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探究过程_形成科学概念.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3582499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历探究过程_形成科学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历探究过程_形成科学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历探究过程_形成科学概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历探究过程_形成科学概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亲历探究过程_形成科学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历探究过程_形成科学概念.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亲历探究过程 形成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科学课中不言而喻,科学课要指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亲历探究过程,从而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然而,在众多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流于形式化的现象较为突出,如何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概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一、创设生动情境,诱发探究问题美国科学教材主编劳伦斯教授指出:“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出可以探究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也能驱使学生去寻求答案。在

2、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收集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新问题,在每节课的课前,让学生提出自己对自然、社会、科学的感受和思考,谈谈他们的新发现、新问题。因为这些是他们真实的思想,也是他们强烈愿望研究解决的。教师了解这些,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使我们很容易找到科学探究的切入点。二、强化思维训练,经历探究过程当学生对某一种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教师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有效的办法是注重指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强化思维训练,让探究

3、的价值更有实在意义,避免功利性。1、动手前先动脑,让探究更有实效性。科学素养的形成、发展、提高,既要重视学生动手,更要重视学生动脑,但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颠倒了关系,他们愿意重视动脑,但实际上更重视动手。有些老师在学生探究思路不清的情况下,就匆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看,科学探究活动场面热闹,学生探究非常投入。但实质上,这种探究活动目的不明,方法不清,活动无序,探究缺乏科学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想:任何动手活动之前需要先动脑,动脑是为了保证动手顺利进行,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只有让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动手动脑中提高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磁铁的磁性

4、”时,学生在理解了磁铁的磁性概念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强弱吗?”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做出猜想或假设,接着,我用教师准备的材料和学生自备材料,启发学生先动脑制定实验计划。各实验小组分工合作,讨论热烈。他们记的记,说的说,二三分钟后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了很多方案。有的说把条形磁铁悬挂在支架上,用回形针分别放在条形磁铁的两端和中间,观察吸附的回形针的数量多少;有的说把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观察钢珠被吸附滚动的情况,从而判断条形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有的说把大头针均匀平铺在桌上,直接把条形磁铁放到大头针堆里,观察条形磁铁不同部位吸附的大头针的多少学生汇报完毕,再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设计方案

5、或者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验。这时进行实验时是有目的,有科学性的,他们探究科学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实验中学生们看自己或同学的方法行不行,察看预测的现象对不对,看在实验中还能有什么新方法。教室里不时地发出“啊!我猜对了!”“我们成功了!”的声音。整个探究过程,孩子们既玩得开心,又学会了探究的方法,而且使他们的分析能力、动手动脑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因此,训练他们先动脑、再动手,带着问题有准备地、有目的地去亲历,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只有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学生思考并有准备的去探究,学生的科学探究才更有效,只有在教师的

6、指导下逐步学会正确的科学实验探究,学生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很好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会有提高。2、充分选择、利用材料,让探究更具充分性。充足的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充分保证,科学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学校条件、当地环境资源等情况出发,精心准备探究材料,切忌“多而烂”,应做到“少而精”,真正使科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经历充分的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控制材料,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集中精力展开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经历探究活动,提高了探究效率。3、相机贯穿教学评价,让探究更显成就感。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的科学学习,实现教学过程

7、的最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与反思,学生互相评价与反思,师生互相评价与反思等形式,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科学素养的水平,促使自我发展和全体同学的发展,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快乐。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始终应采用一种全新的、赏识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探究活动。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要把他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探究、再学习的动力,让探究更有成就感。三、分析实验证据,形成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活动起源于认识上的冲突,动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解决问题的事实。对动手所获得事实证据的利用,反映出教育者更深层的

8、科学教育素质,特别是对于异常数据、意外事实的处理。例如某同学不小心把条形磁铁摔断了,可他们竟探究起“摔断的磁铁是否有两级”这一问题来,导致了新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通过实验,他们惊喜第发现,摔断的磁铁同样有两个磁极。这个“意外”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价值,相信科学证据,还看到了这个“意外”不是意外,它同样遵守特定的规则。这个“意外”不仅强化了科学探究的兴趣,更是培养科学精神的最佳时机。在此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这些科学证据进行整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最终形成“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磁铁都有两级”的科学概念。因此,科学证据应是科学认识的催生剂,科学探究中,要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玩味这些科学证据,要让学生发现科学证据中的新信息,更要让学生利用科学证据来说话,要让科学证据帮助学生做出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科学解释,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忠实于事实证据,让事实说话,这正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因此,只有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亲历探究过程中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强化思维训练,学会分析科学证据,就易于形成科学概念,让探究活动变得更有效而实在,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