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乐”写作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70318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学生“乐”写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引导学生“乐”写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引导学生“乐”写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引导学生“乐”写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乐”写作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学生“乐”写作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导学生“乐”写作文华侨小学 谢月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让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彼呢?这就要引导学生找到最好的老师兴趣。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千万不能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如果你的学生不怕写作文,那么你的作文教学就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这个不怕作文的心理,在学生写作初期就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如果你的学生对作文有很高的、普遍的兴趣,那么你的作文教学便成功了一半。但是,从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讨厌作文,甚至谈“文”色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作文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写作文难,写好作文更难”。二是学生

2、腹中空空,“搜肠刮肚”没有货。三是没有兴趣,没有欲望。要想引导学生“乐”写作文,就必须针对这三点下手。一、 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所谓的作文难,其实是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形成的。传统的作文教学对思想的表达,观点的流露,情感的宣泄,甚至是字数的多少都给与苛刻的要求。这些条条框框,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是不健康的、不积极的、渺小的、不能表达的,于是只能从范文中借来表达,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万众一心。这种教学模式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感到作文中没有展现“自我”的天地。要化难为易,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其实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它不像背书、默写古诗那样,

3、有统一固定的答案,而是要将自己想告诉别人的话写在纸上而已,非常简单。你心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怎样说的就怎样写,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听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得明白通顺即可。其次不要对学生的作文提过高的要求,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用“我手写我话”,尽情展现自我,绽放个性异彩。二、 要解决“腹中空空”的问题。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茓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就要学生建立自己的储备库。平时勤观察、多思考,多读,多写,多练,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储备库,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生活矿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

4、多,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善于思考,引得源头活水来,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习作来。在观察的过程中,用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开拓知识面,为表达积累更多的资源。例如,一次我让学生观察鸡蛋,学生只是三言两语地写了鸡蛋的形状、颜色、结构味道,再也写不出其他的内容来。孩子们说:“老师,我看鸡蛋不就是这样的吗?实在无处可写。”我听了就启发他们说“母鸡拉的屎很臭,而它下的蛋蛋壳为什么不臭?”学生个个顿时陷入沉思。“鸡蛋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鸡蛋里面为什么有一小部分空隙?如

5、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我一口气又提出了好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实践后,再写下观察、实践的收获。后来学生便从观察、实践中一一找到了答案。鸡蛋壳不臭,是因为鸡在下蛋时,蛋壳上附着一层透明的粘液,这些粘液不仅起到母鸡下蛋的润滑作用,还有效地保证鸡蛋壳不会发臭,同时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使鸡蛋存放很长时间不变质从那以后,学生明白了观察事物要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不懂的再深入思考,或查资料。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观察的秘诀,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做到观察有所得,有所获。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如观察事物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整体到局部或局

6、部到整体;植物的主要特点有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人物的特点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动物的特点有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懂得这些观察写作的概扩化方法,就能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观察习惯,用赏识的眼光精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二)、多读。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理就在于此。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好摘抄。每读要有所得,有所悟。遇到好词佳句,精美片段,随手摘

7、抄下来;遇到问题有所感,有所悟,也要及时记下,持之以恒,就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和思想,长期积累,就会为写作建立一座丰富的资料库。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好有一比:读书,要有所得,有所悟,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不光欣赏花儿的美丽,还要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便养成了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我又因势利导,定期开展交流读书采蜜集活动,组织评选“蜜蜂奖”,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写作兴趣。(三)、多写随笔。这里所说的多写,并非是刻意多写长篇大论的作文,而是多写随笔为作文打基础的语言、素材。刻意地要求学生多写作文,反而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造成厌写作文的逆反心理。多

8、写随笔,要完全由学生本人自发地写,有感而发地写。三言两语即可。随笔,是我们来自于对生活的真实捕捉,极具真情实感。随笔可以采用日记的形式写,但也并非日日记。要有感而记,记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看到一些现象,一处景物,一个美的瞬间,一个动人的场面,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听到一些谈论,一个新闻,一首扣人心弦的歌曲,一句饱含哲理的话;看到事物、现象的随感,自己亲身经历的感悟,或自己触景生情的思绪飞扬,都要用笔及时地把它记下来,哪怕当时你在大街上还是在厕所里,因为有些灵感和思绪是稍纵即逝的,往往事后的捕捉是后悔莫及的。要做到多写随笔,口袋里时刻不能少了纸和笔。这些生活真谛的积累,才是你在作文中彰显个性

