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369223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的配制和稀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溶液的配制和稀释(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理解“溶液的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溶液的浓度”的意义。 初步掌握配制一定质量和一定体积溶液的步骤:计算f称量f溶解f转移f洗涤f定容f摇匀 知道确保溶液浓度准确的两个基本原则:(1)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2)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超过瓶颈上的刻度线。 会简单的实验误差分析。 如:转移溶液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将导致物质的量浓度变小。摇匀后再加水将导致浓度偏小过程与方法: 学会配制一定质量的溶液和一定体积的溶液的方法 学会分析实验误差 通过了解实际生产中多种计量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确定取决于实际需要,取决 于计算方便,从而帮助学

2、生初步学会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去看待化学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类比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悟各学科的很多思想方法是相通的,应该用联系的眼光看待 学习。 通过对实验细节的分析,培养学生 的“定量”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教学重点:正确配制一定质量和一定体积浓度溶液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分析配置过程对溶液浓度大小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步骤。教学过程:有关仪器的使用(1)容量瓶的使用特点: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的容量器,带有磨口玻塞,颈上有标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容量瓶2俐龙线x 规格:5() ml.JOO mL.250 mt.辱二使川妙:2此液体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

3、的标线相切时,溶液 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a .容量瓶容积与所要求的是否一致。b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具体操作:打开瓶塞,加入少量水,塞紧瓶塞,左手食指按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倒立,若不漏水,正 立。将瓶塞旋转180度,再倒立,若不漏水,则容量瓶密封性好.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密合用的瓶塞 必须妥为保护,最好用绳把它系在瓶颈上,以防跌碎或与其他容量瓶搞混。用能”或不能”填空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4、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2)托盘天平的使用三100 三80=-20量筒的使用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规格以所 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 ml、25ml、50 ml、100 ml、250 ml、 500 ml、1000 ml等。夕卜壁刻度都是以ml为单位,10 ml量简每小格表示0.2 ml , 而5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1ml。可见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越小,由视线 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 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如量取70ml液体,应选星筒读数用100ml

5、量筒。量筒没有0刻度;量取7.2 mL溶液,应选用10_mL量筒,量筒上标有使用 温度、容量、刻度;不能加热,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量筒中溶解或稀释。误差的形成和分析:1、正确读数,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2、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分析如图:俯视,视线斜向下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上,所以读出的数值比实际值数值偏大。仰视,视线斜向上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下,所以读出的数值比实际值数值偏小。例1 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 8

6、 mL B .大于8 mL C .小于8 mL D .无法判断解析解倒出液体”的体积估计,我们可以画出相关的图形,为了便于估计,可以假设仰视、俯 视的读数误差值为1,此题我们先画出仰视值19 mL,再找出正确值是20 mL,然后再画出倒出后俯 视值11 mL,再找出正确值是10 mL,两个正解值相减显然大于题中两次错误读数值之差8 mL。例2 .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 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A . 8 mL B .大于8 mL C .小于8 mL D .无法判断解析此题两次都是仰视,且两次仰视的角度是否一样也不知道,故无法判断,同理像这样的题目 两次都是俯视也是无法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