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101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625078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10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10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10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10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10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10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101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第一节第二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福州亭江中学 马彦斌 日期:2003/11/13(周四)素质要求知识方面: 识记:两点论、两分法、一点论基本概念。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含义; 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 运用:运用“两分法”去说明怎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一分为二”; 运用“两分法”去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 能力方面: 结合教材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论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点,观察、思考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通过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

2、二”地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重点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难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运用“两点论”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点解决办法】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这一原理是正确对待矛盾,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的哲学依据,是教育中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这一原理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 时时有矛盾的问题,认识上常常存在一些模糊之处,对这一重点问题的突破,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搞好分析与综合。课程标准在理解层次要求 分析说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正如任何哲学观点不是靠归纳所得出的一样,矛盾具有普遍性的原理也不是靠举例就能

3、够说明问题,事事、时时是永远说不完的。所以,应该有 分析说明。但是,分析说明也不能是纯理论的,还需以较多的事实为基础。讲述矛盾普遍性原理,教材采取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指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之后,教材从 事事有矛盾和时时有矛盾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出矛盾普遍性原理。第一个方面 (事事有矛盾)是从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社会运动和人的思维领域三个方面去分析的。在分析时,可选取学生不易理解或较为典型,对学生富于教育意义的事例,而对于那些学生己经学过的,基本上可以理解的事例,只采取列举或由学生自己阅读的方式来处理。例如,对于社会运动中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可重点分析社

4、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速度和效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等种种矛盾,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以及多次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专门论述,经常论及的,也是学生熟悉和关注的问题。第二个方面 (时时有矛盾)的分析要通过具体事例着重说明两点:一是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差别性问题不是矛盾的有无问题;二是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尽管教材在处理上仍然是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去加以论证的,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明理”上,不宜在事例上用太多精力和时间,如教学中的矛盾等,主要应靠学生自己去领会。(2)注意划清几个界限。一是不能

5、把 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件事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构成矛盾关系。如鸡蛋和石头,一般情况下并不构成矛盾,假如石头把鸡蛋打破了,两者才成为矛盾双方,构成矛盾关系。二是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三是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就不存在了。一般说来,处于动态中的,较为激化的矛盾,人们往往易于觉察,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中的矛盾,需要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

6、。例如,人在熟睡时有没有矛盾?有,其体内进行着同化和异化等矛盾运动。复习提问 下面这些诗句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但今天,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它们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投影)(设计以上题目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掌握、运用旧知识的情况,为引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打下基础。)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些诗句之所以具有烩炙人口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它透过具体形象,揭示出了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的联系,包含了辩证法有关矛盾规律的深刻哲理,正如诗人艾青在他的诗论中所说“艺术的规律是在变化里取得统一,是在参错里取得

7、和谐,是在运动里取得均衡,是在繁杂里取得单纯。”这是对艺术领域中对立统一关系的揭示。那么其它领域的事物也都存在着矛盾,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板书)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板书)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板书) 在哲学发展史上,有这么几个挺有意思的事例:“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芝诺是古希腊一个极善于诡辩的哲学家。他的一个众人皆知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的诡辩是这样的: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假设乌龟先爬一段路然后阿基里斯去追它。芝诺认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因为前者在追上后者之前必须首先达到后者的出发点,可

8、是,这时后者又向前爬了一段路了。于是前者又必须赶上这段路,可是这时后者又向前爬了。由于阿基里斯和乌龟之间的距离可依次分成无数小段,因此阿基里斯虽然越追越近,但永远追不上乌龟。当然,这个结论在实践上是错误的,但奇怪的是这一论证在逻辑上却没有任何毛病。“飞矢不动”。离了弦的箭,在飞行路程上的每一点是静止的,静止的总和并不产生运动,所以“飞矢”是不动的。在芝诺看来,由于飞箭在其飞行的每个瞬间都有一个瞬时的位置,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无限个静止位置的总和就等于运动了吗?或者无限重复的静止就是运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是中国名家惠施的命题,与“飞矢不动”

