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70494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中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中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中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筑中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中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中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建筑中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 推荐答案 抗震设防烈度是国家规定针对某一个地区的抗震设防依据。抗震等级是依据抗震设防烈度及建筑物使用功能确定的重要性的。也就是说有一定联系,但是目标不同,作用不同。B、房屋建筑抗震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最佳答案 抗震等级就是抵抗地震烈度的等级,设防烈度就是校核计算中必须考虑的地震烈度,地震震级是指地震本身地下深处的震级.C、建筑工程,图纸中只说明了设防烈度,如何确定抗震等级推荐答案 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不是一个概念。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

2、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例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地

3、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D、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怎么转换成抗震等级,本工程抗震设防有关参数: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乙类;场地地震基本烈度7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场地类别IV类;设计特征周期0.9秒。请问相对应抗震等级为几级?知道的朋友请给个答案,最好解释下或者讲点依据,谢谢。其他回答 共1条 地震的级别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5.

4、0-5.4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六度,5.5-5.9级地震,震中烈度多为七度,6.0-6.4级地震,震中烈度多数为八度,6.5-6.9地震,震中烈度一半为八度.在抗震设防中是以设防烈度来衡量的。 E、百度文库:抗震烈度抗震烈度指的是地震的强度,与距离震中的距离有关,越靠近震中烈度越大 。抗震等级的确定 编辑本段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我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建筑结构抗

5、震等级一般规定 (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 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

6、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

7、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5)建筑场地为、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柱截而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

8、的1.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8)房屋高度大、柱距较大而柱中轴力较大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9)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外,尚应符台下列规定: 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_VC.应增大20;

9、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_V,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O.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中、边柱取1.4,角柱取1.6。 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最小配箍率应增大10。 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L.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_VR应增大2U;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_R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0.03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

10、应小于1.6;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取1.6。 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1.L倍采用,其他部位可按墙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L.3倍采用;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1.9倍采用,其他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L.2倍采用; 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4; 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

11、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 各延伸一层。 剪力墙和简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应配置交叉暗撑; 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交叉暗撑的计算和构造宜符合本书第10章10.7条的规定。 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9度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与关联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不同的概念。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

12、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例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地震烈度(例如麦加利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 中国历次大地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 2008年6月2日0时59

13、分台湾省台北市发生6.0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震(8.0级)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6.4级) 2004年5月4日青海省德令哈地区发生(5.5级) 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地区(8.1级) 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花莲西南地震(7.6级)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尚义地震(6.2级) 1996年5月3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地震(6.4级)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丽江地震(7.0级) 1976年8月16日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7.2级)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地震(7.8级)死亡24万人 1976年5月29日云南省龙陵地震(7.4级)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地震(7.3级) 1974年5月11日云南省大关地震(7.1级) 1973年2月6日四川省炉霍地震(7.6级) 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地震(7.7级) 1969年7月18日渤海湾地震(7.4级) 1966年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省邢台地震(7.2级) 1950年8月15日西藏自治区墨脱地震(8.6级) 1920年12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海原县地震(8.5级)死亡23万人 1556年中国陕西省华县地震(8.0级)死伤达83万人 现在,全球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智利8.9级地震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