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57925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麻醉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麻醉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麻醉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麻醉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醉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1、心电(ECG)的监护心电图的形成心脏每时每刻按着一定的速率和节律跳动,心脏每次跳动之前, 首先产生电激动,电激动始于窦房结,并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下传, 先后兴奋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缩执行泵血功能。这种先后有序的电 兴奋的传播,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产生一系列的电位改变,并被 记录下来形成心电图。心电图反映的是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和恢复 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是心脏各部分的许多心肌细胞先后发生的电位 变化的综合表现,不是由于心脏的机械收缩所产生。心电导联的概念为了记录心电,将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此 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两点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

2、常用导联的种类标准肢体导联:1导联:两个测量电极分别置于左臂和右臂;II导联:两个测量电极分别置于右臂和左腿; 皿导联:两个测量电极分别置于左臂和左腿;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正常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P波,最早出现,幅度最小,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P-R间期,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反映心房除 极到心室除极的时间间隔,正常为012020秒。QRS波群,是心电图中幅度最大的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正常为006016秒。S-T段,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段。T波,QRS波群后向上或向下的一个圆钝波,为心室复极波。Q-T间期,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是心

3、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全 部完成所需的时间。正常人ST段光滑,凹面向上,轻度上抬或下移05lmm,VlV3 导联可上抬23mm。引起ST段偏移的原因为:心肌缺血、心室肥厚 及劳损、药物及生理因素所致。ST段抬高常见于:1斜坡型上抬:见于超急性期心肌梗塞、变异型心绞痛等;2凹面型向上抬:见于急性心包炎、少数超急性期心肌梗塞 等;3 弓背型抬高:见于心肌梗塞急性期、变异性心绞痛等;ST段压低的原因:1 生理性连接点型ST段下降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3 记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继发性ST段改变:见于心室肥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4 洋地黄中毒;(5)心电(ECG)监测的临床意义心电监测分为心律(节律)监

4、测和心率(速率)监测。所谓心律, 是指心跳的规律性,即每一次心跳与下一次心跳的周期间隔是否相 等;所谓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律和心率是两个完全 不同的概念。危重病人ECG监测,是对心脏节律监测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监测,可发现心脏节律异常,各种心律紊乱,如房性、室性早搏, 心肌供血情况、电解质紊乱等。速率监测: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1)缺氧 2)发热 3)血压早期下降 4)失血 5)疼痛 6)药物 7)异位节律等;引起心率减少的原因:1)极度缺氧 2)心肌缺血 3)心脏抑制药物中毒 4)危重情况 5)室颤十停搏死亡6)传导阻滞 7)电解质高钾情况下心率和脉率的关系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

5、的次数,脉率为每分钟心脏有效搏动产 生脉搏的次数。正常情况下心率等于脉率,在心脏功能不好或心律紊 乱的情况下(如房颤病人),脉率可小于心率。心率的正常值:成人60100次/分23岁小儿100120次/分1岁以下小儿110130次/分 新生儿120140、次/分影响心电信号的因素:外科电设备干扰;对干扰波形没有进行过滤;没有外接地线;心电电极片没有安置好; 使用过期的或重复使用一次性电极片; 安置电极片部位皮肤未清洁或皮屑、毛发导致电极接触不 良;监护仪一般都可监护多导或12导联ECG,并可以对ECG波形作 进一步分析,如心律失常分析、起搏分析、ST段分析。监护ECG并不能完全替代标准心电图机,

6、目前监护的ECG波形一 般还不能提供心电波形更细微的结构,而且两种仪器在测量电路中的 带宽也不同。心电信号是一种相对微弱的电信号,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如:肌电干扰。当粘贴心电电极下的肌肉收缩时,会产生肌电,肌 电信号对心电信号也会产生干扰。而且这类干扰具有与ECG信号相同 的频谱带宽,不能简单地用滤波器加以消除。(2)运动干扰。病人身体的运动将会引起ECG信号的变化,其影响 程度,要视这种运动的幅度和频率,如果在心电放大器带宽之内,监护仪也是很难克服的。电极接触干扰。从人体到ECG放大器电信号通路上的任何干扰 都会造成强烈的噪声,可能会使ECG波形变得模糊不清,这种噪声常 常是由于电

7、极与皮肤的接触不良所致。这类干扰的防止主要从使用方 法上加以克服,仪器的可靠接地,不仅对抗干扰有好处,还可保护病 人和操作者的安全。高频电刀的干扰。当手术过程中使用高频电刀时,加在人体上 的电能量所产生的电信号幅值远远大于心电信号,而且频率成份十分 丰富,从而使心电放大器达到饱和状态,而无法观察到正常的 ECG 波形。监护仪的抗高频电刀功能是指在高频电刀撤消后 5秒内,监护 仪迅速恢复正常监护状态。2. 无创血压(NIBP)监护: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在心脏的每一次收缩与舒张过程 中,血流对血管壁的压力也随之变化,分别以收缩压和舒张压表示。 动脉血压是一个易变的生理参数,它与人的心理状态

8、、情绪状态以及 测量时的姿态和体位有很大关系,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动脉血压是估计心血管功能的最常用方法,与心排除量和外周血 管阻力有直接关系,及时和准确的监测动脉血压,对于了解病情、指 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保障危重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血压的监测分为无创血压监测和有创血压监测,震荡法是 70年代发展起来的无创伤性动脉血压测量的新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袖带充 气到一定压力时完全阻断动脉血流,随着袖带压力的减小,动脉血管 将呈现由完全阻闭-逐渐开放-完全开放的过程,动脉血管壁的搏动 将在袖带内的气体中产生气体震荡波,气体震荡波信号最强处就是被 测部位动脉的平均动脉压,再由平均动脉压计算出动脉的收缩

