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3613079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 一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顾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斥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沛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学情分析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忙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2、设计理念一教法:自学引导。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目标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办法。三认知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和主要内容。2.认识本课5个生字。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一导入、质疑。1导言:“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领疑问听

3、读思考。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道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思念更浓、更重。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1自学生字新词。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1)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2)激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办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课文的重点局部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局部。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如:(1

4、)作者对刘老师的回顾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叙述办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思念了刘老师什么?(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4)怎样理解课题?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1)指导办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作者写人物的叙述办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

5、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烘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a写“我的心理活动“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表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开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b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七作业: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

6、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启发谈话、引导、点拨。二学生学法自读感悟,讨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二疑点结尾句的理解。三解决方法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二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课文。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

7、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板书:14理想的风筝二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3交流所得。三再读探究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局部,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3班上汇报。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顾。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刘老师

8、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斥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成心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波、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发明生活。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大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四总结、扩展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3写法上的启示。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写一篇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