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0】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65464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0】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0】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0】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0】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0】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6 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隋唐上承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下起五代十国,是封建王朝的又一同一时期。本课主要讲述了隋唐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即国家由统一到繁荣强盛再到分裂的过程,其中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繁荣昌盛阶段,制度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各民族进一步交往交融,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高度繁荣。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对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民族交融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需要在本节课,通过运用史料,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同时在运用地图、文字史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 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中,从而激

2、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隋朝的各项建设,认识大运河开通的历史作用,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2. 认识唐朝民族交融及民族措施,归纳唐朝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措施的特点和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作用。3. 通过出示隋唐疆域图和图片材料,认识隋的统一与唐的繁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隋唐盛世、民族交融难点:藩镇割据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从三个子目讲述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三个子目分别为隋朝兴亡,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这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呈现历史发展的,勾勒出隋唐五代十国政权兴衰更替的历史脉络,并对其前因后果做了简

3、要的阐述。了解本课内容并结合本单元的单元导言,我将本节课的主题确立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并且通过隋唐盛世来表现。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各个方面来呈现隋唐盛世,并且围绕盛世, 我设计了“再造统一、奠基盛世”,“盛世荣耀、民族交融”,“动乱频起、盛世危局”三个小标题。六、教学过程导入出示中国古代时间轴及隋和唐的疆域图,提问学生从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预设答案: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民族交融、疆域拓展隋唐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又一次国家统一,且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到又一高度。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

4、国家的高度繁荣。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时间轴及隋和唐疆域图,定位隋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环节一出示隋文帝像以及材料,分析隋朝完成统一的条件有哪些?在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强烈要求统一,经济的发展也要求突破分裂实现统一,而统一的条件也已成熟:士族衰落了、民族融合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形成了, 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实现统一,还要有一个杰出的领导人物。这个杰出人物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带领人民去完成历史时代所赋予的任务。施建中:隋统一原因再探兼论隋文帝平陈方略预设:人民渴望、经济发展、士族衰落、民族交融、北强南弱、

5、杰出人物过渡:581 年,隋朝建立,定都长安。589 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出示从五代十国到隋统一的疆域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展示从五代十国到隋统一的疆域图,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隋的统一, 从而加深学生的空间印象。环节二出示隋文帝和隋炀帝巩固政权的措施,了解隋文帝时期,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南北统一;隋朝不仅有供应朝廷的仓库,还有以备不时之需的义仓,积储丰富,从侧面反映了隋朝的经济发展;重编户籍,统一币值,方便国家收税,便利了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加强了中央集权;

6、科举取士,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创立三省六部,加强了皇权。隋炀帝时期兴建的洛阳城,闻名于世;兴建大运河,贯通南北。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隋朝的建设,了解隋朝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创制,为以后唐朝建设提供了借鉴,说明隋朝开创性的建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环节三:展示隋朝大运河的图片及介绍大运河,思考开通大运河的利弊。预设: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运河的修建,征发了大量的劳役,导致徭役负担沉重。过渡:大运河积极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唐宋时期,对唐宋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展示隋朝征发劳役的表格和隋朝的人口统计

7、材料)但是隋朝过度役使民力,超过了人民的承受能力,引发民众不满,导致矛盾激化,因此隋短命而亡。设计意图:在评价大运河时,给出直接、间接、深远的思考角度,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能力。展示皮日休的诗,思考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预设:隋炀帝还是靖王的时候,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完成了隋朝的统一, 修建大运河,改善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了运河两岸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点拨: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应学会从辩证的角度分析。设计意图:设置典型问题,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

8、大运河及隋炀帝的评价。过渡:隋朝短命而亡,但他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制度成果。在此基础上,公元 618 年,唐朝开启了繁华盛世。(展示唐朝的疆域图)环节四展示唐朝李世民、武则天和李隆基分别开创的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从中分析统治者在巩固政权时,既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又继承了隋朝的制度, 从而体现唐承隋制,从制度政策层面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展示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了解唐朝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尤其是江南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展示材料,提问衡量古代封建社会繁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人口数。大家可以从材料中得出什么信息?贞观初,户不满三百万。永徽元年,户部奏:

9、“去年进户十五万,今见有户三百八十万”。而隋开皇中有户八百七十五万。直至玄宗天宝十三载,始有户九百六十一万九千余,谓唐之极盛。整理自钱穆国史大纲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这段材料客观上体现了隋朝的富庶和隋末动乱对经济的破坏。同时也反映了大唐盛世,这种盛世局面的开创是历代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展示唐长安城的格局图以及对东西市的介绍,并结合课本职贡图,了解唐朝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职贡图中对人物衣服的观察以及介绍,自然过渡到民族交融。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贞观之治、武周政治以及开元盛世,说明统治者的开明; 通过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大唐盛世;通过人口的增加,说明盛

10、世局面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环节五:展示唐朝统治者对突厥、吐蕃、回纥以及靺鞨采取的不同措施,归纳唐朝统治者采取民族政策的特点。预设:以战为辅,以和为主,手段多样;因俗而治;秉持开明、包容、开放的态度。展示材料,分析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得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具体表现为重用少数民族将领、设置贸易机构、落实教育优待。展示材料,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作用。各少数民族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发了边疆,推动了祖国历史的发展,他们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唐朝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族人民和各少数民族人民之间也都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往来,不仅对社会发展有利, 而且也加

11、深了汉族和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友谊,使我们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预设:开发了边疆,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维护统一多民资封建国家的发展教师点拨:中华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民族之间的交融与发展,这种民族交融, 不仅从疆域上,更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趋向。因此在唐朝前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 南及南海,空前辽阔。而这种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角度思考)设计意图:民族交融是本课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因此我从唐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措施入手,分析其特点;通过展示

12、材料,分析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及作用,最后总结隋唐盛世的原因,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开明民族政策是唐朝开放包容的表现,理解隋唐民族交融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的深远影响。过渡:大唐盛世下,朝廷内外暗流涌动,繁荣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环节六展示唐朝前期的疆域图和唐朝后期的疆域图,通过对比两幅图,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吐蕃疆域变大了,回纥改为回鹘,脱离了唐,唐朝疆域变小了。这预示着唐朝由盛而衰,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预设:安史之乱展示材料: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在于节度使的设置造成了外中内轻的局面,使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展示藩镇割据局势图和五代十国开国君主以前的官职,了

13、解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与扩大。设计意图:通过唐前后期疆域的对比,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而落实对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展示关于藩镇割据的题。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 2 所示。表 2“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难点在藩镇割据,通过这个题

14、来回应课本中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 100 多年,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另外教师需要说清楚设置节度使、藩镇带来的局面确实是形成了地方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而延续唐朝统治只是其客观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从辩证的角度认识藩镇,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环节七教师设问:唐中后期,除了藩镇割据之外,还有哪些社会问题?预设: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以及农民起义(黄巢起义)这些社会问题严重削弱了唐朝的实力,最终使唐朝走向灭亡,历史将进入另一个乱世时期五代十国。“五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时代,战争频繁, 赋税繁重,法制混乱。但“五代”又蕴含着由乱而治重新统一的历史因素,周世宗柴荣的改革,促进了后

15、周的发展,为后来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 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随堂检测表 2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之间的区别,从高一就培养学生解读简单史料的能力,了解史料对于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太原市五所高中学校进行的同题异构活动公开课,本课的设计主题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通过隋唐盛世来表现这一主题,总结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本节课学习的对象为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的学生,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