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上传人:Sup****ng 文档编号:563583005 上传时间:2024-07-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滕县公堂记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君子之仕也,以其才易天下之养也。才有大小,故养有厚薄。苟有益于人,虽厉民以自养不为泰。是故饮食必丰,车服必安,宫室必壮,使令之人必给,则人轻去其家而重去其国。如使衣食菲恶不如吾私,宫室弊陋不如吾庐,使令之人朴野不足不如吾僮奴,虽君子安之无不可者,然人之情所以去父母捐坟墓而远游者,岂厌安逸而思劳苦也哉!至于宫室,盖有所从受,而传之无穷,非独以自养也。今日不治,后日之费必倍。而比年以来,所在务为俭陋,尤讳

2、土木营造之功,欹仄腐坏,转以相付,不敢擅易一椽,此何义也? 滕,古邑也。在宋、鲁之间,号为难治。庭宇陋甚,莫有葺者。非惟不敢,亦不暇。自天圣元年,县令太常博士张君太素,实始改作。凡五十有二年,而赞善大夫范君纯粹,自公府掾谪为令,复一新之。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称子男邦君之居。而寝室未治,范君非嫌于奉己也,曰:“吾力有所未暇而已。”昔毛孝先、崔季珪用事,士皆变易车服以求名,而徐公不改其常,故天下以为泰。其后世俗日以奢靡,而徐公固自若也,故天下以为啬。君子之度一也,时自二耳。 元丰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徐州军事苏轼记。 (有删改) 注崒(z):险峻。荒服:古代五服之

3、一。指离京幾二千五百里的地区,为五服之中最远之地。徼(jio):边界,边涯。泰:骄纵傲慢。欹(q):斜,倾侧。 译文: 有才干的君子做官,用他的才干换取天下的供养。才干有大小,所得供养也有厚薄。如若有利于他人,即使损害百姓供养自己也不算是骄纵奢侈。所以饮食必须丰富,车辆服饰必须安适,宫室必须壮观,役使的人必须供给,士人就会以离开他的家为轻而以离开他的官署为重。如若衣食较差不如我私家,宫室蔽陋不如我家房屋,役使的人朴野不如我的童仆,即使做官的人感到安慰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可是人情愿离开父母抛弃祖先坟墓而又远游的原因,难道是厌恶安逸而盼着劳苦?至于官府的宫室,大抵是从前任那里接受来的,并且要不断

4、地传给后任,不只是用来奉养自己的。(宫室坏了,)今日不及时整治,以后所用费用定会成倍增加。可是近年以来,到处追求因陋就俭,特别避忌土木营造的工程,即使房子倾斜了、腐坏了,转身就把它交给后任,不敢擅自动一根椽子,这是什么道理呢? 滕县,是古老的城邑。处在宋国和鲁国之间,以难以治理著称。官署房屋非常简陋,没有人去修葺。不只是不敢,也没有闲暇。从天圣元年开始,县令太常博士张太素,对官署进行扩建改造。五十二年后,赞善大夫范纯粹,由公府掾贬为藤县令,又一次整修翻新。藤县公堂共有吏舍一百一十六间,高大明亮,号称是子男邦君的居所。然而寝室没有修建,范纯粹君不是对于奉养自己进行避嫌,他说:“(这只不过是)我的

5、精力没有顾得上罢了。”过去毛孝先、崔季珪管事,士人都改变自己的车马服饰来求取名声,而徐邈不改变他平常的样子,所以天下人以为他骄纵奢侈。后来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奢靡,而徐邈还是和从前一样,所以天下人以为他吝啬。君子的尺度只有一个,而时俗的尺度有两个罢了。 2、苏轼安国寺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安国寺记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

6、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节选自苏轼安国寺记) 译文: 宋元丰二年十二月,我任职吴兴地方的太守,由于得罪了权贵,皇上偏爱又不忍心责备我,所以把我降职为黄州地方的团练副职,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第二年,即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后。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卫生,收收一路劳累的心思,就开始闭门思过,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回忆以往的任职经历,觉得都跟那些权

7、贵不是一路人,道不同啊,不是今天才得罪他们的。想改造自己的这一方面,又怕失去那一方面,各方面都思考了一下,也没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于是大声叹息说:“正道压不住邪气,个人秉性胜不了歪风,不铲其根,而只除其枝叶,现在即使改了,以后_病还会犯,何不皈依佛门一洗了之呢?” 探得吴兴城南边有个安国寺,树木茂盛,竹子修美,景色不错。过一两天就去烧香打坐,深深的自我反省审察,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寻求罪过产生的原因是不可得了,心灵清净,杂念全无,感觉良好。早去晚归了五年的时间。 3、苏轼庄子祠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庄子祠堂记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祀

