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位移监测实施细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709063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平位移监测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平位移监测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平位移监测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平位移监测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平位移监测实施细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专业作业指导书水平位移监测实施细则文件编号:版本号:D/0分 发 号:编 制:批 准:生效日期:水平位移监测实施细则1. 检测目的 随时掌握护坡桩、边坡的位移、变形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更改设计和施工中的不 足,为下一步安全施工作准备,确保基坑安全开挖,做到信息化施工。2. 检测依据2.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设备仪器3.1中纬ZT80+全站仪3.2三脚架3.3对中杆3.4棱镜。4.检测条件4.1测量精度:测距2mm+2ppm,测角2。4.2工作环境宜在天气晴朗,

2、气温应在5C - +30*下进行。5检测前的准备 5.1检测仪器和计量器具必须满足精度、等级要求,并应有主管计量部门定期检验的合格证 书。5.2检查全站仪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5.3现场埋设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三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 5.4埋设位移观测点位是根据构筑物具体情况而定并符合规范要求。 5.5基准点和观测点埋设好后,待其点稳定后才能进行首次观测。以免受破坏影响使用。6. 操作步骤6.1 按测量要求检验好仪器,准备观测仪器工具。6.2 到测站后打开仪器箱,晾置30分钟左右,使仪器温度和环境温度基本一致。 6.3将仪器从箱中取出,安置在三脚架上,进行精确整平。6.4输入测站

3、及测点的数据。 6.5对准零方向开始盘左测量,观测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6.6盘左结束后到转望远镜进行盘右测量,此为一测回,观测两个测回。6.7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 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6.8每次进行位移观测时注意不得使太阳光直晒测量仪器。 6.9保持纪录清晰整洁,若需对记录更改时,严禁涂擦,应用笔将写错数字划去,在其上方 写正确数字,更不能连环涂改数字。7. 水平位移监测方法7.1桩顶水平位移测量按照小角度法进行观测。在平行于基坑围护墙延长线上的平面控制点 设工作站,取远方50米外位置稳定、成像清晰的永久性目标作固定后视方向,分别测出各

4、 个监测点相对后视的夹角,每次四测取平均值A。光电测距量处测站至监测点边长S。同一测 点相邻两次测角差dD二Ai-Ai-1,从而计算出该点本次位移量,第一次位移量累加至当本次位 移量既为该测点累计位移量。7.2基坑坑口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观测,即在基坑边上选定固定轴线AB,先检查A、B点的 稳定性后再在A处架设仪器后视B点直接读取P点到AB轴线的垂距h或夹角B,通过计算P 点AB的垂距h或DSinB的变化求得P点的位移,再结合全站仪测坐标法,测量各点的坐标值, 通过计算各点的坐标值变化求的各点相对于基坑的位移。该方法测量位移误差W土 3 mm (D 为P到A点的距离值)。7.3 每次测定横跨基

5、坑位移点间的距离以检验位移观测精度情况。7.4位移观测拟使用仪器精度为2(2 + 2ppm)的全站仪及配套的棱镜。8. 现场检测工作的安全措施8.1 现场检测人员必须穿戴劳保用品,安全帽,进行测试时应注意安全。8.2 在太阳光照下观测仪器,应该给仪器打伞,并带上遮阳罩,以免影响观测精度。在杂乱 环境下测量,仪器要有专人守护。8.3 当架设仪器在三角架上时,尽可能使用木质脚架。8.4 搬站之前,应该检查仪器与脚架的连接是否牢固,搬运时,应把制动螺旋关注,使仪器 在搬站过程中不致晃动。8.5 元件应该保持清洁,如沾灰必须用毛刷或柔软的擦镜纸擦掉。8.6 仪器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不勉强使用,应立即检修,否则会加剧仪器损坏程度。9. 提交资料及报告归档9.1 位移观测成果表;9.2 位移观测点位分布图;9.3 位移速度、时间、位移量曲线图;9.4 位移观测分析报告。9.5 位移观测报告审批及归档。9.6 位移观测报告编写后进行校核、审核、审定;9.7 位移观测报告成文、装订、单位盖章;9.8 位移观测报告发放,沉降观测报告及有关位移观测原始资料归档。10. 相关质量记录表格10.1 水平位移记录表10.2 委托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