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364692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2、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深沉效果。二、实验设备及用具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 1台。2、1000ml 烧杯 6-8 个;3、200ml 烧杯 8 个;4、100ml 注射器 12 支,移取沉淀水小清液;5、100ml 洗耳球 1 个,配合移液管移药用;6、1ml 移液管 1 根;7、5ml 移液管 1 根;8、10ml 移液管 1根;9、温度计 1 支(测水温用);10、秒表1 块(测转速用);11、1000ml 量筒 1 个,量原水体积;12、l%FeCL3 或 AL2 (S04)3 溶液一瓶;13 、酸度计、浊度仪各 1

2、 台。三、实验步骤1 、测原水水温、浑浊度(约 70 度左右)和 PH 值。2、用 1000ml 量筒分别量取 500ml 水样置于 6 个 1000ml 的烧杯中。3、用移液管分别移取0、 1、 2、 3、 4、 5ml 的混凝剂于搅拌机的加药试管中,混凝剂为1%的AL2 (S04)3溶液或FeCL3溶液。4、将准备好的水样置于搅拌机中,开动机器调整转速,中速(200r/min)运转 5min。5、5min后将搅拌机调快,快速(400r/min)运转,同时将混凝剂加入水样中(用 蒸馏水将药管中残留药液洗净,一同加入水样中),同时开始计时,快速搅拌30s。6、30s后,迅速将转速调到中速运转(

3、200r/min),搅拌5min后,再迅速将转速 调至慢速(100r/min),搅拌10min。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大小、密实度等 并填入 1.1 中。8、搅拌完成后,停机,将水样杯取也,于一旁静置15min并观察矶花沉淀过程。 15min后,用注射器分别汲取水样杯中上清液100ml (够测浊度、PH值即可), 置于六个洗净的200ml的烧杯中,测浊度及PH值,并记入表1.2中。表 1.1 混凝沉淀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组号观察记录JS水样编号矶花形成及沉淀过程的描述123456表1.2 实验数据记录表水样编号123456原水浊度原水PH加药量(ml)012345

4、剩余浊度沉淀后PH四、注意事项 1、取水样时,所取水样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所取水样浓度上的 差别。2、移取烧杯中沉淀上清液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取上清液,不要把沉下去的矾花 搅起来。五、成果分析1、以投药量为横坐杯,以剩余浊度为纵坐标,绘制投药量一剩余浊度曲线。2、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3、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实验二 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 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二、实验设备及用具1、有机玻璃沉淀柱一根D=1

5、50m,工作水深为由溢流口至取样口距离,分两 种H=0.9m, H2=1.2m,每根沉淀柱上设溢流管、取样管、进水管及放空管。2、测量水深厚感情用标尺,计时用秒表或手表。3、玻璃烧杯、移液管、玻璃和瓷盘等。4、万分之一天平、干燥器、烘箱、抽滤装置和定量滤纸等。5、人工配制水样。三、实验步骤1、熟悉管路操作后,搅拌高位在水箱中水样,待水质均匀后,从池内取样 测定悬浮物浓度,此即为 CO。2、打开配水阀门,水经配水管进入沉淀管内,当水上升到溢流口,并流出后,关闭配水阀门,沉淀实验开始,并记录时间。3、分别在 t=5、10、15、20、25、30、45、60、90min 时,取水样(200ml左右)

6、,并记录沉淀高度(注意应先观测高度后取样)。4、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5、同时用抽滤装置过滤水样,每次取 50ml。6、烘干滤纸及悬浮物。7、测定水样悬浮物含量。说明 本实验在做实验之前需先称量干燥后的滤纸及表面皿,待实验做完 后,还需称量干燥后的滤纸+悬浮物的重量,用差值法求得悬浮物的重量8、整理实验数据填写实验记录用表 2.1。表 2.1 自由沉淀实验记录表时间051015202530456090W1 (g)W2 (g)Ss 取样体积(ml)Ci= SS/V(mg/L)P.=C./C0ii0H (mm)上H (mm) 下H= H H上-下U=H/ti(mm/s)表中:W:滤纸重量+表

7、面皿重量W2:滤纸重量+表面皿重量+悬浮物SS: SS: W2-W1四、成果整理与分析1、实验基本参数 水样性质及来源: 柱高 H= 沉淀柱直径 D= 水温:2、实验数据整理及关系曲线绘制(1)利用表 2.1 绘制 u-p 曲线。(2)通过u-p曲线利用图解法计算不同沉速时悬浮物的去除率E (可结合排水 工程例题)并绘制u-E关系曲线及t-E关系曲线。表 2.2 u-E 计算结果统计表注:表中t可用差值法求得。五、注意事项1、向沉淀柱内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较快完成进水,以防进水澡一些较重 颗粒沉淀,又要防止速度过快造成柱内水体紊动,影响静沉实验效果。2、取样前,一定要记录管中水面至取样口距

