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问自控教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593901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自问自控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构建自问自控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构建自问自控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构建自问自控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构建自问自控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自问自控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自问自控教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报告李建成 问题提出 一、“师问教学”的缺陷 目前中小学主要采用的是“师问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的问题自己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答案。这一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问题”激发了,思维被“问题”启发了,但是,事实上却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一方面,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给的“问题”就像无形的网罩,将学生的思维内容罩在里面,无法“自由行动”。学生只追求找“问题”的答案,不想越“雷池”半步。另一方面,阻碍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长期带着教师给的问题学,如果教师不给问题,他们就不会学,也不想

2、学。 二、“自主学习”的要求 现代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他调用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接纳新知,并把新知组织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建立适合学生“自我建构”的教学模式: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促进他们调用“已知”发现“未知”,生成“新知”。 概念界定 “自问自探”指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形成新问题具体说,“自问”是指自己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知识、程序、方法。“自探”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探究解决“自问”的“策略”,不断得出“答案

3、”;另一方面,指探究“自问”的形成“策略”,不断形成新“问题”。 “自问自探”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问自探”、教师“促问促探”双线并进的教学活动模式。目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让学生质疑,但主要是在“师问”背景下进行的,质疑时间短,问题训练少,并未达到学“问”的目的。本课题不是对传统的“师问”进行全盘否定,而是从传统的以“师问”为主向以“自问”为主转变,要在“自问”的前提下进行“师问”,“师问”不是问“问题”,而是以问促问;也不是对传统的“师教”进行全盘否定,而是从传统的以“师教”为主向“生学”为主转变,要在“生学”的前提下进行“师教”,“师教”不是教“答案”,而是以教促学。另外,

4、本课题也积极倡导“合作式学习”,学习者个体不能“自问”、“自探”时,提倡“小组合作式”的“集体探究”。 研究成效 一、理论价值 (一)建构问题教学理论 1、构建了独特的教学模式 学生学的活动过程:教师教的活动过程:具体操作过程和要领为:师“提供资源”生“入境生趣”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己或者指导学生准备教和学所需的各项实物、媒体、教材和环境资源,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学生在学习资源“刺激”下,引起认知冲突,形成情境“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情境,产生学习欲望。 生“自学生疑”师“了解学情”: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学教材,“眼前的认知”和“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不能同化“所见所闻”时便产生

5、疑问。教师参与自学活动,通过个别询问,探究已知,了解不同类型学生学出的“问题”,对没有意义的可作个别引导,让其再生“问题”;对有价值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类,共同生成学习目标。 生“学习释疑”师“弄清疑难”:学生带着“学出的问题”去探究,通过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学习释疑”的过程也是再生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寻找新的问题。教师通过个别询问、参与小组活动或向全班同学询问,了解有哪些疑难问题自己不能解决。 “弄清疑难”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再生问题的过程,教师在了解学生“疑难”的同时,适时指导学生再思再问。 师“点难拨疑”生“练习解难”:教师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和自学时未生成而又

6、必须掌握的教学目标重新设计教学过程,设法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点难拨疑”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再生问题的过程,教师在“点拨”的同时,可通过“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促进学生再思再问。学生按教师提示或设计进行思考、练习或研究,自我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形成技能。“练习解难”的过程也是再生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解难”的过程中,追寻新的问题。 生“反思学习”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分析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找到教训,形成策略。“反思学习”的过程也是再生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探究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回顾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纠正思维障碍,帮助学

7、生“学会学习”;教师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分析成功和不足的原因,面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说,并力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检验假说,通过不断实践,促进自己“学会教学”。“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再生问题的过程,教师既要反思学生的问,也要反思学生的探,要设法指导学生会问、会探。 师“引导实践”生“迁移创新”: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探索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教师要设计好实践题,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知识、发展能力。“引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促问、促探的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新问题,真正去“反三”、“创新”。“迁移创新”的过程同样也是“迁移

8、自问”的过程,学生在“迁移创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形成了科学的心理机制 “自问自探教学模式”能够从人的心理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活动,符合人的学习心理规律。 (1)强化定向。“自问自探”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入境生趣”、“自学生疑”的情况,引导他们共同制定比较客观、符合课程标准、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同时,还根据他们在“学习释疑”、“练习解难”、“反思学习”、“迁移创新”过程中的“生疑”情况不断的调整教学目标。她是“师生定向”,是学生和教师根据自己学和教的需要双方共同设计的教学目标,克服了传统的“目中无生”的“编者定向”和“教师定向”的弊端,也消除了西方的“学生中心”的

