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复习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字知识复习提要【复习目标】 1、了解字形致误的类型; 2、掌握字形复习和解题的方法。 【知识讲解】 一、考点释要 本考点对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正确书写汉字,包括不写错字、别字,不写繁写字、非规范的简化字。当然,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 二、要点梳理 别字类型: 1、形近致误: 修茸(葺); 膏盲(肓);肆(肄)业;赢(羸)弱; 鬼鬼崇崇(祟祟);如火如茶(荼);锻练(炼)(2007四川高考);泊(舶)来品(2006北京高考题)慰籍(藉)(2006全国高考题) 2、音同、音近致误: 反应(映)意见;礼上(尚)往来;手(首)屈一指; 再接再励(厉);纷至踏(沓)来;一愁(筹)莫
2、展;雍荣(容:容颜)华贵(2006四川高考题);门可落(罗)雀(2007四川高考);班(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挖墙角(脚)、名(明)信片(2006北京高考题);举步为(唯)艰、(2006全国高考题) 3、义近致误: 坠(堕)胎;略(掠)夺;弱不经(禁)风; 遗(贻)笑大方;串(穿)插;哀(唉)声叹气 4、偏旁同化致误:按(安)排;编缉(辑);脉膊(搏);脉胳(络); 沤(呕)心沥血;满脸绉(皱)纹5、音近义近致误:一幅(副)对联;主弦(旋)律(2006四川高考题);朗颂(诵)(2007四川高考题)6、成语中字不解其意而误用:不径(胫)而走、沤(呕)心沥血(2006湖北高考题);民生凋蔽(敝)
3、、卑恭(躬)屈膝(2006广东高考题)7受词语的影响而误:变换/变幻莫测;委屈/委曲求全;大象的鼻子能曲(屈)能伸(2006北京高考题);磐(罄)竹难书、 三、复习建议 1、 博闻强识 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1996年高考题中出现的“鸠占雀(鹊)巢”,很多考生在平时对“雀巢咖啡”耳熟能详,却不知道“鸠”这个成语,当然也就难以判断它的正误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 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翻印了一部分资料常见的别字汇编和易混字的分辨,供同学们平时强化识记。 在
4、这里,我需要向大家提醒一下,不要同义异形词语中的字当作别字。如1999年全国高考卷,当中有这样几个词语:翔实详实,词辞不达意,攀缘攀援。有很多考生因为只熟悉后者写法,因而导致判断上的失误。这样的词语很多,为此,我翻印了部分,供复习之用。 2、 加强练习 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希望大家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我们翻印了部分练习。 四、解题指导 1、 以义为纲,据义别形 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 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
5、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1997年全国高考卷字形题,考查过“贪赃枉法”、“脱颖而出”等成语。在试题上,“赃”和“颖”分别写成了“脏”和“颍”。分析一下他们的结构,就不难看出后者是别字。脏,从“月”(肉),指身体内部器官。赃,从“贝”,古代曾用贝壳作货币,所以,用“贝”作形旁的字,本义一般与财物有关。“贪赃枉法”的意思是贪污受贿、违反法纪,因此应写作“赃”。颍,从“水”,指颍河。颖,从“禾”,指禾穗的芒尖。“脱”本指禾穗的芒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后比喻人的才华全部得到了显示,所以只能写作“颖”。 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
6、,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如“纷至踏(沓)来”(1997年全国高考卷),这是联合式词组,“至”与“来”相对,同义;那么,与“纷”相对的怎么会是“踏”呢?又如“惹事(是)生非”等。 2、 多用排除法。 3、 不能望文生义。 如“礼上(尚)往来”、“手(首)屈一指”、“一愁(筹)莫展”、“弱不经(禁) 风”。又如“歪风斜(邪)气”、“直接(截)了当”、“英雄倍(辈)出”、“墨守陈(成)规”。一定要掌握词语的本来面貌。 【高考示例】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戳穿 力挽狂澜 暧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
7、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解析:答案为A。本题是从同音字造成别字的角度设计的考题,考查考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1999年高考题)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风靡 孽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 解析:答案为C。本题是从字音、字形、字义产生错别字的角度设置的汉字识记能力考查题,检测内容较全面。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2000年春季高考题) A.亵黩 头晕目眩 沉湎 以儆效尤 B.戌边 别无长物
