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十六夜习俗.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63669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化十六夜习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兴化十六夜习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兴化十六夜习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兴化十六夜习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兴化十六夜习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兴化十六夜习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化十六夜习俗.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化“十六夜”习俗任兆毓 刘双湖元宵节玩花灯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在江苏省兴化的大部分地区不是正月十五玩花灯,而是正月十六玩花灯。它的分界线是,原属东台、泰州的兴化南部地区,即蚌蜒河北岸的部分乡村及向南的所有乡村,他们都是与全国一样正月十五玩花灯。而蚌蜒河北岸再向北的地区,都是正月十六玩花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另有一说是

2、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别为兴化市大垛镇的娄庄、大何等村离蚌蜒河有十几里路,习俗就是“十五夜”,与之相距三里路的自然村单家舍、高家舍、顾家舍却是过“十六夜”。据说,早在明代隆庆初年,前者属泰州(民国时属东台县八区),后者属兴化县。有一年, 时为宰相的李春芳的官船在路上耽搁了一天,为补元宵佳节,便留下了“十六夜”的习俗。其主要形式有 :1、烙糍粑。用米粉加水调和成厚粥状,倒入抹过油的锅中煎烙成两面金黄的块状糍粑饼,以作食用。儿歌中的“十六夜,烙糍粑,糍粑黏

3、,买块田”,希望当年能买田置地。(用米团切片煎烙也可)。2、炸老鼠眼。晚上,人们把蚕豆放在锅里炒炸,。炒炸时发出“噼哩叭啦”的爆炸声,意味着老鼠眼被炸瞎了,老鼠消灭了。3、沰稻印。各家用蒲包装上石灰,在门前、院子里沰上许多白石灰印子,一直通到河边,称为“沰稻印”,预祝当年大丰收。4、送鞋子。先备一双鞋子,说是从“送子娘娘”那儿迎来,青年好事者于当天晚间,敲锣打鼓将鞋子送到久婚未育之家,以此为生子吉兆。“鞋”与“孩”谐音)望子心切者对此感激涕零。5、偷船桩。用意与“送鞋子”相似。船桩原为渔船、农船用以代锚的小木桩,好心人于这晚趁船主不备窃之,并用红纸包好悄悄送往久婚未育之家。但有人说,若船主发现

4、即不灵验。船桩,即男根,指生男孩。6、玩花灯。晚间,同街巷或邻居的小孩都拿出各具特色的灯具,到邻家互展,炫耀;邻家见之,既为其祝福、喝采,又为之“更烛”,即换上新的蜡烛,预示这一年合家前途光明。7、豁钝事。意即把倒霉之事舍弃掉。当晚,乡邻们在场边或巷口宽阔处,用一抱干草,内夹子鞭,点火燃烧,男女老少在上边豁来豁去,这就是“豁钝事”。预祝未来不会碰上倒霉的事。 8、烧签柴。当晚,青少年们将事先扎好的约2米长,臂膀粗的芦柴把子点燃,于村前或村后宽阔处边烧边挥舞,外村人观其火色,据说可预测年景:火红、火白、火黄分虽预示当年干旱、大水和丰收。签柴烧到一半时,用带着火的那一头在地上划个大圆圈,这圆圈就是

5、大稻折子。剩下的签柴把子等下秧时插于秧池边,以护秧苗生长旺盛。9、请灰堆姑娘。这种活动源于唐代。天将黑,用一新做的柴篾子畚箕,戴上花,在畚箕口插上一根玉簪,先坎在灰堆上,烧一柱香,放一串鞭后,让两个姑娘(未婚)将畚箕平搭到事先铺好的米粉旁边,用先前插的玉簪在米粉上写字。可问人事吉凶,年景好丑,有问必答,甚是奇妙。据显异录、制楚岁时礼等记载,灰堆姑娘是古代莱阳人何丽卿,被寿县李景纳为妾,受到李景正妻唐氏嫉妒,于正月十五被杀死在厕所中,王帝封其为厕神,民间称“灰堆姑娘”。10、听谶语。就是偷听别人的谈话,从其内容或谐音等情况猜摩未来之事。据说民国初年竹泓有个姓瞿的人家乐于此举,且很灵验。有一年十六

6、夜,瞿某从晚上出去,走到东走到西。这儿听听,那儿听听,直到午夜,都没听到一句。又不能回家,因为听不到“谶语”要倒大霉。于是硬着头皮继续找,等到天要亮时,在河边见一条小篷子船。隐约听到动静,他屏住呼吸,躲着看,偷着听,(因为被人发现要挨打),忽然船帮处传来哗啦哗啦的声音,原来是个女人在小便。一会儿听到一个男的开玩笑似地说:“你倒像踏拨车了”当年果然发大水。(注:民国初年,时常发大水。拨车,农家用来四人踏的出水工具)。11、送河蚌。事先将准备好的一只河蚌 (活的),用红纸包好。当晚,八、九个青年好事者敲锣打鼓将蚌送至大龄未婚的男子之家,男方燃放鞭炮以示“迎新”。晚宴喜酒后要“闹洞房”,在“今年某某

7、娶新娘,明年抱个小儿郎”之类的一阵“鸽子”声之后,将其河蚌塞到“新郎”的被窝里,预示其将喜得娇妻。 联系人:刘双湖 电话:13961093030 邮编:225731联系人地址:大垛镇政府西门口 电子邮箱: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 -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