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 (6)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63660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菱学诗 (6)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香菱学诗 (6)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香菱学诗 (6)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香菱学诗 (6)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香菱学诗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菱学诗 (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香菱学诗教案执教者:晏源敏 任教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对香菱学诗过程的分析,把握香菱这一人物形象。2.了解香菱的命运,引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3、借机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我国妇女权益保障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把握香菱学诗中所表现的人物特点痴教学难点:理解香菱学诗的原因,整体把握人物形象。(“诗言志”,香菱的第三首吟月诗,便是解读香菱苦志学诗原因的钥匙。补充第四十九回开篇的部分相关情节,这是对香菱学诗结果的必要交代,对整个学诗过程更趋于完整。)第一课时思路:走进红楼梦-走进曹雪芹-走进红楼梦中人-走进香菱,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人物形象分析做好铺垫。第二课时思路:分析学诗,理解把

2、握人物形象,并最终联系人物在小说中的命运,实现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仅仅抓住“痴”字,痴言与探春对话,说探春“错了韵”痴行为读诗“诸事不顺” 写诗“梦中得诗”痴情“缘何不使永团圆”痴心学诗,一个孤苦无依女子苦苦追寻的唯一精神寄托。将“痴”字定位于理解香菱人物的切入点和关键。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一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引得四百余位痴男怨女纷纷登场,又都黯然离去。这位位列情榜副册首位的香菱,便是这幕人生大戏中公认的出场最早、最孤苦无依、最薄命的女子。而在全书的第四十八回,作者曹雪芹通过写她“学诗”这一情节,又给予这个女子怎样一种诠释呢?有待于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细细品读。1.香菱学诗的全过程分

3、为三阶段:拜师论诗读诗品诗写诗改诗2.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一下香菱学诗学到了什么程度?痴二、品读学诗过程,分析人物形象1.“拜师论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香菱的“痴”?2.“读诗品诗”中,香菱又是如何痴迷其中的?3.“写诗改诗”中,益发表现出的“痴迷”之态,我们来分析品位一下。三、深入探究,突破难点1.读香菱的第三首诗(红楼梦的第四十九回开篇交代了香菱痴心学诗的结果,大家对其评价为“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2.交流讨论第三首的特点,品味一下它的“新巧”与“意趣”表现在哪里?第一首:措辞不雅 (月很亮)第二首:月色而非月亮第三首:句句写月,句句写人,句句抒情。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

4、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山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精华欲掩料应难”月的光华是无法遮住的,让我们联想到香菱。宝玉慨叹: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个人竟速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影自娟娟魄自寒”外貌美好,内心孤寒,不也正是香菱的写照吗?“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山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中间两联化用 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范仲淹“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助“月下捣衣”“秋江闻笛”“倚栏望月”等意向,表达了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

5、团圆”。点出了全文的主旨“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借天上最孤独寂寞的女子之口,问人间最漂泊无依之人的心声,再合适不过了,且香菱绝非“为赋新词强说愁”,她身世之可怜连思念的亲人,所萦绕的故乡的影貌都不记得了。3、.香菱本出身乡宦世家,她骨子里面流淌着诗书翰墨人家的血液!这个人毕竟俗不了!4、.脂砚斋对香菱的评价: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5、教师提问:香菱聪明、刻苦,渴望读书,期望摆脱不幸的命运,但在那样一个时代,一种环境下,她的权益能得到保障吗?如果她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她的命运会有所不同吗? 学生讨论,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四、教师总结延伸与拓展:仔细阅读文章叙写黛玉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苦心写诗的段落,为香菱拟写一段学诗感言。示例:学知识首先要有好老师。我要感谢黛玉和大观园里的姐妹们,尤其要感谢黛玉。她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和指导。她不仅给我讲解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还告诉我,“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使我明白了读诗、写诗的要领,不要舍本逐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