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前沿问题综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655865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前沿问题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工前沿问题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工前沿问题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工前沿问题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工前沿问题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前沿问题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前沿问题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研究进展张振宇 (中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长沙,410083) 摘要: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二氧化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介绍了二氧化碳的三类捕集技术,并对现有 技术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比较和展望,其中燃烧后捕集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二氧化碳捕集新 技术。总结了国内外二氧化碳活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化学活化法、光活化法和稀土金属活化法 等,重点阐述了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活化二氧化碳的技术。并对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进行了总结,包括二 氧化碳的加氢反应、氨化反应和羰基化反应。关键词:二氧化碳;碳捕集;活化;化学利用Research progress of th

2、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CO2ZHANG Zhenyu(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 Abstract: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CO 2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he emission reduction of CO 2.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and compar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sp

3、ects of 3 types of CO2 trapping techniques, in which the post-combustion trapping technique is the most prospective one. Besides, 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s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2 activation technique, including chemical activation technique、optical activation technique and rare-ear

4、th activation technique, where the activation technique of transition metals and its compounds is mainly emphasized. And this article gives a summary of the chemical utilization of CO 2, including the hydrogenation、ammoniation and carbonylation of CO2.Key words: carbon dioxide;carbon capture;activat

5、ion;chemical utilization前言:随着工业发展的加快及人类活动的增长,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近年来剧增, 20092012年全球CO2排放量每年依次为316亿吨、335亿吨、340亿吨及356亿吨(该排放来 源包括矿石燃料的燃烧、水泥制造和石灰石的使用等)1。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压力, 对CO2的处理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CO2的封存利用是CO2减排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仍 存在着技术、安全、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因素2-4。因此,作为碳一化学的重要成员, CO2 的资源化再生利用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在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 意义5。因CO2具有较好的热

6、稳定性与化学惰性,CO2的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在于选择转化率与选 择性好的催化体系使CO2活化6。而CO2的资源化再生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重点论述 了co2的捕集技术、CO2的活化技术与CO2的化学利用方法的现状及研究进展。1 国内外 CO 的捕集技术现状2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40%来自发电厂,23%来自运输行业, 22%来自水泥厂 钢厂、和炼油厂。碳捕集技术最早应用于炼油、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浓度 高、压力大,捕集成本并不高。而对占据CO2排放量比例最大的电厂进行CO2捕集是缓解co2 排放危机的有效手段,同时还能通过回收有价值副产品而降低减排成本7, 8。但对电厂排

7、 放的CO2的捕集成本高昂、能耗较大,如何降低能耗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CO2的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目前主流的碳捕集工艺按操作时间可分为3类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燃烧中捕 集)和燃烧后捕集。三者各有优点,却又各有技术难题尚待解决,目前呈并行发展之势7。 1.1 燃烧前捕集燃烧前捕集是指在燃料燃烧前便对其中所含的碳进行捕集。该方法将煤高压富氧气化 变成煤气,再经过水煤气变换后将产生C02和H2,由于变换后的气体压力及浓度较高,CO2 很容易被捕集,而剩余的H2可以返回IGC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中作燃料使用。该 技术的捕集系统规模小,能耗低,在捕集效率以

8、及对污染物的控制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然而, 该技术仍面临着投资成本太高,可靠性还有待提高等问题。1.2富氧燃烧捕集9富氧燃烧采用传统燃煤电站的技术流程,通过制氧技术,将空气中大比例的n2脱除, 直接采用高浓度的02与抽回的部分烟道气的混合气体来替代空气,这种方法燃烧后的气体 中CO2浓度较高,可以直接进行后续处理。该技术路线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制氧技术的投资和 能耗太高,还没找到一种廉价低耗的能动技术。1.3 燃烧后捕集10燃烧后捕集即在燃烧排放的烟气中捕集CO2,如今常用的CO2分离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 (利用一种含碱或碱性溶液来吸收烟气中的co2,再经过加热释放出CO2,使吸收剂再生); 而物理

9、吸收法则是以有机化合物为溶剂吸收C02,常用的物理吸收法有Flour法、Selexo 1法和 低温甲醇法。此外还有膜分离法技术和低温分离技术等。可见,CO2的燃烧后捕集技术包含 多种方法,此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是公认的在能耗和设备紧凑性方面具有非常大潜力的技 术。但该技术在能耗和吸收剂等方面均存在需改进之处。以上3类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如表1所示。 11表1 CO2捕集技术分类CO2捕集技术2 八八技术特点发展现状燃烧前捕集 富氧燃烧捕集 燃烧后捕集CO2浓度咼,能耗较低,但过程复杂,设备成本咼CO2浓度咼,但压力较小,步骤较多,供氧成本咼CO2浓度低,过程简单,但能耗较高,溶剂较昂贵技术可行

