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武坚中学2014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考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59961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武坚中学2014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扬州市武坚中学2014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扬州市武坚中学2014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扬州市武坚中学2014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扬州市武坚中学2014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市武坚中学2014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武坚中学2014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次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12月语文阶段测试试卷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w w w .x k b 1.c o m A陶冶(y) 颁布(bn) 纤细(qin) 量体裁衣(ling) B摄取(sh) 鸿鹄(h) 雄踞(j) 跌宕有力(dng) C晌午(shng) 摇曳(y) 弓弦(xin) 明眸善睐(m) D山峦(lun) 吝啬(lng) 移徙(x) 言简意赅(gi)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北京APEC会议”在众多新闻报道中出类拔萃,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x k b 1 . c o m B学校的操场经过一番清洁,再铺上塑胶跑道,我们顿时觉得豁然开

2、朗起来。 C听到陆蠡惨遭日寇杀害的消息,许多爱国人士的胸中都义愤填膺,他们纷纷发表了悼念文章。 D“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C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轩而骄傲? D时时补充新知识才能使心灵澄澈,正如诗中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随

3、时观看到最新的比赛赛况。 B一个人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仅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 C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D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又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 B散文绿用准确形象而又具有抒情性的语言描写出绿的生机勃发之美。本文与散文春背影的作者都是朱自清。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百合花,这是一篇“富于抒情诗风味”的小说。D“唐宋八大家

4、”之一的柳宗元,借捕蛇者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jn、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jun永、徐志摩的浓艳q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ru智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2)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3)负势竞上, 。 (吴均与朱元思书) (4) ,白露为霜。 (诗经)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

5、学解)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8综合实践活动。(8分)某校九年级同学学完了语文书九上第六单元一系列关于“绿”的课文,开展了保护绿色森林的宣传实践活动。(2分)(1)活动现场挂出了一幅公益广告图。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它的内容和主题: (2)为了使宣传现场气氛热烈且主题鲜明,学校要挂出条幅,请你根据材料帮其补全宣传语。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2分)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肺”,森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维持改善环境;森林关乎水与湿地

6、,让生存环境变得更好,维持生物界的生态平衡;森林可以抵御风沙,保护人类;我们人类离不开森林。保护森林资源, 。 (3)九班有同学读到现场一篇关于著名环保人士唐锡阳的新闻报道:“十多年前,唐锡阳到欧洲访问时,登临阿尔卑斯山最长最大的阿莱奇冰川时,不胜感慨:人坐在电脑旁,可以访问世界各个领域,好像整个世界都可运筹在计算机之中,人太伟大了!但走在冰川上,一望无际,人太渺小了!放眼正在攀登的游客,比蚂蚁还小,这才是人在自然界中的正确位置。”他想到刚刚看完的一部名著中特殊的“森林”:(4分)“我请求船长让我和他们一起去,到岸上游览一番,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发现。我走上了一条大道;我认为这是一条大道,其实对当

7、地人来说,那只是一片大麦地里的一条小径。我在这路上走了半天,两边什么也看不到。快到收割的时候了,麦子长得至少有四十英尺高。我大约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这一片田的尽头。田的四周有一道篱笆围着,高至少有一百二十英尺。树木就更高大了,我简直无法估算出它们到底有多高。”这段文字中的“我”是 (人名),从描述内容可知“我”到了 国。x k b1 . co m在此之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秋兴(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8、。【注释】诗人遭逢兵乱,身居巫峡,流寓 夔州,写下秋兴八首。此诗是第一首。 催刀尺:指赶制寒衣。砧:指捣衣声。9(1)诗人写出了夔州一带秋景“ ”的特点。体会这样的特点,请选择颔联中的上句或下句展开描写。(3分) (2)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耐人寻味,他曾言“语不惊人死不休”。试品味本诗中加点字“系”的含义。(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满井游记(明)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

9、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注释:掠:梳掠。鬣(li):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罍(li):酒杯,这里指端着酒杯。蹇(jin)::驴,这里指骑驴。未始:未尝潇然:悠闲自在的样子。恶(w),怎么。纪

10、:通“记”,记录。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未百步辄返( ) (2)麦田浅鬣寸许( ) (3)泉而茗者( ) (4)呷浪之鳞(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凡曝沙之鸟 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 B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C山峦为晴雪所洗 故为之说 (捕蛇者说) D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13作者在文中是写春游,但一开头却写“冻风时

11、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这样的开头对表现下文的春游有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

12、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