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补充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589603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 补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学 补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学 补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学 补充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学 补充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 补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 补充(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一)客观性(二)系统性(三)教育性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人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 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观察法的分类:从时间角度来看可以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如普莱尔对其儿子 3 年每天 3 次的观察,最后 写成儿童心理一书;我国的陈鹤琴(鼓楼幼稚园的创办者,原南师大的校长)对其子陈一鸣808 天的观察,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同学生子之后。从场所来看可分为自然场所和人为场所的观察两种,如实验室里的观察。 从观察内容的角度来分,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两类,如对学生课间

2、活动的观察。从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试活动来看,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两种,如单向玻璃室,听从观察者的记录方式来看,分成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如观察课间活动的记录。 简单易行,材料真实 它的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 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 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只能回答”是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二)实验法 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第一,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

3、剌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第二,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 象。第三,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由于实验条件严格控制,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但是,由于实验者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处在这种情境中,意识到自 己在接受实验,”好被试”心理。它的一般程序是:(1)进行初测;2)选择与设立等组 同质(3)施加影响;(4)进行复测;(5)对比分析。(三)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

4、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 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两种方式。问卷 群体量化研究访谈 个体质的研究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问卷法可 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适合做群体心理研究,也适合量化研究。 编写调查表必须注意的是一要有前言;二问题提出的方式方法,封闭式问题为主,控制开放题等 等。这种方法的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 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四)测验法(五)个案法六)活动产品分析法第二章 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P26: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心理

5、是头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人的心理则是人脑对 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心理的实质)(简述)一、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一)反映是物质的普遍特性 随着物质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物质的反映形式也相应地又低级向高级发展。高级的反映 形式以低级的反映形式为发生的前提,包含着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又具有自己的本质特点而不同 与低级的反映形式。当有生命的物质出现时,其反映形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生物的反映形式,在生命物质 进化的阶段上才产生心理这种新质的反映形式。随着生物的进化,就出现了动物的反映形式,即心理。而且随着动物演化阶梯的发展,动物心 理也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不同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主要

6、决定于神经系统的演化水平和其生活环 境。(二)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心理内容的界定:来自于客观世界,被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心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关系 在头脑中的模写、映象或近似的反映。神经系统是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系统被认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周围神经系统 包括躯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脊髓和脑 脑包括脑干(含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3. 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 活动方式。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它是反射活动的基础。反射弧

7、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 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根据产生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1. 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其神经通路是固定的、与生俱来的2. 条件反射 有机体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无条件性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它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外抑制是外界新异刺激出现,使正在进行中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如一个强烈的声音。 超限抑制由相对过强的刺激所引起的抑制。条件性抑制。

8、又称内抑制,是在后天的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三)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两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几个部分。(三沟四叶) 四中枢的位置: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其他略)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三、人的心理的能动性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和人脑的机能第二章 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四、学习的分类(一)在我国影响较广的是我国心理学家潘菽的分类,他主要从学校教育实际出发,依据学习 的内容及结果划分的,(1)知识的学习,(2)动作技能的学习,(3)智慧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 为规范的学习。(二)加涅的学习分类2.1977年,

9、加涅依据学习的结果 将学习分成5类:(1)言语信息(言语技能);陈述性知识存储于记忆中,能够再现。回答”什么”的问题, WHAT ?要求学生记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等。(2)智力技能(智慧技能);使用符号(包括字母、数字、词语、图片等)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能力。”怎样”,HOW?要求学生主要理解和运用概念和规则的能力,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3)认知策略;指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元认知”,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成分。它是一种对内调空的能力,而智慧技能是一种对外办事的能力。(4)动作技能;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操作能力。含有认知成分。 如滑冰、游泳等。(5)态度。(三)奥苏

10、贝尔的学习分类 奥苏贝尔是一位认知心理学家,他的学习分类只涉及认知领域。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 习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 的(非人为的、本质的联系)。第三章 动机与学习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间接的促进或促退的关系。 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应在成就动机上。即为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就的动机。 奥苏贝尔的研究,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这三方面通常被称为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就动机中的三个组成部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

11、结构中所占 的比重,通常随年龄、性别、人格结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简述) 动机和目的:动机是驱使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而目的是期望在行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 两者紧密相随,(在任何活动中都不存在无动机的目的,也不存在无目的的动机); 两者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适度的动机水平是保证学习效率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并利用各 种因素来控制学生唤醒水平。首先,教师可利用各种环境因素来唤醒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其次,教 师通过向学生显示需要对象和学习活动间的联系来激发学习动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有许多类似于本能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天赋的,是

12、一种潜在的能力(潜能)。那么,人的价 值的实现就是这种潜能的发挥,也就是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需要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反映了人类真正的内在本质;文化不能扼杀它们,只能抑制它们。 因此,这些需要被马斯洛视为人类的基本需要。这些基本的需要被他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 属与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求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7 种,并且 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排列的: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分成两类:前四者称为缺失性需要,对身体健康很重要,必须得到一定的满足,但一旦得 到满足,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者称为成长需要,很少有人得到完全的满足。(2)在进化的过程中,需要层次越高,就越

13、慢出现。(3)在个体发展中,高层次的需要相应出现得迟,特别是一些较高层次的需要往往要到中年才 出现。(4)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一定的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称为优势需要。(5)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较少直接同生存有关系,因而它们的满足与生存很少有迫切 的联系。二、成就动机理论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开展工作的。 一是宏观的、由上而下的研究,着重探查在特定的社会中的成员如何在所处的社会文化影响下,通过社会化过程塑造成就动机,以及形成对成就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等,从而分析社会集 体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与该社会的经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麦里克兰是从事这一层次研究的代 表人物。另一个研究的视角是微观的、注重成就动机的

14、实质、动机的发生和发展、成就行为的认知和归 因等问题的研究,阿特金森是从事这一层次研究的代表人物。通过成就动机研究得出得个体行为差异的结果发现,凡是高成就动机者均具有下列特征:(1)对中等难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并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2)对达到的目标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3)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4)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 当两种力量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时,便会感到受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如果希望成功的意向强于 回避失败的意向,会促使人奋发进取;反之,害怕失败的动机占优势时,则导致迟疑退缩而影响工 作效率。有些学生主要是受避免失败所驱动,有些学生主

15、要是为获得成功所驱动。追求成就的动机(Ms) 和回避失败的动机(Mf)相比较,当人们的MsMf时,说明人的成就动机高,表现出趋向成就活 动;当MsVMf时,说明人的成就动机低,表现出逃避或抑制参与成就活动。归因理论 人们对失败的结果比成功结果更多地引起归因活动,其中,意外的失败结果最能激发人们作原 因探寻。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原因是:能力的强弱、努力程度的大小、任务的难易和运气的好坏。 归因训练的重要程序之一就是要使人们能够将成功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性原因(能力),将失 败的结果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原因(努力)。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 , 是个体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 中

16、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人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形成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成功的体验、替代性经验 、目标激励 、成败归因 、生 理状态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目标、成功的机会、榜样示范 、正确评价,表扬与奖励(淡化 奖赏的外部控制作用 、强化奖励的原则性和公开性 、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学习策略的指导。课堂活动结构指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达到学习成就目标产生不同影响的基本人际关系。在现 实的课堂情境中,课堂活动结构存在三种形态,即竞争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单干式学习。学习动机的鉴别第四章 注意二、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