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交流发言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3629470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交流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交流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交流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交流发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交流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交流发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交流发言 在全市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工作 推进会上的发言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做一交流发言。 一、现状与基本情况 虽作为中心城区,但是我区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不容乐观。一方面,不少单位对年轻干部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认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就只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不重视,缺乏主动性,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形式少、范围小、力度弱,普遍存在缺乏实践经验、工作阅历不足、难堪大用等问题。另一方面,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难培养、难选拔、难留任。202X年10月至今,通过公考、商调、提拔等方式离开我区的干部人才多达112人。现职干部则年龄整体老化,

2、工作态度、进取心相对较差。目前,全区在任领导干部中,35岁以下干部68人,5-4岁干部265人,4岁以上干部268人;最大的正科级干部5岁、副科级干部岁;最小的正科级干部30岁、副科级干部27岁,35岁以下干部人才还不到,严重影响了我区领导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进程,也制约了我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截止目前,通过两批次的遴选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工作,已从符合资格条件的90人中竞争择优遴选出261人。今年,我们还将遴选出优秀年轻干部 -12优秀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优秀基层副职到一把手、优秀基层一把手到部门一把手成长途径,形成了年轻干部有序循环、梯次递进、螺旋锻造的成长格局。去年以来,提拔了35岁以下的

3、干部人才3人。二是坚持用长补短、全面锤炼。对于长期在区级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采取到基层、“三重一线”任职或挂职的方式,让他们掌握基层工作方法,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对于那些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年轻干部,采取到机关任职、上挂或者通过到市级相关部门挂职锻炼的方式,让他们开阔工作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增长工作才干;对于从事党群工作的年轻干部,交流到经济部门,让他们在参与经济工作中得到锻炼;对于在业务部门工作的年轻干部,交流到综合性部门,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工作大局。三是坚持优胜劣汰、递进培养。在干部递进培养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抓实跟踪和培养。定期对纳入培养范畴的的干部人才进行谈心谈话,强化

4、对年轻干部人才的跟踪了解、跟踪考察。22X年对工作能力弱、作风表现差、考核不合格的名干部及时淘汰。 (四)落实从严要求,地管好干部人才。坚持从严管理、严格考评,紧扣作风养成管好干部人才。一是在制度上,我们出台了 市 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办法(试行),形成了“公开遴选、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管理、择优使用、动态调整”六位一体递进培养流程,为管好干部提供遵循。二是在方式上,我们推行多重考核,在坚持以德、能、勤、绩、廉为考核标准的基础上,注重“三个结合”,即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日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届中和届末考核相结合,实现对干部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三是在结果上,我们对干部人才严格进行管

5、理,对党风廉政有问题的一律列入黑名单、对有信访反映的实行暂缓培养,对考核评定为一般及以下坚决取消其资格。 三、取得的实际效果 递进培养模式的引入,方式的创新,破解了通川多年来的一些制约和瓶颈,改变了我们选人难、育人难、用人难的现状。 (一)干部资源有机整合。随着递进培养的全面启动,从202X年起我们对内提出了实施“136”薪火工程(计划5年内在基层一线遴选培养0名年轻干部人才,其中,正科级100名,副科级30名,基层干部60名),对外搭建了“五个一批”人才集聚工程(千名硕博进 引进、百名公务员进通川考调、百名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公务员(含参公)事业干部招录、急需紧缺人才商调)。除已遴选61名优秀年轻干部人才,22X年共引进急需紧缺型干部人才06名作为战略储备。 (二)干部结构逐步优化。牢牢抓住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我们针对梯次结构无序、年龄偏大、一地任职时间较长、交流太慢、班子配置不齐等诸多问题,启动了老通川与新通川干部、区级机关与乡镇办委干部的交流力度。从操作上、制度上规定在区级部门和乡镇班子中3岁以下干部至少1人,专业型干部至少人,一批具有基层经验的干部充实到机关,一批年富力强、敢 -56- 第 4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