9、“学生定向”的缺陷。她是“发展定向”,是学生和教师根据学和教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丰富教学目标,克服了以往课前设计“固定不变”的“一次定向”不足。 (2)注重内化。“自问自探”教学通过“学习释疑”、“练习解难”、“反思学习”三个阶段让学习者自己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激起主体内部心理活动,促进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认识逐步由模糊变得清楚,由简单变得复杂,掌握策略性知识,实现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的“内化”。这样的教学过程,是真正的“内化”,而不是“外化”;是反复的“内化”,而不是一次“内化”。 (3)关注发展。“自问自探”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将探索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10、;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迁移创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看起来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际是探究新的本领,创造新的能力。这不仅是对“内化”的检验,更是对“内化”的促进,是对“内化”的再“内化”。“内化”往往追求的是掌握,是学会;“发展”追求的是运用,是会学。通过“发展”,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无论是“显能”还是“潜能”,都得到了充分的提升,都得到了较好的升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问自探教学模式”形成的“定向内化发展”的心理机制是科学的。 3、 遵循了客观的认知规律 “自问自探教学模式”遵循的认知规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问题”。基本思路如图所示:( 1)提出问题。就人的认识而言,“提出问题

11、”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实施“自问自探”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教材,教师引导他们反复探究:开始就让学生“入境生趣”、“自学生疑”,把“问”作为教学的起点;同时,还将“问”贯穿始终。从具体操作过程来看,让他们想“写什么”、“怎么写”;让他们问“为什么”、“怎么会”;让他们做“是这样”、“怎么样”。这样无疑会促进学生在看似“无疑处”生出“疑”。 ( 2)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实施“自问自探”教学的核心。教师包办代劳,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这只能叫“师教”。问后就叫学生回答,会影响其他生的思维,这只能叫“生教”。

12、“自问自探”教学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练习题”、“思考题”,进行层层分解,在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获得问题的“答案”;同时,还可能形成新的问题。这样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主动求知、培养能力的过程,使提出新问题成为学生自主追求、自主探究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自探”。 ( 3)实践问题。解决问题不是“自问自探”教学的终结,她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用“自问自探”的本领去探索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也就是“实践问题”。“自问自探”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包含着两个方面:其一,实践自问。探索如何利用自己已经形成的“自问策略”再“自问”,也就是用形成的“自问”本领

13、,阅读教材,探索“自问”。其二,实践自探。让学生把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策略,进行检验,进行实践,进行发展,最终形成策略的策略。 4、把脉了联系的内在关系 “自问自探教学模式”中诸环节和心理机制、认知规律之间的基本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心理机制 定向 内化 发展 教学程序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学的活动 入境生趣 自学生疑 学习释疑 练习解难 反思学习 迁移创新 教的活动 提供资源 了解学情 弄清疑难 点难拨疑 反思教学 引导实践 认知规律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实践问题 表中可以看出:教学程序中的第一、二步,从心理机制角度来看是“定向”的过程,从认知规律角度来

14、看,是“提出问题”的过程;第三、四、五步,从心理机制角度来看是“内化”的过程,从认知规律角度来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第六步,从心理机制角度来看是“发展”的过程,从认知规律角度来看,是“实践问题”的过程。 从“问题”的角度而言,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自问”和“自探”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引领前瞻教学理念 “自问自探”教学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生本教学”思想,高瞻远瞩,引领前沿教学理念。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许多人一直很模糊,有的人即使心知肚明,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是误入“歧途”。目前在教育领域有两种错误观:其一,

15、一切为了教材,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其二,一切为了教师,完成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内容。这两种教学思想都“目中无生”,都违背了教育的本义。“自问自探”教学追求的价值观是为学生而教。从教师教的过程看,每个环节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教;从学生学的过程看,每个环节无一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伦理观:为了学生一生。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目前,有两种比较客观的观点:其一,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传承祖国的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其二,为了让学生健康、充分、和谐的发展。这两种教学目的观,会产生两种教学行为:其一,上课教知识,挖掘孩子的“能源”,快速获取效益;其二,上课塑智慧,开发孩子的“潜能”,追求可持续发展。“自问自探”教学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她让学生自己经历学习过程:从学生根据“资源”“自学生疑”开始,通过自己用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资料“学习释疑”,再“练习解难”、“反思学习”、“迁移创新”,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他们在这个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体验了过程,感悟了学法,学会了学习,这是他们终身享用的本领。同时,学生在“自问”、“自探”活动中,经过艰苦的努力,会获得一定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