9、同工异曲。这就是不可抗拒的推理和不可回避的实事相冲突。“我在说谎”。如果他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就是一个谎,因此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如果这是实话,他又在说谎。矛盾不可避免。假如我们采用实践的办法是很容易反驳这几个事例的,但请同学们注意,这两个结论的得出都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因此我们也只能用同样的推理方法来加以反驳才有效,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提示、总结。) 提示一:要注意无论是时间还是运动空间,都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从相对静止的观点看,物体在“某时某刻”会停留在“某处某点”,但运动是绝对的,物体既在某时某处”,又离开“某时某处”向接踵而来的另一“某刻某点”过渡了,这就是

10、机械运动的发生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所在存在着“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的矛盾。 提示二:不能将时间上的“某时某刻”、空间上的“某处某点”从时空的连续性中机械地分割出来,这种设想的前提由于否定了时空本质上是连续的,因而导出了错误的结论。 通过对最低级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中存在矛盾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推出“既然简单的机械位移本身已经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o页)你能运用自己在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科中学过的知识加以举例说明吗? (学生举例,教师利用辅助板书和补充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重点

11、分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矛盾。) 所以有人说“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也萌发了战争;我们发明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也诱使了掠夺;我们使用农药来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了疾病。”这种种事实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矛盾不仅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也是普遍存在的。同样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及其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不存在矛盾的事物? (学生提问、讨论,教师讲解。) 提示:在分析一个事物的矛盾时,一定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要把它放在运动的过程之中,放到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事物只要处在运动中,事物就存在着矛盾,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矛盾也必然是普

12、遍存在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有些时候有矛盾,有些时候没有矛盾。例如同学之间吵架,大家意见不同时有矛盾,大家意见一致时就没有矛盾了。是这样的吗?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0页倒数第1自然段至P91小字部分结束,并思考: 教材中的试一试。 人从生到死是否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 无阶级社会,社会矛盾是不是就没有了?(学生阅读、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人,从生到死,时时刻刻存在着矛盾,刚才同学们所举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就说明了这一点。另外,从生理角度看,人们每天有一部分细胞在死亡(数十亿细胞),同时新的细胞又在产生。人体中的水分子每7天更新一遍,人体中的组织蛋白平均8o天有一半死

13、亡;人体中所有原子,过一年以后98都已经更新了。其实,就是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内都同样发生着旧的死亡、新的产生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矛盾斗争,人就停止生命了。 (提问)人死了,还有矛盾吗? 生命有机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矛盾运动的终止,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 将来无阶级的社会,只是没有阶级矛盾了,社会的其它方面如保守与改革、落后与先进、人与人之间的职业差别仍然存在着矛盾。 所以矛盾不仅事事有,而且时时有,吵架的时候、闹意见的时候有,不吵不闹的时候也有,毛泽东同志说:“差异就是矛盾”,只不过有时缓和,表现不明显;有时激化、表现明显,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因此我

14、们说:(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时时有矛盾)(板书) (利用原辅助板书,加以补充、完善,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原理。) 说明:3条线段代表三大领域,可逐一说明事事有矛盾;而每一领域中的事物自始至终(虚线)都存在着矛盾(时时有矛盾):开始萌芽时A有矛盾,发展壮大时B有矛盾,将要灭亡时c也有矛盾,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 D开始新的矛盾运动。 其实要承认矛盾事事有,必须承认矛盾时时有,因为“时时”即是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看P91粗体字,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也就是说:矛盾无处不在,矛

15、盾无时不有。(请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第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划书。) (过渡)矛盾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客观的,矛盾的客观性是指什么呢?2、矛盾的客观性(板书)P91最后一段,“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而改变。”(师)但是,有的同学也许会问:有的时候我们说某某挑拨离间,专门制造矛盾,那么这是不是说矛盾有时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如果不是,那又该如何理解?(师)矛盾是不能“制造”或创造的。像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并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至于日常生活中本来“没有”矛盾,有人挖空心思“制造”矛盾,应做这样的理解:不是没有矛盾,而是矛盾处于非常缓和的状态,后来出现了某些条件,矛盾激化了,于是似乎制造出了矛盾;至于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生搬硬套、为所欲为地“制造”出来的根本不存在的“矛盾”,已经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现实的矛盾了。总之,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既然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矛盾呢?(或: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具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3、正确对待矛盾(板书)同学们还记得韩非子里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吗? “扁鹊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