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62891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一起看看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

2、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运算。依据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法则的理解。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

3、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既可以是正有理数、,也可以

4、是负有理数。 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意义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

5、号问题)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下降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26(厘米)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2)(学生答) 把3(-2)和式对比,

6、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6”,即(-3)(2)=6. 此外,(3)=0.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继而教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

7、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需要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 例2 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度,现在温度是度. ()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 a3,t=2;a=3,t=2; a=3,t=;a3,t-2; 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课堂练习 1.口答: (1)6(-9); (2)(6)(-); (3)(-6)9; (4)(-6)1; (5)(-6)(1);(6)6(-1); (7)(); (8)0(-); 2.口答: (1

8、)1(-); ()(-1)(-5); (3)+(-5); ()(-5);(5)1a; (6)(-1)a. 这一组题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数乘以都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1(-),(-)可以看成是(-1)(-5)同时教师强调指出,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a未必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 3.当,b是下列各数值时,填写空格中计算的积与和: 4填空: (1)1(-6)=_;()1(-6)=_; (3)(1)6=_;(4)(-)+6_; (5)(-1)(-6)_;(6)(-1)+(-6)_; ()|-7|-|=_;(0)(7)(-3)_. 5.判断下列方

9、程的解是正数还是负数或0: (1)4x=16;(2)-x=18; ()-9x=-36;()5x=0. 四、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法则,大家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负负得正”. 五、作业 1.计算: (1)(-16)15; (2)(-)(14); (3)(-)(-1); (4)10(-0.01); (5)-4.8(-125);(6)-4.5(-032). 2.计算: 3.填空(用“”或“时,那么a _2a; (4)如果a时,那么_2a. 探究活动 问题: 桌上放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翻成杯口全部朝下 答案: “”将告诉你:不管

10、你翻转多少次,总是无法使这7只杯口全部朝下.道理很简单,用“+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问题就变成:“把7个+1每次改变其中个的符号,若干次后能否都变成-1”考虑这个数的乘积,由于每次都改变个数的符号,所以它们的乘积永远不变(为+1)而7个杯口全部朝下时,个数的乘积等于-,这是不可能的 道理竟是如此简单,证明竟是如此巧妙,这要归功于“1”语言. 华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完4.4.3这三小节的学习,学生意识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因此此时学生的心中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希望有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及讨论的机会,因此平面图形这一节课由此而产生.平面图

11、形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空间观念基础上,对有关图形知识的一个再知过程。它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基本图形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首先课本p14页图4.4.1给出了幅形状各异的物体照片,向学生提问是否能画出它们的表面形状。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由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由学生动手得出的5个图形,引出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的分类。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7个图形,思考当中那些是四边形,由四边形巩固并加深多边形,接着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完成多边形的分割。最后的试一试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优美图案结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的平面图形,刚好与刚上课时的图.1遥向对应,再次激起学生的

12、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的设定与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由于在平面图形这节课中,除了要学习多边形的相关内容是重点外,还要经常识别图形或画图,因此观察并分析出图形的基本构成是平面图形这节课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也是本节课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平面图形的学习,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掌握多边形的相关内容。 能力

13、目标: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图形和初步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思考及想象、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重点:多边形的识别及分类,并了解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规律。 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形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法选择 1、 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思路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并动手操作,以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归纳、猜想为主,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数学又来源于生活,首先以各种实际生活中的精美平面图形为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三角形,长方形这些熟悉的图形,向学生介绍了多边形的定义及特征.通过四边形的识别,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空间中的图形。而由所由多边形可分割为三角形这一内容,了解三角形的特殊地位,为将来以后的三角形学习埋下伏笔。最后一部分的试一试,通过学生对图形构成的分析,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的一个感性认识过程。 2、 重难点突破法 书中是以实物图形的表面形状引出多边形的定义及分类,多边形的有关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