0.

12、6米,流量约600m/d。经观察地质测绘及区域性地质资料,场区未见活动性构造通过,场区构造相对稳定。本场地上部20米主要为粉质粘土、坡残积土全、强风化花岗岩,根据钻孔揭示,场区底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层,下覆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及其风化层。K115+778-K115+840沟谷段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弱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坡地地段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场区内在K115+847右50米附近因道路边坡开挖,发育一小型土质崩塌B2-22,宽约5米,高4米,纵深2米,位于龙岩附近桥台边坡山体下部,对桥台边坡建设有一定影响,桥台建设时

13、应加强防护,桥区在K115+780附近发育一溪流,具有较大汇水面积,强降雨时水量及流速急速增加,水流具有较强的冲刷力,对桥墩及两侧岸坡具有一定冲刷影响么应对临近桥墩及两侧岸坡进行适当防护,除此外未见有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3.8联桥1#分离中桥该桥址区属剥蚀丘陵地貌,山坡地形起伏较大,坡度约25-30度,山体植被发育,坡体现状稳定,拟建桥梁上跨高速公路,其宗旨去及其周边未见危害桥梁建设的活动性构造迹象,区域地质相对稳定,桥址区未见断裂构造发育,本场地上部20米主要为坡积粉质粘土全、强风化花岗岩,根据钻孔揭示,场区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更新统残坡积层下覆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及

14、其风化层。场区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层的孔隙裂隙水,属类环境,位于弱透水层。桥址区未见影响场地稳定的泥石流、崩塌、岩溶塌陷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及作用。3.9联桥2#分离中桥该桥址区属剥蚀丘陵地貌区,山坡地形起伏较大,坡度约为20-35度,山体表层植被不发育,坡体现状稳定,场区未见活动性构造通过,场区构造相对稳定,本场区无断裂发育。场区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坡残积层和基岩风化层中的孔隙裂隙水,属类环境,弱透水层。桥区未见有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及附近无人工底下工程或采空区,不会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场地内未发现暗沟、暗河、洞穴、暗滨等对

15、工程不利的底下埋藏物。四、挖孔桩适用条件在探明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土层和岩层,对于桩径大于等于1.5m,桩长小于等于40m,或处于半坡位置机械设备受限制的桩基,施工采用人力配合简单的机具设备下井挖掘成孔,灌注混凝土成桩的工艺,即采用人工挖孔桩进行桩基础施工。本合同段共计331根桩,其中小于等于40米的有238根,拟采用人工挖孔方案。五、施工准备5.1现场准备(1)平整场地,清除坡面危石、浮土,坡面有裂缝或坍塌迹象者应加设必要的保护,铲除松软的土层并夯实。(2)全站仪测量出各桩基中心精确位置(由技术员完成),埋设中心桩,以中心桩为圆心,孔位应比孔径大1020cm,护壁可采用砼护壁或钢筋混凝土护

16、壁,护壁砼桩基直径为内径,加上护壁厚度进行桩基开挖。采用桩基同标号混凝土浇筑桩顶护体及顶节护壁。在浇注好第一节护壁后,将十字护桩中线固定在砼护壁上,方便经常检查较核。 3、井口四周围栏防护,并悬挂明显标志,井口护壁砼高出地面30cm,防止土、石滚入孔内伤人;挖孔暂停人不在井下作业时,孔口要加盖;孔口四周挖好排水沟,及时排除地表水,搭好孔口遮挡雨棚,安装提升设备,修好出渣道路。 4、井内作业必须戴安全帽。孔口设置安全井盖,采用18钢筋焊接,网格间距15cm*15cm。出土渣用的吊桶、吊钩、钢丝绳、卷扬机等,经常检查更换。5.2技术准备 1、人工挖孔桩适用于持力层埋藏较浅、单桩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基础。挖孔桩受力性能可靠,结构传力明确,沉降量小;成孔后可直观检查孔内直径、垂直度及持力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