8、离H0 (以mm计)。3、取样时,先排除管中积水而后取样,每次约取 200ml 左右。4、测定悬浮物时,因颗粒较重,从锥形瓶中取样时要摇匀后,一次性倒入量筒, 贴于量筒上细小的颗粒一定要用蒸馏水洗净,一同过滤。六、思考题1、沉淀柱高分别为H=1.2,H=0.9m的两组实验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2、自由沉淀中颗粒沉速与絮凝沉淀中颗粒沉速有何区别?实验三 筛分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天然河砂的颗粒级配:2、绘制筛分级配曲线求 d10、 d80、 K80;3、按设计要求对上述河砂进行再筛选。二、实验设备及用具1、圆孔标准标准筛一套,筛孔尺寸见标准筛上的标牌;2、托盘天平,感量 0.1g;3、烘箱;4

9、、浅盘和刷子。三、实验步骤1、取样:取天然河砂300g,洗净后放在浅盘中,将浅盘置于105摄氏度恒温箱里烘干,冷却至室温备用;2、称取冷却后的砂样100g,选用一套筛子过筛,筛子按筛孔大小排列,砂样放 在最上面的一只筛中;3、人工整体摇筛5min,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洁净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 0.1%为止。通过的砂颗粒并入下一筛号一起 过筛,这样依次进行直至各筛号全部筛完,若有摇筛机可直接使用;4、称量在各个筛上的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 0.1g ),结果填入表 3.1。所有各 筛余重量与底盘中剩余试样重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应超过 0.1%;

10、5、用另一砂样重复上述步骤,取两次实验的平均值。四、成果整理与分析1、分别计算留在各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即各号筛上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 率(精确至 0.1%);2、计算通过各号筛的砂量百分率;3、把以上结果填入表 3.2,并以通过筛孔的砂量的百分率为纵坐标,以筛孔孔径 (mm )为横坐标,绘制滤料级配曲线。级配曲线坐标图见图。表 3.1 筛余试样的重量记录表师号师孔留在筛上的重量留因筛上的砂量平均值第一组第二组表 3.2 筛分记录筛孔(mm)留在砂上的砂量通过该师号的砂里重量(g)%重量(g)%4、在图中所绘筛分曲线上求 d10、d80、K80;5、滤料的再筛选;滤料的再筛选是在筛分级配曲线

11、上作图求得数值的基础上进 行的,其方法如下:如果要求 d10=O.6Omm; K8O=1.80 时:10 80d“=1.80x0.60=1.08mm80则应如何进行筛选?在图上标明并写出筛选过程。实验四 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普通过滤池过滤、冲洗的工作过程;2、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初滤水浊度的变化、冲洗强度与滤层 膨胀率关系及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关系的理解。二、实验设备及用具1 、过滤装置一套;2、浊度仪一台;3、200ml 烧杯 2 个,取水样测浊度用;4、2m 钢卷尺 1 台,温度计 1 支。三、实验步骤及记录1 、将滤料进行一次冲洗,冲洗强度逐渐加大到 400L/

12、h 左右,以便去除滤层中的 气泡;2、冲洗完毕,开初滤水阀门,降低柱内水位,但应保证砂层上面至少有 10cm 高的水位,同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 4.1;3、通入浑水,开始过滤,滤速为60L/h,开始过滤后的1、2、3、5、10、20、30min 取样测出水浊度,同时测进水浊度及水温,记入表 4.2;4、做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实验,测冲洗强度分别为 170L/h, 250 L/h, 340L/h, 400 L/h, 450 L/h 时的滤层膨胀后的厚度,将有关数据记入表 4.3。5、提前反洗滤层,冲洗强度400 L/h,持续5min,观察滤层膨胀情况,测冲洗 水温记入表 4.4 中。6、做滤速

13、与清洗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实验,通入清水,测不同滤速(60 L/h,80 L/h,100 L/h,120 L/h)时滤层顶部的测压管水位和滤层底部附近测压管 水位,将有关数据记入表4.5中,停止冲洗,结束实验。表 4.1 滤柱有关数据滤柱内径滤料名称滤料厚度表 4.2 过滤记录原水水温:表 4.3 冲洗记录冲洗强度冲洗流量冲洗时间(min)冲洗温(0C)滤层膨胀情况表 4.4 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冲洗水(0C)冲洗流(L/h)滤层厚度(min)滤层膨胀层厚度滤层膨胀率表 4.5 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关系滤速(m/h)流量(L/h)清洁滤层顶部测压管水位清洁滤层底部测压管水位清洁滤层水头损失四、成果整理与分析1、根据表 4.2实验数据,以过滤时间为横坐标,出水浊度作为纵坐标,绘滤 m/h 时的初滤水浊度变化曲线,如出水浊度不能超过 3 度,问滤柱运行多少 min 后出水浊度才符合要求。2、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