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

上传人:工****文 文档编号:563580714 上传时间:2024-07-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1 设计思路 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两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称,8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盘鸡蛋,一些黄豆,2袋盐,实验卡(1)和实验卡(2)。 3、准备一架天平。 4、视频展示台,电脑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

2、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 (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 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 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 (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3、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3、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4、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 (课件展示) (1)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2)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3)识秤练习。 (4)小组学习如何使用

4、桌面上的盘秤。 (5)小组比赛分别称出一本数学课本和一个文具盒的重量。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师:生活中较重的物品是用“千克”做单位的。 1、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1)。 2、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3、提问。 师: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苹果,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 4、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5、让学生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6、举例。 师: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在你的周围能找到比1千克还重的物品吗? 生:我们的体重。 师:那你们互相抱一抱吧。 生:我们的桌子、凳子的重量。

5、师:很好。互相抬一抬吧。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 师:桌面上的1袋苹果、1个苹果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 生:能。 师:试一试吧。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 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单位是“克”。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 (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4、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 5、猜一猜1克的黄豆大概有几粒?猜后指名演示。 6、动手实践。 (1)

6、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 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实验卡 (2)师:想不想知道你们猜得对不对?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到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哪些小组愿意当市场管理员? (2)任选三个小组当市场管理处,每组都选出一名工作人员,其它同学是监督员。其它五个小组的同学拿着刚才所猜的物品任选一家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称后将结果填入实验卡(2)中。 (3)并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得最准。 (4)请猜得最准的小组交流经验。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重量单位,大家猜一下多少个1

7、克会是1千克呢? 生:1000个克是1千克。 师:满1000克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来表示。 (板书:1千克=1000克) 六、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与质疑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 七、思考 课件出示:一头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头大象的重量合适吗?如不合适那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我们以后再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

8、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白板展示: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他们在说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引用对话中提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2.认识克(g)。 (1)活动:称称。 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用手感受下1克

9、有多重。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一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你放在手心内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掂,感受有多重。 (3)说说。 通过刚才的掂掂、称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议。 在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5)填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并汇报。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读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

10、袋盐呢? 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想: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得出: 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苹果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苹果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3个苹果重约1千克)。 (3)称一称 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

11、米。 让学生先将大米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称出1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4)填一填。 6kg=( )g 7000g=( )kg 11000g=( )kg 教师指名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题。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教学中忽略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轻重。可用右手掂两袋食盐,左手掂1个一角硬币

12、,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通过学生的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我发现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认识体验还够,判断几克、几千克,误差较大,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3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天平、盘秤、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等,教学课

13、件。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 评析 自然引入“轻”“重”。)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生:同学轻,同学重。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 评析 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学习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 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 评析 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