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688553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案例.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案例运用“猜想验证”探究学习策略学习商不变性质实验小学张翠萍一、问题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堂”确实出现了无限生机,虽然我执教新教材不是很理想,也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也经常去听使用老教材的课。我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使用老教材的老师更多的还进行着传授式的教学,师问生答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模式里学习的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比较扎实,但学生主动提问、探求创造的意识明显不足,尤其到了高年级的学生,课堂上不愿主动举手,不愿合作交流,更危险的是学生丧失了探究的能力。针对这种弊端,我们老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理念实践我们的老教材,让他们也能充满学习的活力

2、,充满探究的欲望,充满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的勇气和精神。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构建了“猜想验证”探究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着重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年来,我认真研究了省编教材,梳理出部分适合使用这种学习策略的内容,并积极实践。以下就是我运用“猜想验证”探究学习策略教学商不变性质的案例和反思:二、案例描述(一)、创设情景提出猜想1、创设情景师:四(2)的老师请班长为同学们分本子,要求班长做到公平,先来了两位同学,老师拿了6本本子分给这两位同学。后来,又来了4位同学,老师对班长说“你动动脑筋,看着办吧!”只见班长拿了12本本子分给这4位同学,老师和同学们会心地笑了。最后,又来了12位同学,

3、你们替班长动动脑筋,一共要拿几本本子分才公平呢?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个分本子的过程吗?生列式出:62=3 124=3 3612=3师:你发现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生1:它们的商都是3。生2:但被除数和商都变了2、提出猜想师:在除法运算中,凭你的经验,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化时,你们认为商会怎样?生1:商可能会变,也可能不会变生2:商有可能变小,也有可能变大。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可能会怎么变化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小组内轻声讨论一下,再提出一个猜想问题。同组学生在队长的带领下,组织讨论,分别列出了几个猜想问题。猜想1(第3、5组):要使商不变,我们认为被除数

4、和除数可能是增加一个数,这是从刚才分本子的时候想到的。猜想2(第1、4组):要使商不变,我们认为被除数和除数也有可能是减少一个数。猜想3(第6组):要使商不变,我们认为被除数和除数是扩大几倍。猜想4(第8组):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也有可能是缩小几倍,这也可以从分本子的算式里,从后向前看,有这样的变化。猜想5(第7组):我们组也是,只是认为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一个相同的数,商才不变。(二)协同验证发现规律师:同学们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提出了5个猜想问题,是不是都对呢?我们还没有经过验证,所以也就不好肯定哪个猜想是成立的。下面,你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1个或几个猜想问题,先每个同学独立举例

5、验证,然后同学们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互相启发,互相辩说。等老师布置好小组合作的任务和注意事项后,每个小组在队长的带领下,投入了合作探究过程中,下面是通过摄像机聚焦合作学习过程的实录情景一:验证猜想1的小组(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可能是增加一个数)在每个学生举例验证后,队长组织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互相辩说:生1:我认为有可能,你看,3612=3,而(36+0)(12+0)=3生2:(大家哈哈笑)这不是等于没有增加吗,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生3:可以的,你看,2121=1,而(21+4)(21+4)=1生4: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从我举得一些例子来看,好像不行,你看,408=5,而(40+2)(8

6、+2)=42生5:你们增加的都是一个相同的数,我这个例子不一样,246=4,而(24+4)(6+1)=4,生1:哎,怎么这么怪,我认为这个猜想对一半,我们不是加了“可能”吗?生2:队长,今天你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呀。生6:不是,我在想,老师以前说过,如果用举例来验证数学问题,我们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这句话是不对的。生2:所以我认为,这个猜想只要这样改就对了,相同的被除数和除数增加相同的数,商是不变的,而且永远是1。生4:如果被除数和除数不同,增加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商肯定会变。生5:根据我的举例,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如果增加的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商会有两种情况,可能会变,也可能不会变。生6:

7、你们的发现我都赞成,等一会汇报的时候,让生2、生5一起汇报,我们补充,怎么样?情景二:验证猜想3的小组(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几倍。)生1:(这位学生很兴奋,可能是对自己的发现很有把握)我先说吧,我认为这个猜想是对的,从分本子的算式可以得到验证,124=3,而(123)(43)=3生2:我不赞同,你扩大的都是3倍,如果不是一样的话,就不一定了生3:是这样的,你们看,182=9,而(184)(22)=18,结果变了。生3:我认为也是不全对,如果不是扩大一个相同的数,就不能保证商不变。生4:我赞同你的看法,只要是扩大一个相同的数,商才不会变。生5:那也不一定生2:那你举出一个反例看。生5:

