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杨懿红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687390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杨懿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杨懿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杨懿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杨懿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杨懿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杨懿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汉师附小 杨懿红不少教师对如何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键在于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找到突破口,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年纪小,经验少,但他们天真、好动、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伙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解决问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应鼓励学生

2、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我从事低段教学二十多年,根据自己的经验,粗略地谈一谈自己在解决问题教学这方面的做法。一、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发现问题课堂实践证明,一旦与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具体数学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津津有味地说出自己的方法。因为这些生活中的事物、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经历过的,或者能感受到的,他们有感性认识的基础,所以在分析这些事物、活动中的数学问题时,很容易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用积累的经验来感受其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比较轻重”这一课时,我首先出示学生们在游乐园玩跷跷板的场景,学生看到这个画面,个个表现得非常兴奋。当看到又瘦又小的同学被高高地架在跷

3、跷板的一端,无论怎么用力也压不起又胖又壮的同学时,学生们顿时哈哈大笑,争着说:“瘦的根本压不起胖的。”借助这一场景,唤起了学生玩跷跷板的生活经验,并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发现了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法比较轻重,从而构建起新的认识结构。二、 开拓创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数学素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可能无法提出问题或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可能产生的疑惑,或者是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

4、,设法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从中提出问题,从而逐步会问会答。例如:学校举行运动会,同学们都积极报项目。我就有意识地向学生提问:“在运动会上你们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们班参加钓鱼比赛的有多少人?我们班参加钻栏比赛的有多少人?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立定跳远?”等等一系列与运动会有关的数学问题。慢慢地,学生提问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参与度也有所提高。三、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

5、途径来解决问题是有必要的。例如:在教学乘车(加减混合)这一课时,车上原有56人,下车27人,上车1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我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题意之后,鼓励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计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我巡视后发现大多数学生想到56-27=29(人) 29+19=48(人) 56+19-27=48(人)。只有个别学生想到27-19=8(人) 56-8=48(人)这种特殊的方法。虽然学生独立思考所得到的方法只集中在一、两种上,但是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四、 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反思问题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

6、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形式,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思,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对这些不同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交流中,有机会对同一知识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解。五、 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数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事事、时时、处处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理解周围事物的习惯。例如,在认识了人民币后,我要求学生在节假日跟随家长去菜场买菜或到超市购物,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充分认识人民币,学会怎样付钱,怎样找钱等问题。这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运用。总之,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时,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2014年7月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