8、之者,县令秘书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为记。 谨按史记,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此知庄子之粗者。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楚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其仆操棰而骂曰:“隶也不力。”门者出之。事固有倒行而逆施者。以仆为不爱公子,则不可;以为事公子之法,亦不可。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至于诋訾孔子,未尝不微见其意。其论天下道术,自墨翟、禽滑厘、彭蒙、慎到、田骈、关尹、老聃之徒,以至于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不与,其尊之也至矣。 然余尝疑盗跖

9、、渔父,则若真诋孔子者。至于让王、说剑,皆浅陋不入于道。反复观之,得其寓言之意,终曰:“阳子居西游于秦,遇老子。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太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阳子居蹴然变容。其往也,舍者将迎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去其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以合于列御寇之篇,曰:“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曰吾惊焉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然后悟而笑曰是固一章也。庄子之言未终,而昧者剿之以入其言。余不可以不辨。凡分章名篇,皆出于世俗,非庄子本意。 元丰元年十一月十九日记 译文: 庄子是蒙人,曾经作过蒙地的漆园吏。死了己一千多年了,而蒙地从未有过祭祀他的人。如今当地

10、的县令秘书丞王兢开始为他立祠堂,求我为文作记。 根据史记的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个时期的,他的学问见识无所不到,但最根本的大旨归结于老子的学说。所以他著书十万余字,大多都是寓言。他写渔父盗跖胠箧等文,来诋毁孔门弟子,阐发老子的学说,这种看法只是对庄子粗浅的看法。我认为,庄子其实是帮助孔子的人,只是不能效法他罢了。楚国有一个公子,穿着普通的衣服逃亡,守城的士兵为难他。公子的仆人举着鞭子骂道:“你这个家伙真没用。”守城的士兵才放他们出去。办事本有倒行逆施的情況。说仆人不爱公子是不对的;但把他当作侍奉公子的法则,也不行。所以庄子的言论都是实际上赞同,而文字上不赞同;表面上排挤,而暗地里帮助

11、;正面的言论很少。至于诋毀孔子,也未尝不略带此意。在评论天下道术的时候,从墨翟、禽滑厘、彭蒙、慎到、田骈、关尹、老聃等人,以至于说到了自己,认为都是一家,而没有说到孔子,这说明对孔子尊重到极点。 但我常疑心盗跖渔父两篇,好像真的在诋毁孔子。至于让王说剑两篇皆浅陋而不合乎道。反复阅读,知道它们合于寓言一文结尾的意思:“阳子居向西到秦国游学,遇到老子。老子说:你是那样高傲、目中无人,谁会同你相处。最洁白的好像有污点,有高尚道德的人,往往好像不足的样子。阳子居听了之后愧然变色。当初阳子居来的时候,旅舍的人都迎接他,主人为他安排坐席,女主人为他拿毛巾梳子,先坐的人让出位子,烧饭的人都不敢当灶。等到回去

12、的时候,旅舍的人都和他争席位了。”(下面如果)去掉让王、说剑渔父、盗跖四篇,(让寓言结尾)直接与列御寇的首段相接:“列御寇到齐国去,半道就回来了。说:我感到惊骇,我曾到十家卖浆店饮食,而有五家先白白赠送我浆水。”我读完之后才领悟到,于是不由地笑着说:“这本是一章啊。”庄子的话还没有说完,蒙味无知的人就将它强行割裂开来,以便插入自己的作品(言论)中去。对此我不能不辩驳清楚。凡是把庄子一书分开章节、加上名称的都出于世俗之手,并非是庄子的本意。 元丰元年十月十九日。 苏轼庄子祠堂记 4、苏轼墨宝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墨宝堂记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

13、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奕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效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稷、契之所营,刘、项、汤、武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而许由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既乎? 士方志于其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拊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有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方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

14、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属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役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 【注】此文是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年)任杭州通判时,应张希元之请而作。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尧帝知其贤德,欲禅让君位于他,许由坚辞不就。“则椎心”二句,据韦续墨薮载:“魏钟繇见蔡

15、邕笔法于韦诞,自槌三日,胸尽青,因呕血。魏世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繇求之,不与。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而得之。” 译文: 世上的人共同爱好的东西,不外是美味的饮食,华丽的衣服,曼妙的声色罢了。有一个人,自以为高明,便嘲笑那样的生活,他弹琴下棋,收藏古代的书法绘画,有宾客来访,便拿出来夸耀观摩,自以为达到了至上的境界。但还是有人嘲笑他说:古代的人所以能够被后世所知晓,是因为有言语文章流传下来,琴棋书画的爱好又有什么意思?但对于这样的意见,豪杰志士也还是要嘲笑。他们认为士人应该以不朽的功名知闻于世,那种只说空话,而不能表现在行动上的做法,是不得已才那样做的。而所谓的功名,从才能只够担任一个普通官职,逐级上推,直到伊尹、吕尚、稷、契所经营的国事,刘邦、项羽、商汤、周武所争夺的大业,也就算到达顶峰了。但这种功名仍然免不了被嘲笑说:这种区区小事哪里值得一提,许由推辞帝王之位才是难能可贵的,孔子能够说王霸大业才算是博洽的。由此来看,世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