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63945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洞内外导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隧道导线点布设1、洞外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GPS测量,每个洞口应沿洞口连线的方向布设 4个控制点,形成大地四边形,点间尽量相互通视,点间 的距离不小于300m为宜(规范中无明确规定),各点间的距离相差 不宜过大,一般相邻点间边长之比不能超过 1:3。并且有不少于 2 个点与隧道洞口通视,作为与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且该联系 边长度不宜小于300m。洞外控制点连线以与隧道中心线方向平行或 垂直为宜,以减小点位误差对贯通面横向误差影响。点位的埋设应稳 定,便于长期保存。布点时还应注意进洞联系边的俯仰角不应过大, 规范要求: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

2、大于5,导线网、 三角形网的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15 。2、洞外水准点一般每个洞口应埋设不少于 2 个以上的水准点。 水准点应尽可能与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的高差应以水准测量12 站即可联测为宜。水准点应埋设在洞口附近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且 便于与隧道洞内联测为宜。3、洞内导线一般大于 1.5km 的隧道应布设双导线,形成多边形 闭合环,每个闭合环一般由46条边构成。导线点间距一般在200m 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相邻导线边长不宜相差太大,相邻边长之比 不能超过1: 3。一般导线点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0.2m。4、洞内水准点一般200 m500 m设置一对,应选择在稳定便于长期保存。隧道洞内、外

3、导线布设示意图洞外控制点 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洞外控制点 |(二、隧道导线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1、隧道导线测量主要内容:洞外平面、高程测量,洞口投点测 量,进洞联系测量,洞内导线、高程测量。2、洞外平面、高程测量21洞外平面GPS测量:洞外平面测量目前一般均采用GPS测量, 按要求布设好各洞口控制点,按照规范要求的测量等级、精度和方法 组织测量即可,测量计算方法项目用的较小,不详细叙述。衰氐2 21平面控制测设计要素测童部位测童方法测誥等级适用快度3)洞联系边 方向中误差边长相对 中谋差洞外GPS测盘6-201.01/250 000二4-61.31/180 00025站以上时,采用测站数计算高差

4、测 凰限聲:,2.2.4三、四、五等水准测量观测技术要求水准观測的主要技术要求酿型 水类后差前积听的累5段距M 一邸mp /Ik-节一-一EE如尊三1 SD瓦因.JJOO5一 能次113 SD7575数读一11D面面 双单.51TLOX WO5 -,: -次-1- 面面 双单110011等-3SD100等 相 致 A-932.2.5三、四、五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水准测的观测方法等级观测方式观测顺序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三等往返/左右路线往返/左右路线厉一前一前一后四等往返/左右踣线往返/左右路线后一后一前一前 或,后一前一前一后五等单程单程后一前2.2.5三、四、五等水准测量测站限差要求水准观测

5、的测站1差(n)基、辅分划黑红面 读数之差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羞检测间歇点高甦之差光学测微法1L 53中丝读数法23四等355五等47225三、四水准测量重测要求水准观测中,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应立即重测;迁站后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隙点开始重测。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 时应重测。由往返高差(或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计算的每公里水准测量的 偶然中误差ma超限时,应重测往返不符值较大的某些测段2.2.6水准测量数据处理四等及以上水准测量结束后,应以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按式丽计算每公里高差偶然中误差M”四等及以上水准测量应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进行整体平差。2.2.7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

6、、计算样表ig朋年g月2日天吒:晴在测:自U1宜新3 3EUI宜新或肘刻:始厨时05分2.3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及要求2.3.1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限差要求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限差要求(mm)测量等级对向观测高差较差附件或环线髙差团合差检测已测测段的高差之差三綽25/D 12万20阿四等20/SD30/7五等土60丿万304oyz注;门为测距边长,血为测段间累计测距边长,以下米计2.3.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 2.3.2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边长(m)观测方式测距边垂直角指标差较测回间垂直等级测回数测回数差()角较差()三等1W6002组对向观测

7、2455四等2W800对向观测2377五等2W1000对向观测1210102.3.3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2.3.3.1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视线高度和离开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2m。高程导线的闭合 长度不应超过上表边长规定。2.3.3.2 仪器高和反射镜高量测,应在测前、测后各测一次,两次 互差不得超过2mm,三、四等测量时,宜采用专用测尺或测杆量测。2.3.3.3距离应采用不低于II级精度的测距仪观测,取位到mm。测距限差应符合限差边长测距限差表的要求,转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 应对向观测,并宜在同一气象条件下完成。计算高差时应考虑地球曲 率的影响,两点间高

8、差采用对向观测平均值。2.3.3.4测距时,应测定气温和气压。气温读至0.5弋,气压读至 I.OhPa,并在斜距中加入气象改正。2.3.3.5竖直角采用中丝法测量,对向观测应符合表2.3.2的要求。竖直角不宜大于 20否则,应适当增加测回数,提高竖直角和距离 的测量精度。2.3.3.6观测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成像是否稳定。但在日出、日落时 大气垂直折光系数变化较大,不宜进行长边观测作业。2.3.4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边长测量技术要求边长测技术要求等缎使用测距仪每边测回玻一测回读数较差测回间较差限精度等级往测返测限值(mm)值(mm)三等12234457四等12223U/7n4斗1015一级及以下I

9、112U5刑221015IV2030注:一测回是指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或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 2-4 次的过程2.3.5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高差计算2.3.5.1 用光电测距的斜距计算高差公式单向观测=Si 2sinVL2 + 丑彎;仏十 ij -I对向观测2.3.5.1 用光电测距的水平距离计算高差公式单向观测式中点1至点2间的高差; Sr点X至点J闾的斜距; Dd点1至点2间的水平距离%)点至点j间的垂直角;讥h点1、点2的仪器高; h点匚点2的反射镜高;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采用6 369 000 m;2.3.6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高差取值一组测量中,当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

10、,应往返重测。重测的对向观测高差较差仍然超限,但往返测高差平均值与原往返测高差平 均值之差小于相应等级水准测量限差时,其结果取2 次往返测高差平 均值的均值。2.3.7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记录样表舉0, 1电礎波測距高程导线测虽记录日期 i 1990-2-34测駁:自城何至赢村仪器:DI尢40501天气:阴拉就匸三械诡測站Z 照准点廻2时劇:站洱5末MQ距 离 测逮数JnIIIW1825. 253B25. 2538?5. 252S25.2502253254253251325425$2522504253253252250中数E25. 253S25. 253825, 053325. 250各腐

11、回中数825. 252 0气诅P7 f723 TTiniHg垂 直 角 测 id胡回盘左C) C) C)盘右 c c n指标望垂直角 小 C)1?00401g 52& 552626P 0_ 16. 8-0 0417.20025D90 03 55甩0269 55 2524, 5-19. 8T 0415. 8572*n&0035655. &円552525. 0-19. 800415. 25525WS0 03 5756. &细 5S 的25. 5-19.00 0415.5鹘25中数 一0 0 415. 9仪器裔I1. 547 m觇标髙Ilr7J5 mII1+54811. 715中数17 5中数1, 715 0a 1 Em Hg133.322 4 PHfl观测若:王山 记录若:万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