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634856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KV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0KV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KV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KV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故障跳闸原因分析(1) 漯河供电公司郊区10KV线路大都分布在野外、点多、线长、面广、受季节性影响 的特点比较明显,6-8 月这 3 个月累计跳闸达109次,占线路跳闸总数的%,期间正是迎峰 度夏高峰期,雷雨大风天气多、温度高、湿度大、树木生长旺盛,易于发生各类跳闸故障。(2) 从各类故障跳闸比例中可以看出,因线路配电设备自身原因,占线路跳闸总数的 31%为最高,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 80%以上的线路设备是农网前两期时代的产物,受当时资金及技术条件的限制,工 程标准起点低,网架结构薄弱,装备水平差,近年来负荷发展快,导线截面小,极易引发线 路故障,如跳闸次数最多的商农线、姬工线等大都

2、因负荷电流大,而烧坏刀闸和烧断跳线弓 子等故障。二是由于线路年久失修,加之部分线段污染严重,一遇恶劣天气易发生绝缘子击穿放电、 避雷器击穿损坏、跌落保险熔管烧毁、引流线断落等故障引起跳闸。三是线路导线 80%以上为裸体线,档距大,弧垂超标,遇大风时易造成导线舞动,引发 相间短路故障。四是由于郊区负荷年增长率在35%以上,配电变压器的增容布点远远跟不上负荷的发展 速度,由此屡屡造成因配变过负烧毁引起线路跳闸,据调查统计2011 年烧毁各类型号的变 压器 62台,烧毁配变的主要原因固然有设备过负方面的(如某些厂家的变压器短时过载能 力较差),但也有管理方面的,所烧毁的变压器 80%以上是因三相负荷

3、不平衡引起单相线圈 烧毁。(3) 因用户配电设备原因,占线路跳闸总数的%。仅次于公用线路配电设备,分析其原 因在于乡镇供电所对专变用户的设备疏于管理。(4) 因外力破坏原因占线路跳闸总数的%。如因司机违规驾驶撞击电杆,高架车挂断导 线,施工取土挖断电缆等事故,如3月7日9点零7分I姚工线被吊车撞断杆子,导致线路 短路跳闸。5)因鸟害引起的线路故障跳闸时有发生,近几年来我们虽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鸟害措施,但 2011 年还占跳闸总数的%。另外,部分不明原因的跳闸现象可能是由鸟害引起。(6) 树障引起线路跳闸占总数的%,尤其在大风雨天,引起线路速断动作跳闸,另外, 一些不明原因的跳闸或速断跳闸后重

4、合成功的,极有可能是因树枝来回摆动造成线路瞬间短 路所致。(7) 农村10KV线路杆塔大多在空旷的田野中,都没有架设避雷线和装设线路避雷器, 线路防雷水平较差,易招雷电侵袭,因雷击跳闸占总跳闸次数的%。(8) 部分乡镇供电所对线路的维护管理不到位,线路巡视制度执行不力,树障清理不 彻底、线路隐患、排查、缺陷处理不及时。发生故障后,没有组织进行很好的分析进而采取 有效的预防措施,这些由于管理上的漏洞也是导致线路跳闸故障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3、防止措施(1) 建立健全线路设备巡视维护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设备缺陷、隐患处理台帐及设备 健康水平卡,责任到人,闭环管理。并将重要设备烧毁台次,线路跳闸条次

5、与工资奖金相挂 钩,加大奖罚力度,提升管理水平。(2) 针对专变用户设备老化、管理不善造成的跳闸问题,要加强对用户设备的监管力 度,提高用户设备的健康水平。(3) 配电线路遭外力破坏现象不断发生,给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应采取以下措施:1)大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教育引导大家自觉爱护电力设施。2) 在线路杆塔上装设警示标志、悬挂警告标识牌、书写宣传标语等。3)对电缆隐蔽工程,要 埋设电缆走经标示桩,防止挖断电缆,引起安全事故。4)加强对10KV线路柱上开关、刀闸、 跌落保险、避雷器等设施的维护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加强对配电变压器的运行 管理,一是要搞好负荷监测,防止过负荷烧毁变压器;二是调整好三相负荷平衡,防止因一 相负荷过高烧毁变压器线圈,三是注意变压器油位的变化,及时补充变压器油,经常使油位 处于合理位置,防止因缺油烧毁变压器。6)加强线路防雷综合治理,装设线路避雷器,对 每基杆塔加装接地装置等,提高抗雷能力。7)在线路终端杆、分支杆、耐张杆等易受鸟害 的部位装设驱鸟装置,防止飞鸟在导线或杆塔上造成的危害。8)根据线路负荷的变化情况, 应及时重新校核、调整保护定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