10、 示范阶段 技术可行2 C02的活化技术CO2是所有含碳氢物质燃烧的最终产物之一,已经处于碳的最高氧化态,整个分子处于 能量最低状态,其标准吉布斯自由能fG为-394.38kJ/mo112,故CO2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 化学惰性,将其转化为其他含碳化合物十分困难。因此如何将co2活化是CO2资源化利用技 术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目前国内外CO2的活化技术主要有化学催化法13、生物活化法14、 光化学活化法15、电化学活化法16及等离子体活化法17等。2.1 化学催化法化学催化法是根据CO2分子的结构特征,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输入电子将CO2还原从而实 现CO2活化的方法,是目前活化CO2最主要和最有

11、效的方法14,目前用于CO2活化的催化体 系主要有碱性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类催化剂,除此之外还有电场、 光、等离子体以及离子液体溶剂等。2.1.1 碱金属碱金属有很强的给电子能力,如前所述二氧化碳又有接受电子能力,在co2的反键轨道 中填充1个电子,形成弯曲的阴离子,使CO2分子中的C-O键级由2降为1.5,从而活化二氧化 碳原子,形成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6。刘霜霜等18用B3LYP的方法对不饱和的NNS型鳌 合物(NNS)Ru(H)(CO)活化二氧化碳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讨论,并与 (PNN)Ru(H)(CO)活化二氧化碳的反应机理的结果作比较。2.1.2 无机碱性

12、化合物无机碱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的Lewis酸位结合,使CO2分子中的一个C-O键断裂,形成 活化物种CO2。以无机碱性化合物为催化剂进行的反应研究较多的是碳酸二甲酯的合成。陈 鸿等研究了一种使用碳酸钾催化剂活化二氧化碳制碳酸丙烯酯的方法。另外常用的无机碱性 化合物催化剂还有为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卤化钾、碳酸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等19-21。 钠化合物的活性远低于钾化合物。碱强度的增强可以使反应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增加,但会 造成选择性下降。碱强度增大可使催化活性提高,而且有机碱的活性高于无机碱,且活性顺 序与碱性并不一致22, 23。2.1.3 过渡金属 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有空轨道,氧原子

13、有孤对电子,而过渡金属既可提供电子又可以提供空轨道,适应了二氧化碳的活化条件。对过渡金属相关催化剂的研究依据化合物状态又 可分为对过渡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因为对催化剂反应机理 的研究要求较高,故绝大多数研究将重点放在对过渡金属催化体系的研究上,以便为其他过 渡金属化合态催化剂的改进提供理论基础。目前所应用的过渡金属主要有Ti、V、Cr、Mn、 Fe、Co、Ni、Cu、Zn、Zr、Nb、Mo、Ru、Rh、Pd、Ta、W、Pt、Re和Ir,其 中对Ti、V、Ni、Cu、Ru、 Rh催化剂晶形结构和催化机理探讨的较多6。郭建忠等24发现,在不同粒径的Ni/SiO2催化剂上

14、,CH4与CO2共吸附并被活化时,较 小粒径的Ni可以促进CO2与表面氧物种发生反应,生成单齿表面碳酸盐物种。Liu等25通过 研究CO2在Fe、Co、Ni等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吸附状态,探究了CO2在过渡金属表面活化并转 化成CO2的过程,研究表明CO2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时,一部分过渡金属的电子转移给co2, 引起CO2弯曲且C-O键伸长,形成活泼的CO2物种,可发生进一步转化;曹新原等26利用原 位红外手段探究了 CO2在ZrO2催化剂表面的活化机理,研究表明乙醇与CO2吸附在ZrO2催化 剂表面可直接进行反应生成碳酸二乙醋,该反应过程是由CO2插入Zr-OCH2CH3结构中活化 实现的。Bia

15、 n等27 发现Cu-Ni/AC催化剂V掺杂,在110C、1.2 MPa下可以使甲醇的转化率和 DMC的收率提高oBia n等28研制了 Cu-Ni/石墨用于二氧化碳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Cu, Ni 及其合金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石墨的层状结构有效分散了活性组分,且缓和了与活性组分 间的作用。该催化剂在378 K,1.2 MPa的条件下,DMC收率高于9.0%选择性大于88.0%。Song等29采用Na-Y和A12O3作载体分别负载Ni和Rh作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8%Ni 和2.5%Rh的催化活性相当。两种载体在低压转化时,对二氧化碳转化率基本没有影响,但 高压下Al2O3作载体的催化剂对二氧

16、化碳转化率明显低于Na-Y且8%Ni/Na-Y的表面积远高干 6.6% Ni/ Al2O3。Zhang等30研究了SiO2, TiO2及 SiO2-TiO2等对CuO-ZnO-Al2O3吸附活化CO2的促进作 用,发现存在SiO2和TiO2时,CuO更易被还原,而存在SiO2-TiO2时,催化剂表面的酸强度会 降低但酸浓度会增加,使C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变弱,而对H2的吸附变强并解离出H物种。 通过催化剂化学吸附活化CO2,通常会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从以上分析可知,过渡金属以其可提供电子使二氧化碳转化成活性吸附态co2,如果同 时存在Lewis酸位则可使二氧化碳得到有效活化。过渡金属则以其存在的Lewis酸位M+和 Lewis碱位活化二氧化碳,因此要获得L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