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612096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策的相关知识。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初步体会课文大意;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尤其读准多音字。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4.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多角度理解课文,从课文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教学重点:文言常识的积累:谓、易、其(作语气词)、虽然、虽、休、寝、错、仓等及出自战国策的常见成语。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教学方法:朗读(多种形式):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1、出示秦王,荆轲,唐雎,战国时秦国地

2、形图等图片。同学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形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无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战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二、作者及背景简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

3、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的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富;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年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三、阅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1、多媒体录音范读课文2、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纠正读音)雎(j)怫(f) 跣(xin) 3、解

4、答学生不理解的语句。4、分组朗读及重点强调:(1)由4组学生分别读:(一组)秦王的语言,(二组)安陵君的语言,(三组)唐雎的语言,(四组)其他部分内容。(2)老师在听学生读后进行朗读评价,并让学生领会积累一些词语。秦王。分前后两种情况,前面是傲慢无礼,口气强硬,轻视对方,后面是讨好和软的口气。其中:前1: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加强语气的词。学生齐读这句。老师评价(以下各项同此作法)前2:何也?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例3: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冠:帽子。跣:脚。抢:撞。后:寡人谕矣。谕:明白。读时要强调:安陵君。奉承恭敬,口气委婉。“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虽

5、然如此。要与下文形成转折。唐雎。沉着冷静,干脆利落。虽千里岂直五百年哉?虽:即使。岂哉:难道吗?反问句式与臣而将四矣 矣:了(陈述语气)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音准,要体现出人物当时说话的语气,语调和感情)四、课外作业1.课后练习。2.反复诵读课文,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内容讲给别人听。第二课时一、带着以下问题全班齐读课文。1、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明确: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于吞并。(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以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2)“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以看出秦王口气强硬。(3)秦王不悦,可以看出秦王名易实夺得心理。2、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

6、是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出“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的话来呢?明确: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3、本文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明确:(1)秦“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2)“秦王不悦”,于是“安陵君是唐雎使于秦”。(3)秦王赢政当时尚未统一六国,却在文中自称“天子”,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见秦国之强。(这一点可能要老师提示后学生才能回答得起)4、说说“秦王不悦”这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明确:“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的发展

7、起到推动的作用。5、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一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明确: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6、秦国强大而安陵弱小,秦王又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显然,战争已经一触即发,如果打起仗来,弱小的安陵绝对不是秦国的对手,所以,出使秦国的唐雎的表现就成了关键,这时唐雎有哪两个表现呢?请依据原文回答。明确:唐雎先是说了一段话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嬴政,而后“挺剑而起”,做出动作。7、秦国说:“天子之怒千里”, 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明确:“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

8、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安陵。8、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事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在他们行刺前分别有征兆:慧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这是一种铺陈渲染,增强对秦王心理打击力量,以达到下文有效威胁秦王的目的。9、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明确: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上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猛,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可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二、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1、

9、本文是怎样刻画唐雎形象的?你觉得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文章通过生动传神的对话和人物性格的反衬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唐雎使一位从容镇定、机智勇敢、不为强暴、爱国忠君的外交家的形象。2、你觉得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贪得无厌、奸诈狡猾、色厉内荏的封建统治者。三、课外练习收集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如:专诸、聂政、要离、岳飞、戚继光等。四、板书设计唐雎不辱使命(故事开端)秦王不悦(生气了) 唐雎使秦之因 (受命) (故事发展)秦王施压(冒火了) 唐雎坚定回绝(力争)(故事高潮)天子之怒(愤怒了) 唐雎布衣之怒(拼命)(故事结局)秦王色挠(道歉了 唐雎不辱使命(不辱)校本研修过程序号研修活动所在学校教研

10、组老师的意见你的反思与改进1教学设计方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得到意见和改进内容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二、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语感。三、作业应更具有指向性和可操作性。一、利用多媒体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加强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三、作业具有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更能把握住方向,更有兴趣。2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是否出现的偏离教学结果等教学问题,有哪些反思和改进建议?一、达成了教学目标。二、未出现偏离教学结果等教学问题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哪些非预见的生成性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和处理的?更好的处理办法是什么?这是一篇文言文,由于少部分学生语文基础不太好,在理解上有困难,为了照顾这部分学生,耽误了教学进度,两节课完不成教学任务。尽量让全班一起进步,如果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上课时理解不到位,我将进行课后补差,并扎实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4在教学实践后对教学设计需要做哪些调整和修改?为什么做这样的调整和修改?作业布置中收集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应提示:如专诸、聂政、要离、岳飞、戚继光等。增加具体人物,让作业更具有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