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362681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检测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检测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检测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检测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检测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检测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检测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学期第四单元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竹篾(mi) 简陋(lu) 迷茫(mng) 菌子(jn)B.冗长(chn) 慎重(shn) 妥帖(ti) 拖沓(t)C.累赘(zu) 悔恨(hu) 鞠躬(gng) 生疏(sh)D.驿路(y) 晶莹(yng) 陡峭(qio) 溢出(y)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A.修葺 折损 以身作责 B.监督 失意 海阔天空C.商酌 修润 悔人不倦 D.悠闲 达观 悲天闵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中考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

2、,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B.机关干部应发扬不怕吃苦、不怕丢脸的精神,始终做到在刻苦磨炼中耐得住寂寞,在不耻下问中豁得开面子。C.从繁华喧嚣的城市走来,漫步在这乡间的小路上,我们感到心安理得。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行动一以贯之、步履坚定。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B.通过“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学习,使老师们认识到“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的重要意义。C.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D.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3、决问题的能力。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3分)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B.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C.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通过典型的事例,表现出叶圣陶先生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B.爱莲说一文中作者借“莲花”的形象突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品质。C.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

4、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学者。D.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写的一篇铭文。7.默写。(3分)(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2)陋室铭中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8.综合性学习。(4分)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光明中学开展了“学党史,感党恩”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概述新闻】据报道,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入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主题教育活动,5月28日下午,由市教育局、市关工委主办,光明中学协办的中小学生纪念建党100周年“讲党史故事”活动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请用一句话概述上面新闻。(1分)(2)【

5、写开栏话】校刊上开辟了“党旗飘飘”和“伟大历程”两个专栏,参考示例,为“伟大历程”专栏撰写一则开栏的话。(3分)示例:“党旗飘飘”开栏的话:在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之际,无数人把目光投向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旗。这是一面引领希望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民心所向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开创未来的光辉旗帜。从今天起,校刊将推出“党旗飘飘”专栏,通过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展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大家对党的信念,激励全校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伟大历程”开栏的话: 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6、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于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可爱者甚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译文: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 1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等,本文选自周敦颐

7、集,是一篇议论性散文。B.文章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C.在写法上,爱莲说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运用了欲扬先抑、对比烘托的手法,突出“爱莲”的主题;文章以“爱”字贯穿,文脉通畅,结构严谨。D.爱莲说以莲花比喻君子,可谓开山之作。爱莲说是中国古典散文的精品,对后世影响深远。12.南宋朱熹仰慕周敦颐,重修爱莲池,建造爱莲堂,以诗赞曰:“闻道移根玉井旁,开花十丈是寻常。”综合领悟文章内涵,你认为莲的“不寻常”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酿甜周晓枫去曲靖,一路的山。有时晴朗,天空浩荡;有时云涌,高处的云掩映着低处的云。

8、薄暮时分,两侧是介于墨绿与黧黑的山影,依然有珠灰色的云沉降下来,峰岭之间,云缕不绝。涌云之下,层峦之间,生命丰富。孔雀的美仿若幻觉,大象的品德有如寓言,蝴蝶的魔术、长臂猿的绝技这里的动物,接近神迹。云南的植物,一定被神的嘴唇秘密吻过,才能繁茂至此,才能铺开这辽阔而恍惚的梦境。云南的茶有名,以普洱为最。那么粗朴而凝重的茶色,深琥珀般古老的时间,就这样涓滴入口,缭绕在心。我到了曲靖的沾益,最早山海经里曾提及温水,这里在1985年被水利专家确认为珠江源。我喝着用珠江的源头之水泡制的普洱茶谁都无法溯游,回到自己生命的源头,但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记忆的江河。云南的菌有名,奇怪的样子和味道。有的艳异如

9、花,有的朴素如泥,有的表面滑腻,菌盖上有层薄薄的黏液。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雨后多了许多采菌人,我深入林间,亦有所发现。我发现的蘑菇颜色暗淡,隐约几根像是松针的短梗,不仅散在菌盖表面,也镶嵌在牛粪色的菌褶之间。云南的花有名。本来要攀登曲靖的马雄山,目的是探访珠江源,我却忍不住,不停记录那些册间植物的名字:长叶女贞、大花卫矛、粉叶小槃、马雄杜鹃想到花,就想到花的媒人蜜蜂。在曲靖的旧屋基乡,我参观“一窝蜂”计划养殖基地。由于地处偏僻,锥状山体林立,这里人迹罕至,既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自然生态未被破坏,有的是覆盖山体的植被和花朵-更适合养蜂,比种庄稼

10、更环保。我记忆中的放蜂人,总是追逐着春天和花期,似乎是以最美好的方式流浪着。事实上,这种浪漫实现起来非常辛苦,养蜂人并不轻松,就像他们的蜜蜂一样勤劳得近乎疲劳;一只蜜蜂每天要造访几千朵花,一个养蜂人每年要辗转数千公里,风餐露宿,冷暖自知。他们不断搬运沉重的蜂箱,寻找新的安置点。蜜蜂翁嗡作响,而他们是沉默且孤独的。可我在罗平看到的,恰恰相反。养蜂,把外出的打工者吸引回来,让他们不必在异乡颠沛流离,就在家乡,就在故土,就在亲人旁边,安居乐业。这里出品的蜜叫“那色土蜜”。那色,是葬语里彝族人的意思;土蜜,指的是中华蜂的土蜂蜜。蜂箱不是常见的简陋板条箱,它设计精致,有斜顶和苦草,蜜蜂像是从棚户搬进别墅

11、。蜜蜂也不必远行,花太多了,这里有简直能淹没蜜蜂的花海;它们的小翅膀轻轻振动,就能抵达那些人类难以抵达的陡峭山体,那是理想的蜜源地。它们制造的花粉和蜜滴,清热解毒,清火润燥那种甜,安慰舌尖和心尖。我很喜欢蜜蜂。它们在花朵上工作,用舞蹈的方式交流。它们的蜂巢充满建筑学的美感,它们是情商出色的社会学家。它们是佩剑的小武士,不畏死亡地为了个人荣誉与集体安危而战。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媒人,每天都在缔结花朵的婚姻,让植物拥有果实的未来与新生。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在曲靖罗平,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一窝蜂”计划,采用与众不同的认养模式,认养者可享受蜂群一整年酿造的生态蜜,包括提供现场割蜜的体

12、验和食宿。每窝蜂对应着养蜂的贫困户,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蜂农疼惜蜜蜂,说蜜蜂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蜂王和幼蜂;他们割蜜的时候只取一半,要给蜜蜂留下充足的食物。他们感恩蜜蜂,感恩这些甜蜜的小劳力和袖珍的小媒人。据说,自然、优质的蜂蜜几乎不会变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百年、几千年也不会变质,简直像液体的琥珀,经得起古老而漫长的岁月。蜜滴的浅金色真美!我一边用荞饼沾着那色土蜜享受午后时光,一边想着关于蜜蜂的传奇。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有改动)13. 体会文章标题酿甜的含义及作用。(4分) 14. 请赏析第4段中的画线句。(4分) 15. 为什么说“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4分) 16.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4分)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