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13级高三语文上半期考试答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601556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七中13级高三语文上半期考试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成都七中13级高三语文上半期考试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成都七中13级高三语文上半期考试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都七中13级高三语文上半期考试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七中13级高三语文上半期考试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上期2013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2012.11.21. D(A穗su,B券qun ,C坯p)2. D(A国籍 B笑眯眯 C冰糖煮黄连)3. C(以至: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卡头,表示由上文所说的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适合:动词。合适:形容词。震荡:震动、动荡。振荡:物理学概念。)4. B比喻无济于事。(A.望文生义。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C对象误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D不合语境,不作状语。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形容历史悠久。)5. C(A表意不明

2、。“和”在句中有两种理解;B成分残缺。可去掉“由于”或“使”。D项“由为”搭配不当,应改为“以为”。搭配不当,应为“干净的空气和舒适的气候”)6.示例:车上不便通话,9点后联系。7.示例:(1)微笑像一朵娇嫩的花蕾,包容一团温馨的真诚。不浓,不淡;无刚,无媚。(2)眼睛像一片安详的福地,蓄着一泓无底的宁静。不艳,不俗;无喜,无悲。 8.(1)凌万顷之茫然(2)独留青冢向黄昏(3)唯见江心秋月白(4)竟无语凝噎(5)一蓑烟雨任平生(6)茕茕孑立(7)即冈峦之体势9.(1)牛。根据“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可推算出该年属“丑”,代表牛年。(2)孙权。二。(根据古代兄弟排行“伯/孟仲叔

3、季”可知孙仲谋的“仲”字代表排行第二。)10.参考答案:例如我们平时欣赏音乐,觉得有些乐调快活,有些乐调悲伤。其实乐调本身只有高低、长短的分别,并无快乐与悲伤之分。正是因为“移情作用”,听者把自身的情感移到乐调之上,于是音乐也就有了快乐和悲伤的分别了。11.诗中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1分),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1分),债务很多,只能用佩剑来抵(1分),足见邹明府为官廉洁。或者答诗中展现了邹明府清远脱俗的形象,(1分)任期满后带走的是一车诗书,(1分)到了灵州,家里的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1分)表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12.“藏”字是隐藏之意(1分),“

4、藏”字,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描绘了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1分),写景生动,颇有画意;“透”字是穿透、浸透之意(1分),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1分)。 13.A加:施加14.D连词,表顺承(A项前“乃”是连词,“竟然”;后“乃”是副词,“才”。B项前“其”是代词,“他”;后“其”是代词,“自己”。C项前“之”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之”是动词,“到”。)15.C(C项“必将”错解了文意,应为“如果管仲被鲁侯重用”。)16.(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

5、吧!(必:一定;治:使治理得好;则非臣之所能也:判断句式;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译为大概、恐怕。各1分。共4分)(2)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管仲)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乃:就;生:活着;柙:用木笼装;以予齐:来交给齐国。各1分。共4分)17. D(A“尽才尽气”并不要求“超量地付出才与气”。文中说“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并不是意味着“尽才尽气”“就是是追求现代人所说的绝对自由”。B根据文意,消极自由也是尽才尽气的一种表现。C说法不准确。初唐诗歌表现了尽气的生命精神,晚唐诗歌表现了尽才的生命精神,盛唐诗歌表现了尽才尽气的生命精神。) 18.

6、D(A唐代第一流的诗人不仅是指李白和杜甫,也包括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和杜牧等人。B韩愈“谏佛骨”,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这两件事与后世中国文学没多大关系。C李商隐和杜牧一生中似乎没什么“亮点”,但他们用“美丽的诗歌”证明了“不负此生、不虚此生”,他们的才智在诗歌领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也可称得上是“尽才”。)19.答案要点:所谓“尽才尽气”,就是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与气,就是要自尊自爱,追求自由,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或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现代社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善待自己,勤奋苦练,高扬人性美好,活出精彩,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得分点:准确理解“尽才尽气

7、”的内涵1分,结合自我、社会谈如何“尽才尽气”2分)20.C、E(C.莎士比亚的名言没有提及“虚名的引诱”。E.“必定”有误,文中最后一段提到若有“精神追求为其动力”则不然。)21.(1)生活的安静:每天,我有家里读书和写作;(2)亲情的安静: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3)精神的安静:有强大生命力的安静;(4)丰富的安静: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答对3点给满分)22.(1)时代的巨变在我的内心引起躁动和不安,(1分)使我成年后的生活也变得动荡而不宁静。(1分)(2)我的内心仍有所思考,有所追求,(1分)只不过因为比从前思

8、考的更深邃,追求的更高远,(1分)所以表面看来才如此地平静。(1分)23.没有丰富内在的安静是简单的,拥有丰富阅历但喧嚣是浮躁的,只有“丰富的安静”是人生最好的境界。在当下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社会中,安静反而显得突兀,人们不断攀爬鲜有反思、追逐物质却丢失了灵魂,无知而不自省,浮躁而不丰富。若人们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拥有丰富的内心和博大的爱心,就能成就内心精神世界的丰富。这才能真正摆脱外界虚名的诱惑从而达到内心的真正平和豁达和安静,这才是人生最好的境界。【诗歌简析】 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

9、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这说明了他的志向。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此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颈联的“藏”字运用拟

10、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文言文参考译文】桓公从莒返回齐,委任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辞谢道:“我是您的庸臣。国君加惠于我,使我免于饥寒,就算您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好国家,那不是我能胜任的,大概只有管仲才行吧!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诚守信,交结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示范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将士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百

11、姓的父母,要想治理这个人,就不可不靠他的父母。”桓公说:“管仲亲手射我,射中带钩,我差点丧命,现在竟然用他,可以吗?”鲍叔牙说:“他是为了自己的君主才这样做的。您如果宽恕他就接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该怎么办?”鲍叔牙说:“您可派人到鲁国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肯给我。”鲍叔牙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逆臣在贵国,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君定能答应。不过,施伯知道管仲的才能,一定设法交付鲁国政事。管仲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管仲不接受,他们知道他将会返回齐国,定会杀他。”桓公说:“那么管仲会接受吗?”鲍叔牙说:“不会,管仲侍

12、奉君主没有二心。”桓公说:“他对我也会那样吗?”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桓公派鲍叔牙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我们的亲人,请替齐国杀掉。”鲁国便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给我满足我们的心愿。”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能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管仲是天下的贤士,有大才能。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然长久地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呢?”鲁君说:“好。”将杀管仲,鲍叔牙进言说:“在齐国杀,这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这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在齐国把他处死,是为教育群臣。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与我国叛贼站在一起,这不是我们国君所期望的,使臣我不敢从命。”在这种情况下鲁君就没杀管仲,于是把管仲活着捆起来用木笼押回齐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