8、我只是凭感觉。生1:证明对错不能“跟着感觉走”生6:(很激动)我想到了,如果同时乘一个0,任何数乘0结果都为0,难道还能说商不变吗(大家对生6的发现投去了佩服的眼光,片刻后,又分成了两派)生4:这里又不是乘,而是扩大,扩大0倍,不算的。生5:老师说过的,扩大就是乘的意思,可以的。(生5拉出老师的话给自己撑腰,其他反对的同学也一下子找不出理由了,可是过了一会儿)生3:我认为还有问题,你看,202=10,而(182)(22)=20生6:你这里是除了,一个扩大,一个缩小,不行。生3:所以像刚才那样说还是不对的,我认为应该再加上同时扩大。生2:厉害。生5: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的猜想不完全对,应该这样说

9、,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应该同时扩大一个相同的数。生2:“0”还要除外。大家一起喊着:“0”要除外,哈哈!(三)全班交流共同评介(略)(四)巩固拓展课外延伸(略)三、实践反思说起“猜想”,我们也就会联想到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虽然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要出现像“歌德巴赫猜想”那样的著名推断,但应具有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过程。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和验证,这不仅仅是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良好开端,更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1、“猜想验证”探究学习策略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在课堂内,哪些内容更适合于学生运用该策略学习呢?实践告诉我们

10、,学习任务的难度比较高,一般需要较多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内容更适合于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探究学习策略,这有利于学生提问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像“商不变性质”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探究空间,而且难度较高,研究范围比较宽泛,仅仅以个人的力量去发现商不变性质的规律,会显的力不从心,而且不管是深度还是广度都会受到限制。而采用猜想-验证探究学习策略后,老师通过创设一个充满挑战和童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若个个猜想问题,通过协同验证,互相辩说,发现规律,这样集个人智慧和小组力量为一体,共享小组智慧资源;然后通过全班交流、争辩、启发,进一步完善认知,把“商不变性质”鲜活的烙印在脑海里;最后让学生

11、对研究的内容再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课外延伸,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拓展“商不变性质”的外延,同时也提高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研究的乐趣。实践证明,只要定准内容,“猜想-验证”探究学习策略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大的自由思维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思维提出猜想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验证、推理、操作,小组成员又可以协同帮忙,全班同学又可以共享智慧资源,达到资源互补的实效。2、“猜想-验证”探究学习让学生经历思维活动的“三步曲”。从心理学角度看,“猜想”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

12、看,猜想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运用“猜想-验证”探究学习策略,学生要经历思维活动的“三步曲”:(1)提问猜想的开始。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进行积极的猜想,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比如这节课的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观察除法算式,然后问:“在除法运算中,凭你的经验,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化时,你们认为商会怎样?”于是,学生就开始积极思考,提出了自己初步的猜想,有的认为商可能会变,也可能不会变,有的认为商有可能变小,也有可能变大。但此时的猜想

13、是很表面的,更多的是凭直觉。(2)假设猜想的深入。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反复思考、联想、顿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假设,从思维角度讲,就是一种猜想。这样的思维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和主体意识的过程。这节课,在学生提出初步猜想后,老师及时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可能会怎么变化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小组内轻声讨论一下,再提出一个猜想问题”,把学生引向猜想的深处,同组学生在队长的带领下,组织讨论,提出了5个猜想问题。(3)实践猜想的验证。只有猜想没有验证,那只能是空想。把猜想与探索实践紧密结合,可以产生猜想的良性循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

14、的猜想,但都是学生的主动思维的过程,都包含着创新因素。学生提出5种猜想后,我紧接着问:“同学们提出了5个猜想问题,是不是都对呢?我们还没有经过验证,所以也就不好肯定哪个猜想是成立的。下面,你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1个或几个猜想问题,先每个同学独立举例验证,然后同学们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互相启发,互相辩说,来说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学生很有兴趣的投入了协同验证的探究学习过程。3、“猜想-验证”探究学习策略还有利于学生暴露思维问题。学生猜想后,需要验证。而验证涉及到多种思维方式,如反向思维、发散思维、甚至创造思维。在这过程中,学生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很多问题其他同学是很难预见的,但因为通过

15、小组互相启发、互相辩说的环节,难于预见的问题发现了,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解决,这样也有利于老师从容应付,生成智慧。当然,小组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全班争辩,这样的问题就更有研究的价值,可以成为最佳的生成资源。例如,(见情景一、二)刚开始学生对自己的猜想问题认识并不是很深,仅仅通过一两个例子就得出了结论,暴露了思维不严谨的问题,但通过小组充足时间的争辩、反驳、论证,逐步完善认知,最后达成了一致的看法。四、问题讨论(1)就这节课看,学生的思维已基本暴露。但如果估计学生会暴露的问题结果没有暴露,老师怎么办?(2)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探索,这样比较费时,而要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们该怎么对待这种现象?(3)改变学习方式后,书本上的作业没有完成,该怎么看待?(4)在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