8、 殉情 摩肩接踵 C.缉私 功亏一匮 萦怀 嘻笑怒骂 D.矫健 冥顽不灵 璀璨 不循私情 解析:答案为C。本题考查考生对形近字的识别能力。 4.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002年高考试题)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解析:答案为B。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北京2002年高考试题) A狼藉 改弦更张 读书札记 一幅楹联 B象样 心心相印 竭泽而渔 纵横捭阖 C通谍 绿荫蔽日 和盘托出 无耻谰言 D修葺 绵里藏针 别出心裁 焦头烂额 解析:
9、答案为D。 【课堂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设置陷井 最后通谍 彼彼皆是 内容提要 B.各行其事 黄梁美梦 旁征博引 叹为观止 C.走投无路 张皇失措 恃才傲物 巧装打扮 D.穿流不息 高层建瓴 恰如其份 厉兵秣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煞费苦心 铤而走险 叱咤风云 顾名思义 B.云蒸霞蔚 峨冠博带 犹柔寡断 冯唐易老 C.栩栩如生 义不容辞 劳动锻炼 枉废心机 D.如火如荼 前扑后继 坚贞不渝 光明正大 3.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三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完壁归赵 疲蔽 买犊还珠 嬴弱 B.门廷如市 编
10、纂 怵目惊心 辍学 C.一愁莫展 诀别 强驽之末 慰籍 D.书声朗朗 击缶 功亏一匮 轮廓 4.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推诿 谛造 好征兆 令人乍舌 B.曝光 山冈 绵制品 至高无上 C.抉择 折断 大货车 幅园辽阔 D.揶揄 校勘 刹那间 生杀与夺 5.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消骨”,一次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 B.大学生们对崔大庆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勇于献身的精神,无不由忠敬佩。 C.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己见,入木三分。 D.昔日荒凉的沟壑,如今已修建了许多渡假村,使这里的旅游、投
11、资环境大为改观。 6.选出无错别字的一组( ) A.舟揖 舆马 骐骥 阿谀 B.郯子 长弘 师襄 老聃 C.靛青 蓼兰 驽马 诟厉 D.遐迩 阻遏 贮藏 忏悔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 反暴利法规定,对 取暴利者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学生学习古文应当熟 常用文言实词。 在自然灾害前,大家要 衷共济。 一个词具有意义不 一个,就是多义词。 A.谋 习 合 只 B.牟 悉 和 止 C.谋 习 和 止 D.牟 悉 合 只 8.填入下面四句话中方框里的字,符合规范的一组是( ) 油、盐、柴、米等人民日常生活所必 的物资。 它反映了一个王朝行将 落的情景。 新版鲁迅全集
12、世了。 满园子的人都 住呼吸,不敢少动。 A.须 末 问 摒 B.须 没 闻 屏 C.需 没 问 屏 D.需 末 闻 摒 9.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B.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感情融恰。 C.生活是海,我们是船,纵然有风狂浪猛,也会有晴天碧波;纵然有迷罔苦涩,也会有曼舞轻歌。 D.民族凝聚力是几千年历史中造成民族存在、发展、绵延不绝和与时俱进的最基本、最稳定、最恒久的因素。 10.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前方层峦迭幛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B.这个县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因地治宜发展种植业致富的经验,值得推广。 C.三年前那动人的情景,
13、至今记忆尤新。 D.一条盘山公路,蜿延于重山峻岭之间。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集腑成裘 缠绵悱恻 萎靡不振 惹是生非 B.墨守成规 茫然若失 无庸讳言 浮想连翩 C.饱经苍桑 瑕不掩瑜 扑朔迷离 记忆尤新 D.户枢不蠢 鬼斧神功 旁征博引 推崇倍至 12.下列汉字按造字法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本末刃从 B.辈休栽晨 C.燕庭鹿网 D.射炙草磊 13.根据注音和语义,分别选出恰当的一项 青,绿蓑衣( ) A. B. C. D. 阴蔽日( ) A.翼 B.翌 C.易 D.翳 宾夺主( ) A.暄 B.喧 C.泻 D.揎 众口金( ) A.烁 B.砾 C.铄 D.锁 14.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 A.这个单位机构重迭、冗员太多,办事讲求烦文褥节,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改革措施难以奏效。 B.在湖边的一条长板凳上,我坐了下来,漫不经心地翻开杂志,随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