9、自我的绝好素材。这些积累才是你作文的最鲜活的源头活水。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便有了自我流露的欲望和先吐为快的冲动。写作文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了。我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时候,也好有一比:写作好比建高楼大厦。建高楼大厦离不开转头,没有转头,盖大楼只能是天方夜谭。而我们平时多写随笔,就是为盖大楼准备转头,没有语言素材的积累,想写出作文,那只能是空想。学生明白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便自觉养成了多写随笔的好习惯。(四)、习作要多改、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说明好的文章是从修改中得来的。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学生包写,老师包改。批改作文是一项繁重的劳动。往往老师花了大量的时

10、间和精力批改之后,学生却并不认真琢磨老师的批改评语,甚至只看了一下分数就合上作业本。且老师滞后的批改并不能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有针对性的提高。我的观点和做法是,作文要由学生写,学生改,老师只能评,而不能改。作文是学生自己个性化的“作品”,修改权在学生,而不在老师。修改作文就像修剪花木一样,要把花木修剪成一株具有个性的别致的“盆景”,无疑,这种修剪只能是学生自己去做,才能彰显个性,大放异彩。如果是老师给与修剪,即使剪得再好,也难免不改变学生的初衷、扭曲他的形象。这样“成功”的作品还是学生本人吗?不,它已经变成老师的作品了。所以,我们老师只能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把修改权交给学生,引导其自行修改。

11、而不是代其修改。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老师对某个学生的作文近乎完美的修改之后,在某某刊物上发表了,学生得到了莫大的荣耀,但再问起他所写的内容时,他却不能很好地回答。再让他写一遍时,也与所发表的作文判若两人,如出二辙。显然,这种修改对学生的习作是毫无裨益的。无论是对优等作文还是差等作文,老师都不能大动干戈地给予修改。对优等作文的修改改头换面;对差等作文的修改体无完肤。虽然二者经过老师的“大手术”之后,作文都能“绽放异彩”,但是,“手术”之后的作文,不再是学生自己的作文。学生很容易拿老师修改过的作文跟自己的原稿对比,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作文是很龌龊的,因此,老师的这种修改,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2、,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把修改权交给学生。我们可以在学生写好作文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改”。修改时,小组内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修改任务。小组互改可以克服个人改“无处可改”和同桌互改“闹情绪”的缺点。学生批改时,可以指出错别字、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描写不详细、叙述不明白、说理不透彻等缺点。改好后再物归原主,主人结合别人的修改,及时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后再与原稿对照,不妥之处再改。这种小组互改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互相激励。绝不会因为自己的作文被改得一无是处而感到自卑。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学生改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学生在互改中

13、得到了参考,写作的思路得以开拓,了解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从中得到如何写好作文的启发。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学生定会“受”益非浅,收获颇多。三、积极讲评,激发兴趣。学生习作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别人的赏识。所以我们要以赏识的态度讲评学生的作文,而不是横加指责。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讲评要注重时效性。不要让学生对这次习作淡忘了,冷却了才去讲评。老师的讲评要分两种,一种是随堂的讲评,一种是批阅后的讲评。随堂讲评,是在学生完成作文并结束小组互改后,选出两三篇修改后的有代表性的习作(优、中、差),投影出示,师生共评。这种讲评针对性强、示范性强,效果较明显。讲评时,我们不要以文学的标准和观点来审视学生

14、的习作。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孩子们只是在“习作”,而不是“创作”。要以激励和表扬为主,中肯地指出缺点、不足之处。确保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因为学生都会为自己的缺点被曝光被嘲笑而深感自卑。所以我们一定要语气温和,态度中肯。用赏识的目光捕捉每一位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用赞美、鼓励的语气及时给予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要尽可能地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 使他们从每一次习作中都能获得成就感。学生的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会一无是处。“数予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老师的评

15、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里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从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老师在批阅完学生作文之后,还要进行一次讲评。当然,这一次的讲评也要以激励表扬、培养兴趣为宗旨。“抓两头,代中间”。首先,在班内朗读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精彩的小片段,一个句子,甚至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也要朗读给大家听。老师要用赞赏的语气给予肯定,使差生也能切身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快感,从而激发他写作的欲望,消除他心中作文难的阴影,培养写作兴趣。接下来要展示优秀的

16、习作。老师朗读班内优秀的习作,边读边点评,师生共评,欣赏,引导大家与自己的习作对照,学习他的可取之处。课后也可把优秀习作在班内传阅。在学习园地定期展示优秀作文或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能作为范文被老师朗读、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写作兴趣油然而生。四、 批阅。多褒扬,重鼓励。作文的批阅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及作文的讲评。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对作文的书面讲评,较少地枉加修改。以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不能用批语横加指责。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理念,善待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着眼培养、激发写作兴趣。在评语中充分肯定习作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的反方法。努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即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