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教案(最新3篇)

上传人:办****家 文档编号:563590222 上传时间:2024-07-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 》教案(最新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诗三首 》教案(最新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诗三首 》教案(最新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诗三首 》教案(最新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诗三首 》教案(最新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 》教案(最新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 》教案(最新3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三首 教案(最新3篇) 古诗三首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 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3、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

2、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启发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设计提问:“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在这首诗里、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培养幼儿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质。 四、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手指点画。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欣赏幼儿作品,结束

3、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结束环节让幼儿尝试手指点画,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古诗三首语文教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

4、”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5、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

6、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

7、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

8、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

9、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古诗三首教案 篇三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早上好!刚才是不是被爸爸妈妈从被窝里吼起来的?有的同学现在还在吃早餐的吧?哈哈!被老师猜中了!好,言归正传!)上节课,在诗人范成大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上节课的这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再次感受农忙时节农家孩子们的天真

10、快乐。 2、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另一位诗人杨万里的脚步踏入宋代,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同学们还记得小池这首诗吗?(点课件)这是一首描写初夏时节荷花池的情景。下面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笔下冬日里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这首诗是:(稚子弄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并划出诗歌的节奏。 2、好,想必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老师点名读一下啊,看看自学的效果,嗯!还不错)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读古诗,看看你画的节奏对没有? (读完诗句我们来分析诗题)题目中的“稚子”是什么意思?(小孩子)“弄”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玩)。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写的是(小孩子玩冰)。小孩子到底是怎样玩冰的呢?我

11、们一起去看看! 3、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的大概意思。课件出示并跟着读意思(看图)(2分钟) (1)大概了解意思后我们来逐句分析:(出示课件)从这两句中,你知道孩子们在干什么?(右边图片)诗句的意思是:(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晓) 小孩子用什么方法把冰做成乐器的?(用彩丝穿起)。 (出示课件)在这句中诗人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从“脱,穿”这两个词中你觉得小孩子怎样?(我们知道儿童的聪明伶俐、天真活泼的特点。)孩子们为什么会玩这种游戏呢?这和当时的时代有关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出示时代背景)土牛是用土捏成的牛,人们通过

12、打牛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该春耕播种了。 (2)小孩子把冰做成乐器之后,是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读后两句句。 这两句诗写了什么?(课件出示意思) (点击)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呢? (停不点)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冰碎了?(可能是一不小心敲碎的是吧?)(点击)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孩子们怎样的感情变化?(小孩子由高兴变得失望无比。)从(忽作)这个词可以体会出来。 三、小结。 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呀,诗人也被感染到了。(点课件)结束!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首村晚 1、首先同学们齐读诗题,说一说: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呢?地点在哪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

13、)。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大家先自己读一读古诗,我们来了解诗人背景。 3、按照前面学习的方法,对照注释了解诗意。 4、我们再一起来读古诗,读出节奏。 5、读完古诗,思考下列问题: (1)前面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中景物。(彩笔圈出) 在诗句中出现了两个“满”字,分别用来形容什么东西?(草盛水满) “衔”“浸”又个表示什么呢? (2)此时,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牧童)他在做什么?(骑着牛,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他吹笛子的样子是怎样?(横坐在牛背上)从(无腔信口吹) 看出来他很随意。 从这里我们认识了天真活泼、自由自在的小牧童。 6、最后我们来理清诗句意思:第1、2句告诉我们;第3、4句讲了: (3)这样一幅乡村落日美景怎能不令人神往呢?(点课件)这首诗(诗人通过) (4)今天我们学到了一种描写手法,是什么呢?(动静结合)的手法。这种手法我们曾经在鸟的天堂学过。 希望同学们也能运用到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