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自主培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70980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自主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自主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自主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自主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自主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自主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自主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自主培养语文科 鲁萍 【摘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当学生语感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将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差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文字表面的意思,甚至会曲解文章的意思。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如何通

2、过朗读自主培养语感,使自己获取信息的效率高,具备高度的语感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加强语感培养的几种方法。【关键字】小学语文 教学 语感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它是从整体上直观语言对象,进而体验出一种语言模式。这种语言模式具有模糊性、意象性,以一种“美”的状态存在。当触及具体语言对象时,主体便迅速调动原有的语言模式,并融入对新对象的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体验,充实和丰富着已有的表象体系,创造出新的意象。当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

3、习中具有语感,将对文字产生一种知觉思维能力,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能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学生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对于语感敏锐的同学,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能迅速把握文章的主旨以及题干的要求,进行准确作答;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也能根据自己的语感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一、语感与文字的美感相辅相成,要从美感中培养语感,语感中体会美感学生通过阅读的具有美感的文字去培养语感,同时要从培养语感中获得更深刻地文字得美感。语言在描述客观事物时,

4、既要求内容上力求准确地表达,还要考虑音律上的和谐与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并且能传达出最真挚的情感,如呈现出言语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及态度色彩等。正如宗白华先生说的,“诗的形式的凭借是文字,而文字能具有两种作用:(1)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2)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现出空间的形象与影色。”所以具有美感的文字成为阅读的范本,将能够在读者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语言的音韵美和画面美直接感染读者,自然而然地形成语感。 当然,语感的生成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将阅读和体验变成一种自我满足的乐趣,即自主的感受语言的魅力。如读到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

5、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诗句,就仿佛看到了诗人与友人开怀畅饮的情景和秋天一派丰收的景象,又仿佛听到了激荡于耳际的好友间的劝酒声和农家特有的爽朗的笑声。这种感受的获得是阅读诗句后产生的丰富活跃的想像与联想,在对诗句的感悟背后自然就产生了一种自我满足的乐趣,一种蕴含在文字深处的美感。所以说,语感并不是一瞬间的虚无的感觉,不是稍纵即逝的,而是在对文字的阅读中阅读者不同体验呈现出来的结果。文字的背后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进行联想和想象,勾起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获得深刻的理解。如四年级课文 去年的树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

6、会儿,就飞走了。”我们可以抓住“睁大”“盯着”“看了”几个词语,来想象鸟儿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找到了已化为灯火的树朋友后复杂的心情,将自己置身于那个场景中,进一步感受朋友间信守诺言、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心中的感动油然而生,并且不断地蔓延在想像过程中主体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动,一种审美意义上的偷悦,在对语言和内容的感受中源源不断地涌来。 语感与美感相辅相成,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从审美角度培养语感,将提升语感于更高境界中,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具敏锐性、直觉性,也将收到更突出、更全面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审美教学的意识和素质,有意识地挖掘语言对象中的美,加强语感中的美感体验。 二

7、、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进行语感自主培养训练 语言的情感包含在每一次朗读的高低快慢和强弱之中,学生的朗读如果仅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只求字音准确,就无法体会作者文字内蕴含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这样,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滋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所思所想进行进一步的感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地朗读,找准有效的朗读方法。1.重视教师的范读。教师要重视相应文段的范读,要使范读时的语气、语调、表情、体态都能作为一种“美”的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听得见,

8、看得着,可以直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间接体验文章的“美”。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教师先以沉痛的语气范读“妇女被洋人欺负”的段落,再以激动的语气引导学生进入对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中,当读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声音响亮而有力,似乎在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 教师以时而沉痛、时而激昂的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旧社会那个悲惨的时代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体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揣摩的过程中习得的。从语感生成过程来

9、看,需要学生自己主动的体会,教师只能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不能代替学生去体会,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美感享受中切身感悟言语的规律和意蕴。如在四年级课文长城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文段“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时,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来到长城,面对这宏伟的工程,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景象,结合景象来读文段。文字中呈现出的长城的雄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通过自主朗读体会祖国

10、的伟大和古代人民的伟大。3、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自主朗读。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读。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如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触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朗读水平高的学生配乐范读,让学生在沉浸在送别的画面中受到这一真挚情感的感染。这样运用多样的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养成学生的语感能力。同时,还可以倡导自由品读。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

11、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乐趣。如教学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时, 我放手让学生品读,熟读后让他们谈谈对文章的理解。没有老师的讲解分析,学生不仅能指出文章中与众不同的地方的而且还能就“给予能带来快乐”这一主题有了切身的体会,对小男孩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所感染,能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来感受文章的主题,形成了自己的体验。由此,我们深刻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学生对文章意韵的理解和对内涵的品味,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 三、指导有效地背诵,从文字中积淀语感 小学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题材多样。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挑选,指导学生

12、将不同类型的文字朗读成诵,使之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以及文字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和无限的联想,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背诵作为一种必要的语言积累方式,可以通过它来完成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最终积淀。但是背诵要区别于“死记硬背”的填鸭式,特别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进行多次的品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回顾,再进行品读,一次一次加深印象,一次一次获得新的体验,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熟读成诵为止。如指导学生背诵观潮关于潮来时的段落时,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文章唤起学生的想像,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接着再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如何使

13、用“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来描述潮来时声音的变化;如何使用“宽阔横卧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水墙奔腾西去”来描述潮水形态的变化。随着声音和形态的变化,钱塘江潮的奇景自然地呈现在眼前。然后根据变化再尝试回忆往复几次,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所背内容记住。课后练习中以这几段文字为例写出自己观察的自然景观,有些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有所拓展。所以教师要注意避免让学生机械背诵,而要让学生在“品”中积淀语感。多角度地培养语感,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语感并不是不可捉摸的虚无飘渺的东西,也不是天生的资质,与其他语文能力一样,是靠长期反复实践得来的。任其自然,在长期接触语言材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语感也会提高;而有意识地加强科学的训练,能促使语感的进一步形成。读到一篇优美的文章,总须先感知字面信息,看到字、组成词、连成句、再到段, 这就是一次语感实践的心理历程。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品读、自主体验、自主积淀,最终自主的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感。 参考文献: 1.美学散步新诗略谈.宗白华.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杜亚萍.小学时代教师版.2011年第1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