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56775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的认识》教学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的认识教学设计许堡小学 苟多霞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第1617页)教学简析: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三个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教学生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读法。教学目标:1、 借助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3、 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线段、射

2、线与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对线段、射线与直线概念的理解。教学准备: 三角板人手一把、电脑课件。教学设计:活动一:认识线段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生活用品,猜猜是什么?学生自由猜。教师出示毛线和手电筒。2、(师拿住毛线两头,拉直)提问:毛线现在是什么样子?能再把它拉长些吗?3、你能用尺子或三角板把这条线的样子画下来吗?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线段,一生板演。4、像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边无限延长的线,叫做线段。板书: 线 段 5、找特征同桌找一找: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个别汇报。根据学生的返馈,教师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边无限延长。6、体位法记线段师:我们

3、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来记住线段的特征。介绍体位法:双手向两侧伸直展开,握起两个拳头表示两个端点。学生跟做,同时嘴里念:变变变,变线段。7、猜谜语记线段用谜语向家人介绍新朋友师出示谜语卡片:有 始 有 终 打数学中某种线的名称( )提问:“有始”表示什么意思?“有终”呢?8、读线段学生看书自学线段的读法,介绍有哪两种读法。学生反馈自学情况,教师板书:线段AB(或BA)活动二:认识射线1、 演示教具师拧亮手电筒射向天空,提问:从手电筒中射出来的光线,是什么线呢?估计学生不知道,教师讲解:像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板书:射线2、 画射线师指手电筒提问:射线该怎样画呢?手电筒的光线

4、从哪里发出?(学生指灯泡)射出的光线是怎样的?(直直的)还能不能射出更远的地方?板书射线图形:射 线学生画射线。3、 找特征仔细观察这条射线,同桌讨论它有什么特点。学生个别反馈,教师板书:直直的,有一个端点,向一边无限延长。4、 体位法记射线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记住射线的特征吗?学生自己编动作记射线。5、 读射线 学生思考:射线该怎样读?全班反馈。讨论:射线有几种读法?读做射线AB,还能读做射线BA吗?6、学生为射线设计谜语: 有 始 有 终 打数学中某种线的名称( )活动三:认识直线1、 出示谜语卡片:无 始 无 终 打数学中某种线的名称( )师:知道谜底是什么吗?不知道没关系,如果

5、能画出来也算猜中了。学生画直线,一生板演: 直 线2、 找特征学生观察直线,个别反馈特征,教师板书:直直的,无端点,向两边无限延长。师:这样的线叫直线。板书:直线。3、 读直线学生独立思考直线的读法。全班交流:直线AB或BA4、 记直线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直线?学生设计表示直线的动作。活动四:通过比较,知道区别与联系1、 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先的认识。板书课题:线的认识2、 请你动手把这个新朋友的图形画一画,给它们标上字母,并轻轻叫它一声。学生动手画线,并读一读。3、 一节课就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大家高兴吗?你能说出这三个新朋友的相同之处和不同

6、之处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时整理板书,画出表格。4、 游戏:考同桌 游戏要求:一人做动作,另一人说出线的名称;或一人出谜面,另一人做动作回答。 五、 巩固练习1、火眼金睛孙悟空: 下面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2、眼观六路小一休举例: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学生举例。线段有一个大本领:它还能围成许多我们学过或没有学到的图形。你知道它能围成什么图形吗?学生说,教师画。请大家来数一数,刚才你们说的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4、 你能在下图中分别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吗?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

7、么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板书设计:线 的 认 识名称记法图形读法特征线段有始有 终线段AB(或BA)直直的,有一个端点,两端不能延长射线有始无 终射线AB直直的,有两个端点,一端能无限延长直线无始无 终直线AB(或BA)直直的,无端点,能向两边无限延长教学反思:1、 设计思路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认识,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这个内容的时候,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爱猜谜语、玩游戏这几方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线、猜谜语、做手势等活动来进行体验、记忆,从而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征,

8、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这节课中,我的思路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认识线段。从课的一开始,我就用神秘的语气和表情让学生猜我带来了两件什么生活用品来上课,以此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把注意力转移到我所带的毛线上。我用拉直的毛线来启发学生画出线段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特点,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在记忆线段的时候,让学生通过体位法和猜谜语来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记忆,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线段的读法。 接下来是认识射线。在这一活动中,我拧亮手电筒,让学生观察手电筒的光线,从而引出射线,让学生根据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来画出射线的图形,再让学生观察射线的图形来找出射线

9、的特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发明记忆射线的体位法和猜谜语。射线的读法也是让学生自学认识。在第三个活动中,我是由一个谜语:无 始 无 终 打数学中某种线的名称( )来引导学生画出直线的图形,再找出直线的概念,然后介绍直线的读法,记忆直线。在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火眼金睛孙悟空”和“眼观六路小一休”这两道题,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练习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他们很希望自己能像孙悟空一样厉害、小一休一样聪明。二、成功之处1、用学生熟悉的毛线、手电筒引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2、设计了用比手势、猜谜语的方法来记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是学生在有趣、生动的活

10、动中理解新知识。3、在设计练习时,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类型(“火眼金睛孙悟空”和“眼观六路小一休”)来进行。4、学习三种线所用的力度不一样。在学习线段时,教师讲解得教多,为学生后面学习射线和直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射线时,教师放手找特征、读法;在学习直线时,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认识、探索。三、不足之处1、对学生的鼓励还不够,评价方式较为单一。2、整个教学设计还不够完美。3、学生的情绪到后面有点低落,难以调控。4、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度不够自然,衔接得不够好。5、在课堂上摔了一跤,教育机智有待提高。评课:徐秋健评:成功:在设计教学中融入课程新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不足:1、引导要简洁、明确,要充分应

11、用谜语的作用,可让学生在学习了三种线后,把谜底对号入座。2、教师引导得太多,要多放手一点。胡郁青评:只找出三种线的特征、不同,却没有说到它们之间的联系。邹贵斌:成功:1、 能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与活动,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体现了创新理念。2、 三种学习方式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能以组织者、合作者的角度来组织教学。3、 能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能力。4、 对三种线的认识用多种形式化抽象为现实。5、 能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6、 对知识的小结较为到位。不足:1、 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2、 知识表达的科学性。3、 怎样把生活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怎样把手电筒

12、光转化为射线,由灯泡为端点,想象手电筒无限延长的光看成射线,观察毛线不能向两端无限延长,长度不变。4、 三种线之间的联系没有说。对三种线的特征、理解不同点,还要学生归纳相同点(直直的),可在判断题中出现曲线。5、 数学语言不够科学,如“线段的长度是可以量出来的”应改为“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吴小明评:1、 创设情景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带有问题的兴趣),有些问题是不必要占用太多时间的。在提出问题中要创设双边问题如:毛线是一捆还是一段?这根毛线如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手电筒: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三种线的设计顺序应为:线段射线直线。2、 关于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过程。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环节之间联系一定要紧凑,环节中的每句话要连接得自然,引导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3、 老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老师的引导很重要。线段与直线的转接太淡,没有联系。手电筒对着墙壁是有端点的,是线段,不是射线,要对向天空才是射线。4、 在总结课堂时,要注意点拨学生,要形成概念。5、 教学语言不够规范。6、 放得开还要收得回。梁琪评:一、 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有效性。二、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衔接性。三、 教学语言要注意科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