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5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667422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5篇).doc(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5篇)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5篇)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的】1、能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3、开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学法】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考虑,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

2、作活动,进步看图才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学校让我们班推荐一位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老师已经选好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是第三组的。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他可能是哪几位同学?假如要找到这位同学,还要知道什么条件?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中引入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根底。】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例如题1教学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

3、第几列?第几行。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来表示2,3。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王艳3,4赵强4,34小结。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p 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课件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图片。出示题目: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电影院用电影票来确定位置,电影票一般都写着“几排几号”,“排”表示行,“号”表示列。比方“3排7号”用数对表示是7,3。【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

4、举的事物,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教学例2。1认识方格图。出示动物园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图。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2用数对表示图中各场馆的位置。提问1:我用了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大门在示意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数对3,0来表示】你们能用数对表示

5、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熊猫馆3,5大象馆1,4猴山2,2海洋馆6,4】3根据数对标位置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设计意图:通过详细的事例认识和理解位置与坐标中数值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不但会用数对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位置,还会描绘坐标图上的物体的位置。】三、稳固运用1、小游戏:看谁反响最快。老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要在3秒内起立。2、做一做。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数对中的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是表示第几行。五、

6、板书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横排叫做行从前到后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列,行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2 教学内容:比拟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学目的: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拟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构造的初步构建。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拟。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0.9 - + 0 -822、假如+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一教学例3: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2、出例如3: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

7、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3老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4学生答复,老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好的认识。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6引导学生观察: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除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假如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

8、运动?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二教学例4:1、出示将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将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拟他们的大小。2、学生交流比拟的方法。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拟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4、再让学生进展比拟,利用学生的详细比拟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拟“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拟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7、练习:做一做第3题。三、稳固练习1、练习一第4、5题。2、练

9、习一第6题。3、某日黄昏,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黄昏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四、全课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第二课教学反思:许多老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根本能掌握。可假如深化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老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比照发现两个

10、数离原点的间隔 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浸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才能,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根底。2、浸透负数加减法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假如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假如是向东走1米呢?假如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假如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拟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

11、、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拟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拟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拟又有什么方法,教材那么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根底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拟方法,将薄书读厚。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拟方法万变不离其宗。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3 设计说明“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时机。1借助定义、实例,浸透函数思想。教学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

12、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奠定良好的根底。2借助详细情境,在观察、讨论中发现规律。教学中,通过详细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把一样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这一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及特点。3借助已有的学习经历总结反比例关系式。因为正、反比例表达的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且正比例关系表达式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在总结反比例关系表达式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历自己总结出反比例关系表达式,体验成功的喜悦。课

13、前准备老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 玻璃杯 直尺 水 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复习。课件出示:一个圆柱形水箱,底面积是0.78平方米,高是1.2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立方米?(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公式进展计算的?预设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3)师追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在什么情况下其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预设生1: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生2:假如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与高就成正比例;假如高一定,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就成正比例。2引入课题。假如圆柱的体积一定,那么底面积与高又成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

14、的内容。(板书课题:反比例)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有关圆柱的体积问题以及列举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思维完好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1在详细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关系的量。(1)课件出示教材47页例2,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展观察。师: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后,观察下表,先一行一行地观察,再一列一列地观察,并考虑下面的问题。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杯子的底面积/cm21015203060水的高度/cm302015105表中有哪两种量?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2)学生考虑后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预设生1:有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生2:杯子的底面积增大,水的高度降低;杯子的底面积减小,水的高度升高。生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都是300,是一定的,也就是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一定)。(4)明确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增大,水的高度反而降低;杯子的底面积减小,水的高度反而升高。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乘积总是一定的,所以我们就把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