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望岳》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3607948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望岳》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1课《望岳》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1课《望岳》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1课《望岳》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21课《望岳》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望岳》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望岳》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岳课堂教学实录课前把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为营造气氛(放春夜喜雨歌曲视频)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华县最高的山是什么山?有谁登过这座山?这座山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生:七目嶂,感觉其他山都矮了!生:能看到梅州七个县市,感觉很激动!师:今天我们走进一位熟悉的诗人,他也在美好的年龄登山,看看他登山的感受是怎样的?那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望岳,谁能把标题和作者写出来。(学生板书课题)。一、吟读 懂诗韵师: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吟诵、也可唱诵,看该注意哪些字音呢。(学生自读,有摇头晃脑的,有小声朗读,有大声学唱诵的)生:“岱”、“了”、“决眦”的“眦”、“夫”师:谢谢,你们找得很准,一起来读

2、。(生齐读。)师: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是怎样的,谁来说下!生:“二三节奏”“二一二”。师:对,五言律诗一般按这种节奏,在此是“二一二”节奏。按这种节奏齐读这首诗。(屏幕显示)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师:应该怎样读出感情呢!生:我觉得应该读得激昂!师:对的,这首诗应该读得激越、高昂,你来示范下!(屏幕显示)感情激越、高昂师:您读得很好,我不想放朗读录音了,你带着大家读一遍。(由此学生分联带全班同学激情朗读)二、通读 明诗意师:全诗围绕着哪个字而写?生:“望”字。(屏幕显示)1、作者“望”见

3、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每个小组接力发言,发言内容不重复。)(教师配乐,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准备发言,师在黑板上画连绵山峰、白云等简笔画。)生(第2小组代表):看到了连绵的山峰。生(第3小组代表):看到了云雾缠绕生(第5小组代表):看到了归林鸟生(第4小组代表):看到了齐鲁两国生(第7小组代表):看到了大山青翠生(第8小组代表):看到了泰山的阴阳面生(第9小组代表):看到其他山都小了。生(第1小组代表):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生(第IO小组代表):看到泰山和高大巍峨。(各小组代表在简笔画上写板书)师:请同学们根据描绘眼前展开泰山的鸟瞰图,想象泰山雄伟壮阔的胜景。师:刚才小组代表说出了作者的所

4、见:峰峦连绵、山色青翠、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云气升腾、薄暮鸟归(边总结边屏幕显示穿插泰山风景图)。师:面对此景,诗人产生了什么想法(感受)?(学生在沉思,似无所适从)师:就像上课前有同学说的登山感受一样,作者想怎样?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师:对啊。联想将来、攀登顶峰。你怎样理解诗歌的最后两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师: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生:层云缭绕、鸟归山林生:看到晚上还不愿回。生:看到眼睛裂了。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痴迷,看得眼睛决裂,鸟都归巢呢!生:喜爱师:

5、我想起了这歌词“因为爱所以爱”(师唱,学生笑)那体现了什么感情?生: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师:那现在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吟唱、铭记这首诗歌。(屏幕显示)望岳歌曲视频,学生跟唱。(学生意犹未尽,要求站起来再唱一遍。又唱了一遍。)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的所见所感,那诗人又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的?三 、品读悟诗情(屏幕显示)合作讨论诗人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的?(写法赏析)提示赏析角度:(炼字、修辞、描写手法等) (学生讨论,师巡视指导解惑)第7小组代表:首联用了设问第1小组代表:颔联用了拟人第2小组代表:“生”字和“入”字用得好,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层云、归鸟,把所看之景写活了第3小组代

6、表:“钟”字用得好富于感情,“割”字用得好,写出了山的高!第4小组代表:颈联动静结合师:诗人描写望泰山的角度有没变化?第8小组代表:有变化,首联远望,颔联近望第6小组:首联烘托,于齐鲁来烘托泰山的高大连绵。第5小组:颈联细望、尾联俯看,是虚写师:你们很棒,赏析得很好!首联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颔联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颈联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尾联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师:再读诗一遍,注意重音,语调语速随诗人感受而起伏变化。(生齐读。)四、深读,解诗魂师:诗人为什么会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篇?(知人论世)

7、(屏幕显示)要求:阅读导学案链接材料杜甫的生平介绍,将与这首歌对应的时代、诗人的经历勾画出来,然后概括原因。(生沉思、动笔,师巡视点拨。)学生:诗人正年轻,是落榜青年,属读书漫游时期,师: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学生:属盛唐时期,人们安居乐业师:那还有其他原因吗?大家看看对泰山的介绍,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伟大抱负的呢!生:登泰山,是泰山的雄伟、高大.师:同学们,能从知人论世和泰山的介绍中去分析。(屏幕显示)原因:诗人年轻气盛,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泰山的昂扬挺拔给了诗人无限奋发向上的力量。 当时处于盛唐时期,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生齐读。)师:深入理解了诗人情感,谁来模仿诗人形象再次朗读。生齐说

8、:班长万祥。(学生万祥到台上模仿朗读,生鼓掌。)师:确实模仿得不错,古人读书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您做到了!点赞。五、拓展 敬诗人(屏幕显示)诗人年轻时的这种雄心壮志有没有影响到他的一生呢?从他的哪些诗可以看出。(可回忆小学学过的诗)生:有,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是啊,春夜喜雨可以看到作者的民本思想,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雨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屏幕显示)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生齐读。)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他热爱祖国,写出杜甫得知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屏幕显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生齐读。)师:你能领略到热爱祖国,不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以了解到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烈感情。生:我读过诗人的旅夜抒怀,好像很凄凉。(屏幕显示)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生齐读。)师:这首诗借助夜景写出了诗人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他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难平,也深刻写出了诗人的漂泊无依之感。师:八年级会学到

10、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更能明白他的伟大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屏幕显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生齐读,师强调结尾几句诗)(屏幕显示)杜甫形象: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洋溢着仁民爱

11、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同时通过他写诗的风格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以民为本、时刻为国家着想,但是自己壮志未酬的人!这样的一个诗人值得我们去敬佩!让我们记住他,学习他年少就有抱负有豪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祖国需要我们时能挺身而出。师:同学们,都说五华人杰地灵,在座的长大会成为有作为的人。现在大家一起用这句式:“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我的抱负是.”.喊出自己的抱负!(学生不约而同要求站着喊,把这课推向了高潮)六 、我的收获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得到了什么?生:学到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永攀高峰,登泰山以抒发兼济天下的志向。(屏幕显示)1

12、.通过这节课,我们懂得了诗歌的朗读方法,也懂得了诗歌可从炼字、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赏析。2.望岳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勇攀顶峰的决心和意欲俯视一切的气概;反映了诗人青年时考场失意,毫不介怀,登泰山以抒发兼济天下的志向。3.这一志向影响着杜甫的一生,使杜甫成为人们仰慕的人。七、我的作业我做主1.必做题:背诵并用楷书默写望岳;搜集、积累杜甫抒写忧国忧民情感的诗句。2.选做题:为望岳谱曲,或寻找合适的曲调,唱出诗歌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链接材料:杜甫生平四阶段:20-35岁:读书游历;35-44岁:困居长安;44-48岁:陷贼为官 48-59岁:漂泊西南。唐玄宗开元二

13、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结交了不少朋友。他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便是写于这段漫游途中,写的是游览泰山时的所见所感。望岳之“岳”,即是泰山。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