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561868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个人培训工作总结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个人培训工作总结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个人培训工作总结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个人培训工作总结范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师个人培训工作参考总结范文 依照学期初指定的老师培训规划,这学期我校领导认真落实规划内容,老师培训工作有序、稳步、扎实进展,老师培训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一、更新理念,明确目的。 我校将老师培训工作列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充分认识到全面施行老师培训是新老师知识构造,转变老师教育理念,提高老师业务素养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老师队伍建立,在开学初特制定育英实验学校老师培训工作计划,在计划中规定培训内容及方式,落实措施保障,明确培训目的。学校领导高度注重老师培训,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确保老师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狠抓常规,注重落实。 为了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学校要

2、求全体老师必须参与本校老师教研培训,以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教研组为单位,按照计划的教研时间进展培训。教研组组织老师集中培训首先做到了“三定”和“三查”即在每次培训前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培训时查出勤、查记录、查反思,从制度上保证了培训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同时各教研组依照老师们对学习内容的需要,在开学初广泛征求老师的意见,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内容,确保内容是老师们需要的能在教学中产生实效的东西,确保内容的实效性。为了加大教学常规治理,教诲处进展随堂听课。同时要求各教研组长经常深化各班听课,评课,参与各备课组的教学研讨活动。要求人人参与。 三、强化治理,创新方式。老师培训工作是学校治理工作中的一

3、个永久主题,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治理,确保措施到位十分关键。本学期突出以下培训重点: 一是突出对老师师德的培训。老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老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直截了当的妨碍。因而开学初,我校全体老师一起分享了最美老师刘老师、程老师的感人故事。听毕,老师们感动不已,在讨论中纷纷表示: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做最美老师。通过本次培训,我校老师明白了:良好的师德是老师的做人之本。二是突出对班主任工作的培训。班级是组成学校的重要细胞,班主任工作成败直截了当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成败,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为了全面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素养,我校组织了“今天,我

4、们怎么样来当班主任”活动,先通过两名经历丰富的班主任介绍他们治理班级的心得,然后再通过其他班主任的交流展示。班主任收益颇丰,感受至深,对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决心满满。 三是突出对新课程内容的培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展,老师的本身素养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为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扎实地学好新课改理论,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为此,我们这学期对老师们进展了大量的新课程培训。本学期组织了语文优质课、数学优质课、综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要求人人参与,通过主讲老师的讲课、说课,其他老师的评课,老师的教学理念更

5、新了,教学方式有了转变,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是突出对全国远程教育研修培训。为了让老师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本学期我校组织多名老师参加了远程教育研修学习,初步建立起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性老师络,为老师接着教育制造一个终身学习和跨越时空学习的环境。培训老师在网络里就教育教学咨询题互相交流,互相研讨。老师能够及时完成研修作业,积极开展反思和总结。 五是突出终身学习的培训,为了制造老师终身学习的环境,创立学习型校园,提升老师素养,我们在全校老师中开展了演讲、写作、我爱阅读等培训学习。学校还订购了大量的学习书籍,要求老师每日一读书心得,字数不限。如今,我校老师学习气氛浓重。六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敏培训方式。“走出去,请进来”能够使老师吸收新的信息,开阔眼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本学期,我校组织老师到县知名学校参观学习,还邀请了市、省优质课老师到我校授课,老师的整体素养得到质的提升。 本学期我校的培训工作获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领导和老师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一直抓住创新这一主旋律,扎实有效地开展老师培训工作,争取更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