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8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622698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8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8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8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8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8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8(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散文部分第八辑目录71.读诗与识法- 1 -72.常想一二- 3 -73.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4 -74.多一些宽容- 6 -75.人的价值- 7 -76.- 9 -77.成功是一种感受- 10 -78.- 12 -79.- 14 -80.为别人鼓掌- 17 -71.读诗与识法林岫年轻人差不多都爱读诗。拈几首有兴趣的,譬如喝水,三下五除二,咕嘟几下,解渴了事,这是一种读法。另有一些人,古代有欧阳修、苏东坡,近代有康有为、梁启超,当代有钱钟书、程千帆等,他们年轻时读诗,“灯下读诗兼品味,识来妙法与甘辛”,譬如饮茶,慢斟细啜,品出滋味,直欲舌夺精髓,这也是一种

2、读法。与前者相比,后者不但能知其妙,还能知其所以妙,所以,有些评论家将这两种读法分别称作欣赏和鉴赏。 识法,就是知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使读者真正读进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刨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

3、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十四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作者对宫女的深切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倒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之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浓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来叙述描摹,何能简约精妙如此? 读诗识法,虽非易事,但只要有好书或

4、老师点拨,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首先,必须广泛阅读和深刻理解诗歌名篇,有意识地多读多思考。其次,须识活法。若学一法便拘泥一法,学一句咬定一句,不能融会贯通,终究难免东施效颦、泥里行舟之病。宋代朱熹:“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这清楚地说明了读诗与识法的关系。 1、细读第段,概括加点词“欣赏”与“鉴赏”的含义。 欣赏 _鉴赏_ 2、“东施效颦”讲的是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东施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着眉头,结果显得更丑。现在常用来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第段中的“东施效颦”在本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具体的含义为_。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运

5、用了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点线经营法”,下列诗句中运用此法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5、作者认为:“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欣赏 指读诗只凭兴趣,领略意境和诗情的动人; 鉴赏 指读诗兼口味,(不仅知其妙)识得妙法(还知其所以妙) 2、指读诗学一法便拘泥一法,不会融会贯通。 3、C 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 5、赞同,

6、只有识法,才能深入理解诗歌,得其情味和意蕴。不赞同,开卷有益,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只要去读,应付有所收益。(理由点四分之三分数,言之成理即可) 72.常想一二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现出这位杰出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同情地问:“ ”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静。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

7、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定、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由此,我不由地想起了“常想一二”这句人生箴言。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

8、字画,笑而不言。 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幅对联。上联:不思八九;下联: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忍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本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1、“常想一二”中的“一二”在霍金的眼里具体是指_。 2、结合上下文,请你设想一下第段中空缺处应填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_。 3、作者所说的

9、“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_ _。 4、在我国,像霍金那样面对苦难仍能保持积极心态的人很多,事迹也很感人。请举出一例,从人物的经历、人生态度等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参考答案: 1、生命价值不同的人,历史和人民会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意正确即可) 2、 “霍金先生,疾病已将你所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无礼上你失去太多吗?”或“霍金先生,你身体残疾到如此地步,你不觉得这一生有很多遗憾吗?”或“霍金先生,你这样一直坐在轮椅上感到痛苦吗?”(意思对即可) 3、可以用第十段中“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忍去化解并超越苦难”一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

10、意思对即可。 4、(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示例:张海迪尽管高位截瘫,仍能勇于面对,创作了轮椅上的梦等多部作品,奉献给读者,激励一代青年成长。 73.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

11、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草药先生的诚实所打动。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_,能_。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品

12、质和最厌恶的德行。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确良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伪装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诚实看起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深刻的。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侥( )幸 词藻( ) 2、仿照文章第段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诚实是_,能_。 3、文章第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