9、压和舒 张压。震荡法测量无创血压消除了人为因素,因此其测量结果具有客观 性和可重复性;如果保证测量条件,其测量结果也有很高的一致性。震荡法测量无创血压的前提是要寻找到规则的动脉压力脉动。如 果测量的条件使这种检波方式发生困难的情况下,测量值就可能变得 不可靠,测量的时间也会增加,甚至测量不出来。如在测量过程中, 由于病人的运动或外界干扰影响到袖带内的压力变化时,仪器无法测 到规则的动脉压力脉动,可能导致测量失败。1) 、无创血压监护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测试条件, 同时还要注意袖带尺寸的选择、安放的位置及捆绑的松紧程度。2) 、无创血压监测影响因素: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袖带和测量模式;袖带

10、不能绑在太厚的衣服上(尤其是棉毛衣服)进行测量 测量部位应与心脏保持水平; 袖套松紧应合适;测量过程中手臂不可有挤压、放松袖套的动作;过于频繁的测量会影响测量准确度。3)、血压值正常情况下成人的收缩压为90130 rn Hg,舒张压为6090皿 Hg,脉压差为3040irnHg,平均压为舒张压+1/3 (收缩压一舒张 压)小儿的收缩压为(年龄X2)+80 irnHg,舒张压为收缩压的1/3 1/2;小于1岁小儿的收缩压为68+(月龄X2)rnHgo无创血压测量不适用于严重低血压的病人,尤其是当病人的收缩 压低于5060 rnHg时;而且自动测压需要一定的时间,无法连续显 示瞬间的血压变化。因此

11、,对于血压不稳定的危重病人,无创血压测 量显然不够理想,特别是不能及时反映血压骤降的病情变化,此时需 改用有创血压监测,对病人的血压进行实时监测。3. 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监护氧在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血液中的氧是通过与还原血红蛋 白(Hb)结合后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而被输送到全身组织中。动脉血氧饱和度是用来表示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比例的参数,即 HbO2/ (HbO2+Hb),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为早期发现病人有无低氧 血症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无创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测量是在80 年代 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监测技术,它是根据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 红蛋白对红光和红外光的吸收光谱不同

12、,该方法仅能测量动脉血中的 血氧饱和度,测量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脉动的动脉血流。监测部位:常用监测部位有手指、脚趾、额头、耳垂等。SPO2 探头类型:成人型、儿童多功能型。如果在测量过程中病人肢体的被测部位出现剧烈运动时,将会影 响到这种规则脉动信号的提取,从而使测量无法进行。当病人的末梢 循环严重不畅时,如休克病人,将会导致被测部位动脉血流减小,使 测量不准或无法测量。当外界有强光照射到血氧探头上时,可能会使 光电接收器件的工作偏离正常范围,导致测量的不准确,因此血氧探 头应尽量避免强光照射。指甲涂指甲油或同侧手臂测量血压时,都会 导致血氧饱和度测量困难。影响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因素:传感器位置安置

13、不到位;指甲过长,涂指甲油影响信号检测;强光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休克病人,皮肤温 度过低;在同侧手臂测量血压时,影响脉冲,导致测量困难。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为9699%。4. 呼吸(Resp)监护监护仪中的呼吸测量多采用阻抗法,人体在呼吸过程中的胸廓运 动会造成两个呼吸电极间的阻抗值发生变化,这种呼吸阻抗值的变化 图就描述了呼吸的动态波形,并可提取出呼吸率参数,用于监测病人 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热敏法:通过测量鼻腔管道直接测量呼吸频率。在吸气和呼气时, 气流温度会产生变化,监护仪将这一温度变化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描 记出呼吸波形和呼吸次数;这种监测比阻抗法更加准确,几乎不受干 扰。胸廓的运动、身体的非

14、呼吸运动都会造成呼吸阻抗值的变化,当 这种变化频率与呼吸通道放大器的带宽相同时,监护仪就很难判断出 哪是正常的呼吸信号,哪是运动干扰信号。因此,当病人出现严重而 又持续的身体运动时,呼吸率的测量及波形显示可能会不准确。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为1220次/分,新生儿每分 钟的呼吸次数为3050次/分。5. 体温(Temp)监护监护仪中的体温测量一般都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作为温 度传感器,即根据热敏电阻的阻抗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而获得 温度测量。体温监测常用于新生儿、发热、休克的危重病人及低温麻 醉病人等。体温测量的探头可分为体表探头和体腔探头,分别用来监 护体表和腔内的体温。操作

15、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体温探头安放于病人身体的任何部位, 由于人体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温度,此时监护仪所测得的温度值,就 是病人身体上安放探头部位的温度值,该温度可能与口腔或腋下的温 度值不同。在进行体温测量时,病人身体的被测部位与探头中的传感 器存在一个热平衡过程,即在刚开始安放探头时,由于传感器还没有 完全与人体温度达到热平衡,所以此时显示的温度并不是该部位的真 实温度,必须经过几分钟达到热平衡后,才能真正反映该部位的实际温度。在进行体表体温测量时,要注意保持传感器与体表的可靠接触如果传感器粘贴不牢或者病人运动导致传感器与人体皮肤之间有间隙,则可能造成温度测量值偏低。体温的正常值为:体表36C37C,腔内365C377C。1)、体温监测可分为:a. 体表温度(周围温度):指体表层的温度,它直接受外界温度的影响;b. 深层温度(中心温度):指机体深部的温度。它相对稳定而又 均匀,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小;c. 温差(AT):是指中心温度与体表温度的差值,主要应用于降温麻醉手术监测,重症休克病人病情监护,小儿温箱保温控制,体 外循环心脏手术等; 2)、正常体温:直肠温度为:369379C;口腔温度为:366376C;窝温度为:36237;3)、体温监测部位:口腔温度;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