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范文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63598299 上传时间:2024-07-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范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范文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 (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 (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 (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速度”的学习

3、,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

4、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平衡。 教学过程: 引入:速度的二段式测验3道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产生冲突。 (一)速度 “速度”的引入:运动会上,要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可以用什么方法?通过相同的位移比较时间的长短。若运动的时间是相等的,我们可以根据位移的大小来比较。如果运动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呢? 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

5、运动的快慢。 1、定义:位移某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比值定义法)。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国际单位:m/s或ms1,其他单位:km/h等 3、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断改变,根据求得的则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公式: 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即位移的方向。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各段的平均速度一般并不相同,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过渡: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

6、慢,为了精确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将时间t取得非常小,接近于零,这是求得的速度值就应该是物体在这一瞬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 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的速度。 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速度”这一概念并不一定明确指出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我们应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时刻。 3、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例:课本P16汽车速度计上指针所指的刻度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三)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与“平均速度的大小”完全不同

7、。 例1: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例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若汽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 总结: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应严格按照定义来计算。 例3:人乘自动扶梯上楼,如果人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将人送上楼去需用30s。若扶梯不动,某人沿扶梯走到楼上

8、需20s。试计算这个人在扶梯开动的情况下仍以原来的速度向上走,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楼上?(12s) 作业: 必做:p181、2、3、4; 选做:新新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篇2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实验来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理解公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中,培养动手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成功

9、的快乐,体会实验的意义,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如何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课时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向心力。 (二)进行新课 1、向心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向心力”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举出几个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说明这些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 2、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列举并分析实例,体会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

10、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投影向心力表达式:Fn=m或Fn=mrw2 r点评: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实验”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实验器材有哪些? 2、简述实验原理(怎样达到验证的目的)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测量那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 4、实验过程中差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学生代

11、表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及时发现并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分成小组,进行实验,独立验证。 点评:让学生亲历实验验证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可靠性作出评估。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1、实验的过程中,多项测量都是粗略的,存在较大的误差,用两个方法得到的力并不严格相等。 2、通过实验我们还体会到,向心力并不是像重力、弹力、摩擦力那样具有某种性质的力来命名的。它是效果力,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圆锥摆实验中,向心力是小球重力和细线拉力的合力,还可以理

12、解为是细线拉力在水平面内的一个分力。 教师活动:实例分析:说明以下几个圆周运动的实例中向心力是由哪些力提供的? 1、绳的一端拴一小球,手执另一端使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2、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是什么力提供的? 3、在圆盘上放一个小物块,使小物块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小物块受几个力?向心力由谁提供?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1、小球受重力、支持力、绳的拉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竖直方向小球不运动,故重力、支持力合力为零,那么水平方向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效果由水平面上的绳的拉力效果来提供. 2、月球和地球间的引力提供月球运转的向心力 3、小物块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静摩

13、擦力提供向心力 点评:通过实例分析,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课本54页“做一做”栏目中的实验,自己感受向心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按照“做一做”栏目中的实验介绍,独立操作,在实验中获得体验。 点评: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3、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教师活动:向心力能改变速度的大小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代表的发言,点评。 教生活动:设疑:我们在“做一做”的实验中,通过抡绳子来调节沙袋速度的大小,不就说明向心力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吗?这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本,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 点评: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求知的意识。 教师活动:对于做一般曲线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简化处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结合图6.7-4的提示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对学生注重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